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富山茶屬植物多樣性!廣東河源發現新物種

人民網廣州2月6日電 (寧玉瑛)近日,廣東紫金白溪省級自然保護區(以下簡稱“白溪自然保護區”)科研團隊與中山大學凡強團隊在國際專業學術期刊《PhytoKeys》在線發表了山茶科山茶屬植物新物種——紫金短柱茶(Camellia zijinica M.Lin, Q.L.Ye & Q.Fan, sp. nov.)。該新物種屬紫金特有種,是白溪自然保護區科研團隊發現發表的第4個植物新種。
廣東河源發現山茶屬植物新物種——紫金短柱茶。受訪者供圖
白溪自然保護區管理處副主任、正高級工程師葉欽良介紹,2018年,白溪自然保護區科研團隊在紫金縣進行植物科考時,發現了一種未知的山茶科山茶屬植物,聯合中山大學凡強團隊對該植物進行了長時間的監測研究和解剖分析,基於形態學和分子証據,最終確定這是一種新物種,並命名為紫金短柱茶Camellia zijinica。這是繼紫金舌唇蘭后第二個以紫金命名的植物。
紫金短柱茶是白溪自然保護區科研團隊在紫金縣進行植物科考時發現。受訪者供圖
葉欽良表示,紫金短柱茶生長在土壤層淺薄的山地上,耐干旱耐貧瘠,樹形優美。該新種的發現拓展了廣東野生植物種質資源,豐富了我國山茶屬植物的生物多樣性,在綠美生態建設中具有潛在的生態和經濟應用價值。
根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色名錄標准,紫金短柱茶是瀕危物種。受訪者供圖
據了解,目前紫金短柱茶僅在200-400米海拔的山地中發現兩個居群,共有90株成熟個體,根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色名錄標准,紫金短柱茶是瀕危物種(EN),又具有潛在的生態和經濟應用前景,因此,該種及其棲息地具有重要的保護價值。
中山大學凡強副教授為該論文通訊作者,白溪自然保護區管理處副主任、正高級工程師葉欽良與中山大學林敏為共同該論文第一作者。受訪者供圖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