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創新廣州︱市人大代表駱建雲:科創賦能 更好構建環五山創新策源區

2025年02月23日10:22 | 來源:人民網-廣東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廣州2月23日電 (王雅蝶、實習生姚沅君)數據顯示,目前至少已有2.5億中國用戶在積極擁抱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2月20日,廣州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召開。會議期間,多位人大代表圍繞推動科技創新、培育新質生產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等建言獻策。

攝影、制圖:王雅蝶、實習生姚沅君(部分海報元素由AI技術生成)

攝影、制圖:王雅蝶、實習生姚沅君(部分海報元素由AI技術生成)

創新沒有止境、創新引領未來。近年來,廣州在科技領域加大投入,助力高質量發展。在扎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廣東實踐中,廣州將繪出怎樣的創新版圖?圍繞科技創新引領機制構建,廣州市人大代表,廣州市城市更新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黨總支部委員會書記、董事長駱建雲提出“金點子”。

駱建雲表示,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加強創新資源統籌和力量組織,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廣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明確廣州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重要承載地”。圍繞該戰略部署,廣州市開展了通過城市更新推進包括環五山創新策源區在內的重點片區的工作。

“環五山片區是廣州城市更新四大重點片區中唯一強調以科創導向、通過科創要素驅動實施更新發展的片區。該片區范圍有28平方公裡,主要包括華工等5所高校、華南國家植物園等11所科研院所、16所職業學校,成為立足廣州、輻射全球的百年教育知識高地和科創人才孵化搖籃。”駱建雲說。

駱建雲認為,環五山創新策源區建設的關鍵就是要從機制構建和政策支持上,充分發掘整合環五山片區豐富的科創資源,集中力量,解決科技成果轉化能力不足的問題,這對廣州創新驅動、新質生產力培育、城市發展轉型,尤其是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重要承載地”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對此,他提出兩個方面的建議。

一是建議學習像上海等優秀城市,建立起營造激發創新活力的制度環境和適應創新需求的政府管理制度,從頂層設計上明確和加強牽頭職能部門的領銜作用,通過立法支持和保障全市創新主體和創新能力建設,打破管理壁壘,建立跨主體的議事協調機制,統籌解決科技創新體制機制中的重大問題。

二是建議學習北京中關村發展集團、上海楊浦科創集團,成立環五山科技創新產業招商運營主體,使其成為集產業載體開發、園區運營、科技金融服務一體化綜合服務商,全過程參與環五山資源整合與市場化運作,通過共同出資、共同建設、共同運營、共享收益等方式完善“院校地企”統籌協調機制,打破“圍牆隔離”,從而實現廣州在高質量發展大會上提出的“科學家+企業家+投資家”協同的技術發現轉化機制。

“在對環五山創新策源區的研究過程中,我覺得應轉變傳統城市管理的思路及模式,從單純關注用地面積產出、土地出讓收益轉變為關注時間周期流量,在用地、空間、收益等要素保障上,圍繞如何留住企業、留住研發、留住人才,構建起更開放、更包容、更有創新性的產業轉型升級的生態環境。”駱建雲說。

(責編:寧玉瑛、張永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