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共話健康醫療!政協委員為健康廣州建設“把脈開方”

2025年02月20日18:25 | 來源:人民網-廣東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廣州2月20日電 (朴馨語)近日,廣州市增城區網友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上留言建議,給朱村街山田地鐵站附近小區增設社區醫院,方便群眾就醫。

人民網“領導留言板”網友留言截圖

人民網“領導留言板”網友留言截圖

在2月19日開幕的政協第十四屆廣州市委員會第四次會議期間,網友關注的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正是本次會議的大會發言之一。健康廣州建設有何路徑?健康產業發展有何機遇?9位廣州市政協委員從多角度出發,共話廣州醫療健康發展。

張洪濤委員代表市政協聯絡工作委員會、致公黨廣州市委會發言時表示,廣州具有豐富醫療數據資源和生物醫藥產業基礎,必須乘勢而上,樹立與數據時代相適應的發展思路,構建完整成熟健康醫療大數據發展體系,助力生物醫藥、數據要素產業等新業態和新的經濟增長點,為建設“數字廣州”“健康廣州”注入新活力。

“一是建立整體統籌機制,成立廣州健康醫療大數據創新體系工作專班﹔二是規范數據治理模式﹔三是創新醫療服務應用﹔四是助力廣州健康醫療產業發展,打造健康醫療數據要素集聚發展區。”張洪濤建議。

“廣州具備良好生物醫藥產業基礎,但迫切需要解決審批和應用中的難點堵點問題,提高工作效率,優化產業環境。”徐科飛委員代表市政協經濟委員會、市工商業聯合會發言時表示。

“建議推進二級及以上定點醫療機構通過定點醫療機構和定點零售藥店‘雙通道’保障‘國談藥’供應﹔支持復診患者直接在定點零售藥店醫保結算慢病用藥,支持‘雙通道’外配藥品省內異地醫保結算,將治療費用較高的‘國談藥’納入按固定比例支付。探索拓展穗歲康協作機制,支持採購廣州創新藥械目錄內產品定點藥店報銷。”徐科飛說。

周鶯委員代表市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民盟廣州市委會發言時表示,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是守護人民群眾健康的第一道防線。近年來,廣州市委市政府積極推動資源下沉,基層醫療衛生服務取得積極進展和明顯成效,為解決市民群眾看病難發揮了重要作用。

“下一步,建議從補齊藥品設施短板、加大醫保政策傾斜、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積極發展基層互聯網醫院、縱深推進醫聯體建設等五方面進一步強化資源配置,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效能。”周鶯說。

“廣州中心城區醫療資源密集,60.4%的醫院、72.2%的床位和65.7%的醫院建筑面積均集聚在中心城區,優質的醫療資源吸引了大量市外患者前來就診,對醫院周邊交通帶來壓力,不僅影響患者的就醫體驗,也給周邊居民的生活和出行帶來不便。”景國勝委員代表市政協城建資源環境委員會、台盟廣州市委會發言時表示。

“針對‘停車難’‘周邊堵’問題,建議優化醫院新建及改擴建項目審評﹔加強醫院周邊交通規劃﹔建設多層立體停車場等方式提升車位供給效率﹔加強醫院停車收費管理﹔加強智慧停車平台建設,重點將中心城區醫院及其周邊停車場的停車信息納入廣州停車信息系統平台並實時共享。”景國勝說。

易靈敏委員代表市政協教科衛體委員會、民建廣州市委會、黃埔區政協發言時表示,生物醫藥屬於戰略性新興產業,干細胞是生物醫藥產業中具有創新力、發展前景廣闊的領域,處於全球生物技術競爭的前沿。作為我國干細胞與再生醫學的重要策源地,廣州已經具備較強的臨床、科研實力及較為完整的產業鏈,但也面臨干細胞收集難度大、流程繁瑣、細胞質量難以保証等問題。

“建議以現有的廣州臍血庫為依托,建立廣州公共干細胞資源庫,助力廣州打造生物醫藥產業發展高地。”易靈敏說。

“建設全球生物醫藥創新與產業發展高地,是廣州與時俱進應變局、育先機、開新局的戰略抉擇。”黃成委員代表市政協城建資源環境委員會、九三學社廣州市委會發言時表示。

“建議發揮‘加減乘除’效應,即:在招引渠道上做‘加法’,在機制門檻上做‘減法’,在平台建設上做‘乘法’,在決策之憂上做‘除法’,推動產業與資本同頻共振,助力廣州成為全球生物醫藥創新與產業發展高地。”黃成說。

金貞玉委員代表市政協社會法制民族宗教委員會、農工黨廣州市委會發言時表示,深入推進全民體檢和癌症早篩高危人群全覆蓋,有助於進一步提高健康體檢率,提升市民群眾的健康獲得感和幸福感。

“建議前瞻謀劃‘健康廣州’發展,率先在全省探索建立全民健康體檢制度,普及高發癌症篩查,推動‘以治病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轉變。設立專項資金,逐步提高全民健康體檢率﹔在2025年至2027年期間,每年的廣州市十件民生實事或衛生健康民生實事都列入一項重大癌症篩查﹔探索將孕婦無創產前基因篩查診斷納入醫保支付范圍。”金貞玉說。

“南沙肩負著國家級新區、自由貿易試驗區、粵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區等多重使命任務,將成為立足灣區、協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戰略性平台。”曾瑞濱委員代表市政協港澳台僑外事委員會、南沙區政協、民進廣州市委會發言時表示。

“建議用好先行先試政策,試點公立醫院委托港澳機構管理﹔暢通三地醫療服務規則機制銜接,推動實現‘醫療服務數據通’‘患者轉診救護通’‘醫療專業人才通’‘醫療技術科技通’‘醫療費用結算通’﹔深入探索多方合作參與構建與高端醫療健康服務相匹配的綜合服務體系。”曾瑞濱說。

胡桂芬委員代表民革廣州市委會、市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發言時表示,患者及其家屬對於護工的需求日益增長,社會呼喚進一步規范護工管理,希望通過改進醫院護工管理體系,解決陪護困境。

“明確護工市場監督管理主體、完善配套制度﹔切實落實護工的勞動保障和權益﹔轉變觀念,確立‘以患者為中心’的思想,從而推動制度、機制的改革重構和護工行業轉型升級,早日破解‘一人住院,全家受累’的陪護難題。”胡桂芬建議。

海報制圖:人民網 何善福

(責編:王雅蝶、張永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