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廣州︱市人大代表蔡清偉:引導開放工商業需求端新型儲能應用場景
人民網廣州2月23日電 (王雅蝶、實習生姚沅君)數據顯示,目前至少已有2.5億中國用戶在積極擁抱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2月20日,廣州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召開。會議期間,多位人大代表圍繞推動科技創新、培育新質生產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等建言獻策。

攝影、制圖:王雅蝶、實習生姚沅君(部分海報元素由AI技術生成)
創新沒有止境、創新引領未來。近年來,廣州在科技領域加大投入,助力高質量發展。在扎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廣東實踐中,廣州將繪出怎樣的創新版圖?圍繞工商業需求端新型儲能應用場景,廣州市人大代表,廣東廣儲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高級工程師蔡清偉提出“金點子”。
蔡清偉表示,近年來,為推動實現“雙碳”目標,我國出台多項政策文件、指導意見和管理辦法,體現政府的決心和信心。同時,國家在發展新型儲能經濟方面提出了更高更長遠的要求,發展新型儲能經濟是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機遇的戰略選擇。
蔡清偉分析,就廣州市而言,整體產業處於工業化中后期階段,傳統“三高一低”產業仍佔較高比例,亟待轉變建立在化石能源基礎上的工業體系以及依賴資源、勞動力等要素驅動的傳統增長模式,新興市場有待進一步激發,供給側與需求側都要不斷改革,才能推動社會經濟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我們經過研究及廣泛的社會調研發現,‘雙碳’戰略與新型儲能經濟發展相得益彰,新型儲能經濟既是經濟提質增效的新變量,也是經濟轉型增長的‘新藍海’,更是助力落實‘雙碳’戰略的有力支撐。為此,建議廣州市積極推進新型儲能產業發展、引導開發工商業用戶新型儲能應用場景聯動發展,圍繞‘雙碳’目標,實現雙輪驅動,協調發展。”蔡清偉說。
具體而言,需要在以下三個方面同時發力。
一是供給側,發展新型儲能裝備制造業,運用數字化技術推動數字能源體系建設,包括發電、輸電、儲能、用能管理、用料管理,實時監測產能效率和碳排數據,提升供給側節能節料效果。
二是需求側,提倡引導樓宇、工廠、園區從“投建營”全周期應用新型儲能技術裝備,降低用能成本,優化過程控制,降低碳排放。
三是固碳側,建設碳足跡監測追蹤系統,實現碳生產、傳輸、消費全鏈路的追蹤監測分析﹔進行碳排放與碳達峰趨勢分析,以及區域及行業碳排放全面監測追蹤。短期內以“單位GDP能耗”和“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雙控舉措為抓手,壓減高碳排放行業產能和產量。長期以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通過產業流程低碳改造,全面轉向低碳技術路線,以更多採用碳排放強度低的原材料代替高碳原材料為目標。
“綜上所述,建議廣州市發改、工信等部門協調做好‘雙碳’戰略與新型儲能經濟發展的統籌規劃,加強宣傳引導,完善政策體系,為廣州市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動能。”蔡清偉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