人民网
人民网>>广东频道

人民粤读:前海为深港深度合作提供更多可能

吕绍刚 王星 张靓雯 李申
2021年09月07日14:25 | 来源:人民网-广东频道
小字号

  核心观点

  □前海可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提供经验

  □前海将为香港缔造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前海要抢抓机遇推动标准和规则衔接

  □前海应成为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引领者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进一步推动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以下简称“前海合作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更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本次《方案》以“扩区”和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主题,其中特别强调推进与港澳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丰富协同协调发展模式,提出了一系列具体举措,体现了中央对香港长期繁荣稳定和民生福祉的高度重视,彰显了香港在高质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中所具有的突出优势,也为新发展阶段广东改革发展提供了新的重大历史机遇。

  扩区后的前海将迎来哪些新机遇?前海的全面深化改革,将为香港、深圳和大湾区带来一个怎样的新未来?人民网第一时间采访各界权威代表和专家,对《方案》进行解读。

  前海可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提供经验

  《方案》指出,开发建设前海合作区是支持香港经济社会发展、提升粤港澳合作水平、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的重要举措,对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增强香港同胞对祖国的向心力具有重要意义。

  对此,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陈广汉表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的发展面临很多外部压力。《方案》的出台就是表明我们要继续改革开放,不会停步的决心。

  “此时出台《方案》可谓正逢其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关成华认为,新冠疫情冲击下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信心和鼓励。此时出台改革创新政策,既表明中国的改革决心,也能为国际社会带来信心。

  在“一国两制”框架下先行先试,推进与港澳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丰富协同协调发展模式,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全面深化改革创新试验平台,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不断构建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方案》在开篇,对开发建设前海合作区提出明确的要求。

  “促进对香港开展深度合作,是开发建设前海合作区的应有之义。”国家发改委区域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区域战略一室负责人、副研究员张燕认为,全面深化前海合作区改革开放,要进一步突出前海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大合作平台的功能作用,切实发挥前海在现代服务业发展、密切对香港合作、制度创新走在全国前列等方面的独特优势,为港澳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提供新的载体支撑,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新的动力。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台港澳研究所所长曹晋丽表示,《方案》的出台赋予深港合作新的历史使命。“前海要成为新时代坚持‘一国两制’、保持港澳长期繁荣稳定、维护国家安全的‘前沿阵地’。”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港澳及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张玉阁说:“当前经济全球化的退潮,对我国改革开放形成一种倒逼的压力。前海拥有11年来的良好发展基础,可以成为一个压力测试平台,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提供经验。”

  “《方案》中‘一平台一枢纽’的愿景,符合前海战略定位和发展方向。”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产业规划部部长王福强认为,全面对外开放不能有短板,但是现在我国在现代服务业方面还没有完全实现开放,包括教育、文化 、医疗、金融等领域。“前海基于前期CEPA的成功实践,完全可成为对外开放的门户枢纽。”

  前海将为香港缔造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方案》明确前海合作区实施范围:以现有前海合作区为基础,进一步扩展至南侧毗邻的蛇口及大小南山、北侧毗邻的会展新城及海洋新城、机场及周边地区、宝安中心区及大铲湾等片区,总面积由14.92平方公里扩展到 120.56平方公里,为原来面积的8倍。

  对此,专家们一致认为,前海扩区将更有利于推动深港之间进一步开展现代服务业合作。

  “就支撑香港发展来说,过去前海合作区的面积太小了。”王福强表示,14.92平方公里的狭小空间,要承担高端服务业发展、港澳居民生活就业等任务,已经显得局促。“如果还要配套教育医疗等资源,空间就更是紧张。”

  专家表示,这次扩区,实质上也是政策上的扩容,将前海既有相关支持政策(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除外)覆盖到扩展区域,大大增强该区域对人口和经济要素集聚、产业发展和城市配套等方面的承载力,形成多样化的经济发展支撑和配套。

  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前海合作区实现税收收入增长22.1%;实际利用外资29.33亿美元、增长2.9%;进出口总额(按关区口径)6506.4亿元、增长29.9%。

  “扩区后,前海具备空港枢纽、海港枢纽、会展商务现代服务等国际湾区核心发展要素,让产业更加均衡,能够整合的要素资源也更加丰富,有利于产业之间的融合发展、支撑互动。扩容不仅仅是空间的变化,未来前海的功能优势会更加明显。”张玉阁表示。

  张燕表示,通过前海向内地延伸拓展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等功能,能为香港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国际大都会提供腹地支持,同时有利于前海借力香港优势加快提升国际化水平。“这无疑为深港深度合作提供了更多可能。”

  “前海是香港服务业进入内地的跳板,深圳可以助推香港的科技产业化。”陈广汉说,伴随前海扩区,更多来自香港的现代服务要素,也将流通到深圳、广东和整个大湾区。“两地形成产学研的分工,香港做高端制造、研究,内地做产业化,前景是乐观的。”

  与此同时,空间扩大后,前海合作区也拥有更好的生态条件和交通条件。生态方面,这里山海资源丰富,涵盖大小南山、68公里海岸线、27条入海河道、4处红树林湿地、3个岛屿;交通方面,海陆空铁齐备,拥有1个国际机场、2个铁路站、7个港口码头、5个对外开放口岸、1条城际、7条轨道交通线、4条高快速路和1条跨境通道。

