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廣州︱市人大代表張雲慨:推動低空經濟發展 打造“天空之城”

人民網廣州2月20日電 (王雅蝶、實習生姚沅君)數據顯示,目前至少已有2.5億中國用戶在積極擁抱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2月20日,廣州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召開。會議期間,多位市人大代表圍繞推動科技創新、培育新質生產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等建言獻策。
攝影、制圖:王雅蝶、實習生姚沅君(部分海報元素由AI技術生成)
創新沒有止境、創新引領未來。近年來,廣州在科技領域加大投入,助力高質量發展。在扎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廣東實踐中,廣州將繪出怎樣的創新版圖?圍繞廣州市低空經濟發展,廣州市人大代表、中移互聯網有限公司項目管理專家張雲慨提出“金點子”。
張雲慨表示,低空經濟作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不僅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更是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鍵抓手。工信部明確“2025年因地制宜建設低空信息基礎設施”,進一步為產業發展錨定方向。在此背景下,統籌規劃、科學布局低空經濟基礎設施,成為廣州市低空經濟發展的核心課題。
“以廣州市為例,盡管已通過地方性法規為低空經濟護航,並吸引了億航、小鵬等優質企業布局,但還是面臨一些挑戰。例如基建、網絡、管理系統等缺乏統籌設計,需要進一步優化﹔無人機探測識別、高精度導航等核心技術尚未完全自主可控﹔基礎設施投資周期長、回報慢,市場主體參與意願較低。”張雲慨表示。
如何更好推動廣州市低空經濟發展,打造“天空之城”?張雲慨認為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發力。
一是強化頂層設計,加強規劃引導。低空經濟基礎設施涉及空域管理、通信網絡、交通樞紐等多元領域,需政府牽頭建立跨部門協作機制。建議由市發展改革部門統籌,組織企業、科研院所編制“廣州市低空基礎設施中長期規劃”,明確建設優先級和分階段目標。同時,針對空域動態分配、數據共享等“卡脖子”問題,設立專項技術攻關小組,集中力量突破瓶頸。
二是發揮國企主力軍作用,激活存量資源。國企可以依托現有基礎設施進行升級改造。例如,通信運營商可整合5G基站資源,建設低空專用、加密的通信網絡,通過號卡安全能力,為低空飛行器提供安全性更高的終端身份識別和數據保護﹔電力企業可探索“電力塔+導航基站”的復合利用模式。此外,建議通過財政補貼、稅收優惠等政策,鼓勵國企在導航增強、空域檢測、氣象監控等領域加大投入,為企業發展低空經濟提供基礎支撐。
三是激發民企活力,打造創新生態。低空經濟的生命力在於應用場景創新。建議設立“低空經濟創新基金”,支持民營企業研發無人機物流、城市巡檢等新模式。同時,推動龍頭企業與高校共建“低空技術實驗室”,聚焦共性技術難題開展聯合攻關。例如,可聯合億航打造載人飛行器綜合測試基地,聯合物流企業打造低空物流測試站,打造提供從研發到落地的全鏈條服務。
四是深化區域協作,推動經驗共享。各省市在低空經濟領域各有特色,例如,廣東強於無人機制造,浙江長於智慧空管,四川聚焦應急救援。建議設立市級低空經濟聯盟,跨區域定期舉辦經驗交流會,促進技術、人才、產業鏈協同。同時,鼓勵相關部門和企業積極參與標准制定,提升廣州市在低空經濟領域的話語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