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進中國·品牌廣東︱一顆洗衣凝珠的“國產記”

“破了破了,又破了!”
“剛剛配比數據是多少?再調整一下。”
……
以創新來突破的不僅有“圓珠筆鋼珠之問”,還有洗衣凝珠的“國產化之路”。
2000年,英國上市了第一顆洗衣凝珠﹔2013年,外資企業將這款凝珠引入中國市場,自此中國消費者開始對凝珠有了初步的認知。
國外消費者習慣調試40℃水溫洗滌衣物,而國內洗滌衣物的水溫通常保持環境溫度。此間溫差,導致舶來的水溶膜“水土不服”,薄膜無法在低溫快洗模式下完全溶解。
2014年,一支“凝珠攻堅隊”成立,以立白科技集團研發中心負責人張利萍、高級研發工程師馬玉杰為首的團隊開始行動。“我們要研究一款適合我國消費者的洗衣凝珠,更要突破原有技術壁壘,不再依賴進口!”張利萍說。
凝珠生產“國產化”有多難?要打破國外水溶膜壟斷。研發團隊在收集到水溶膜材料后,快馬加鞭與材料供應商、設備供應商一次次開會、碰頭,研究水溶膜的特點構成,並同步研發洗滌原料進行試驗。
對於凝珠而言,制作難點是解決膜和洗滌原料的精細相容性問題:一是很多洗滌原料會影響膜的穩定性,導致膜變形、性能變差等問題﹔二是超濃縮洗衣液的表面活性劑含量高,溶於水時易出現凝膠難溶解等問題。
“剛開始研發的凝珠有較大比例會漏液,通過研究灌裝過程中儀器的水量、溫度、壓力等參數以及與水溶膜的性能的配伍性,經過我們一遍一遍調試數據,最終將漏液率控制在萬分之一,並且抗壓力大於1000牛。”馬玉杰說道。
幾年時間,超過10萬次的實驗,在研發團隊周而復始一次次努力中,2018年這顆小小的國產凝珠終於研發成功。不但在低溫條件下水溶膜溶解迅速,而且不留殘質。
洗衣凝珠生產線。人民網 何善福攝
“這一場‘凝珠攻堅戰’,更大意義是讓我們明白,唯有掌握核心技術,才能掌控自己的命運。一顆小小的凝珠時刻提醒著我們,唯有不斷創新,才能把握市場需求。”馬玉杰說。
生產車間內,一顆顆洗衣凝珠隨著運輸帶向前滾動,這也代表著中國日化品牌的一步步發展。(周睿、歐陽易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