  “配套较为成熟完善的宝安中心区等也纳入其中,为前海与港澳共建优质生活圈提供了更为充足的承载力。”关成华表示。

  “形成多样化的经济发展支撑和配套,有利于充分激发市场潜力与活力,也为全面深化改革创新试验、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提供了更大的战略部署和落实实施的空间。”张燕说。

  关成华认为,前海扩区也让深圳内部、广东各城市、大湾区内部各城市之间,不仅产生竞争,更产生协同和联动,为区域的发展提供更多选择和机会。“小到通关措施,大到民生服务配套,各类资源的涌入和聚集,势必充分调动区域活力,产生更大的发展动能。”

  前海要抢抓机遇推动标准和规则衔接

  作为“特区中的特区”,前海合作区自2010年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依托香港、服务内地、面向世界”,实行比经济特区更加特殊的先行先试政策,努力在一张白纸上“画出最美最好的图画”。

  《方案》围绕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深化与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提升法律事务对外开放水平等八个方面,提出了多项具体创新措施。

  “新政策的落地,将进一步使思想得到解放、松绑,鼓励前海进行大胆尝试和探索,为前海点燃再次腾飞的引擎。”关成华认为,前海可以充分利用香港国际化程度较高的优势,为海外人才提供适配的产业、岗位,加强对国际化人才的吸引力。“在当前形势下,这是突破我们国家在科技创新领域的瓶颈制约,比较有利的办法。”

  在陈广汉看来,当前,内地市场的营商环境、开放程度与香港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前海要抢抓政策机遇,通过与港澳标准和规则衔接,进一步营造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

  王福强表示,一直以来,深圳在服务业的精细化发展、服务业高价值环节都有欠缺。通过协同港澳,在前海这个平台上进行服务业的创新发展,将释放港澳服务业的发展潜力,同时满足深圳、大湾区制造业对于服务业的需求,从而形成相互支撑、相互配合、协同发展的产业新生态。

  金融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方案》提出,将支持国家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政策措施在前海合作区落地实施,并在前海开展一系列金融业开放的试点。

  曹晋丽表示,《方案》中关于扩大金融业开放的措施,将有助于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也是国家在由商品要素流动型开放向制度型开放转变过程中的现实需要。这些政策的落地,将为国家深度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提供经验借鉴。

  舒糖讯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CEO何耀威是一位来深圳创业多年的香港人。他对《方案》中关于“深化与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内容印象尤为深刻。“香港在金融、对外贸易、出口等领域都有独特的地理优势和积累已久的良好基础。加快深港的贸易自由化,可以为新兴科技行业和像我这样的从业者带来更多的机会。”何耀威说。

  “香港作为个‘弹丸之地’,无论是土地、人才还是产业的有限资源都局限了本地发展。”在深圳一家企业从事研发工作的香港居民李志峰认为,《方案》明确提出,可引入港澳和外籍人士参与前海合作区的治理。“这是一个较为大胆的举措,有利于增强港人的国民身份认同。”

  前海应成为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引领者

  到2025年,建立健全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初步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营商环境,高端要素集聚、辐射作用突出的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多轮驱动的创新体系成效突出,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引擎作用日益彰显。

  到2035年,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更加完善,营商环境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建立健全与港澳产业协同联动、市场互联互通、创新驱动支撑的发展模式,建成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强、创新策源能力强、协同发展带动能力强的高质量发展引擎,改革创新经验得到广泛推广。

  这是《方案》为前海合作区提出的建设“时间表”。

  专家认为,两个阶段的发展目标,既有近期要具体实现的任务,也有远景蓝图。目标能否实现,关键还是要深化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积极推进与港澳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营商环境,这既是难点也是关键。

  王福强认为,要保障《方案》落地,最重要的是将综合授权落到实处。要在前海这个区域,梳理需要的授权事项,通过综合授权,为服务业的发展争取到最包容的空间。

  李志峰表示,本次《方案》在各方面考虑得比较全面。尤其是关于就业、税务、医疗等方面的“软联通”政策,能为香港青年在深圳的生活、就业创造便利,提供支持。“但政策要落到实处,还需要两地尽快对执行细节进行完善。”

  “支持香港经济社会发展是这个平台的首要功能。在这个功能与前海、深圳自身发展产生矛盾的时候,要分清主次,不能迷失设置前海这个平台的初心。同时要妥善处理与周边平台的竞合问题。区域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如何快速胜出,就需要充分利用好香港的资源,特别是主张政策的能力。”王福强说。

  曹晋丽建议,除了需要制定细化落实方案和行动计划,明确进度时间表和任务分工外,更重要的是提升区域治理效能和效率,将方案提出的“创新合作区治理模式”要求落实落细。

  何耀威对此深有体会:“深圳和香港两地在公司法、外汇管制等方面有所区别,有些细节仍然要在执行时更细化,这就需要有大量的深港企业来试行这些政策。”

  此外,专家们还表示,前海合作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一极,应该与横琴合作区齐头并进,共同带动多方共赢。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需要城市之间互相协作。横琴和前海这两个改革开放的平台,如果能形成联动,对整个大湾区都有带动作用。”关成华说。

  张燕表示,全面深化前海合作区改革开放,就是要进一步突出前海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大合作平台的功能作用,强化政策举措,以更大力度推动改革开放,为港澳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提供新的载体支撑,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新的动力,为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提供新的引擎。

  “前海应该担当起我国高质量发展先锋队和引领者的重任。未来,随着粤澳合作、深港合作的持续推进,前海、横琴这两大极点对大湾区的带动作用可能会更加明显。”张玉阁说。

(责编:张晨牧、陈育柱)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