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東頻道

第131屆廣交會展品和境外採購商數量創新高

2022年04月26日08:52 | 來源:廣州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展品和境外採購商數量創新高

  4月24日,第131屆廣交會在雲端圓滿落幕,廣交會新聞發言人、中國對外貿易中心副主任徐兵向中外媒體介紹了本屆廣交會的總體運行情況。

  據徐兵介紹,本屆廣交會在商務部和廣東省人民政府的有力領導下,在中央相關部委的通力保障、各地商務部門和駐外機構的大力支持下,經過全體與會人員共同努力,總體運行平穩,圓滿完成各項任務。

  當前,疫情仍在擴散蔓延,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經濟貿易復蘇尚不穩定,貨物貿易勢頭減弱。在復雜嚴峻的經貿形勢下,本屆廣交會秉持“廣交世界 互利天下”的理念,以“聯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為主題,架通雲上橋梁,匯聚五洲賓客,將中國發展同世界鏈接、中國機遇同世界分享,實現了安全、成功、出彩的目標,為推動貿易高質量發展、保持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促進世界經濟復蘇做出了積極貢獻。

  線上平台運行得到展客商普遍好評

  線上平台運行平穩順暢。本屆廣交會全面優化升級了官網平台,設置展商展品、供採對接、新品發布、展商連線、虛擬展館、新聞與活動、大會服務等欄目,借助現代信息技術為中外企業搭建了一個全時空、無邊界的高效貿易平台,讓全球客商足不出戶“買全球、賣全球”。廣交會官網累計訪客數1009萬人,訪問量3390萬次。本屆廣交會系統更穩定,功能更完善,對接更高效,服務更到位,得到展客商普遍好評。

  展商展品亮點紛呈。2.55萬家參展企業再次搭乘“雲快車”,通過圖文、視頻、3D、VR等形式多維度立體化展示企業、產品和品牌。境內外參展企業累計上傳展品305.21萬件,其中新產品95.15萬件,分別較上屆增加17.65萬件和5.28萬件,均創歷史新高。琳琅滿目的展品吸引全球採購商觀展洽談。參展企業雲展廳累計訪問量622.31萬次,其中出口展參展企業雲展廳累計訪問量612.98萬次,進口展參展企業雲展廳累計訪問量9.33萬次。參展企業累計舉辦連線展示8.53萬場次。2398家企業制作並上傳了虛擬展位,比上屆增加236家,累計訪問量3.12萬次。

  採購商注冊觀展人數創歷史新高

  境外採購商數量創新高。本屆廣交會按照“系統、創新、專業、精准”的理念,加強境外採購商招商推廣,進一步拓展了全球營銷網絡,幫助中外企業結識客戶,促進貿易合作。

  據統計,共有228個國家和地區的53.6萬境外採購商注冊觀展,較第129屆增長48%,較第130屆增長41.8%,採購商注冊觀展人數創歷史新高。採購商人數位居前10位的國家為印度、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尼日利亞、澳大利亞、南非、日本和新加坡。2021年我國十大貿易伙伴國家和地區採購商人數佔比38.67%。“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採購商29.81萬人,佔比55.60%。RCEP成員國採購商15.08萬人,佔比28.12%。

  與此同時,持續推進全球合作伙伴計劃,與越南、老撾、科威特、伊拉克等“一帶一路”和RCEP成員國14家工商機構簽訂合作協議,廣交會全球合作伙伴達到170家,進一步拓展廣交會全球合作伙伴和外貿朋友圈。

  供採對接更高效 貿易服務更多元

  供採對接更加精准高效。本屆廣交會首次增設了企業和產品特色標識,幫助採購商快速精准鎖定目標企業和產品。展客商共發出21.05萬張電子名片,境外採購商發起即時溝通約10萬次,有效促進了供採雙方互動交流。舉辦50場“貿易之橋”全球供採對接系列活動,推介國內重點產業集群和品牌企業,對接法國歐尚、美國沃爾瑪、芬蘭凱斯科、西班牙特樂士、印尼長友、阿聯酋LULU等大型跨國企業和大買家。貿易之橋活動涵蓋全國8個省區市,面向全球57個國家和地區,累計近4000名境外採購商參與。

  貿易服務更加多元。本屆廣交會繼續採用線上線下融合模式處理知識產權投訴。完善資訊服務,舉辦了16場以雙循環、RCEP、雙碳為主題的分享式論壇,助力企業把握行業動向和市場趨勢。入駐的43家中歐班列、航運、跨境電商、海外倉等新服務新業態企業,為外貿企業提供更加完善的貿易生態服務。

  服務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 助力鄉村產業提檔升級

  有力促進內外貿一體化發展。本屆廣交會大力支持內外貿同線同標同質產品參展,在雲展廳為158.93萬件展品標識“可內銷”標簽,積極邀請京東、網易嚴選、名創優品、易初蓮花等國內大型採購商參會,舉辦系列雙循環貿易促進活動。通過上述舉措,有力幫助外貿出口企業對接國內採購商,開拓潛力巨大的國內市場,助力內外貿一體化發展,服務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

  助力鄉村產業提檔升級。“鄉村振興”專區共有來自21個省、市、自治區的974家企業參展,上傳展品4.92萬件,其中新產品1.39萬件,綠色低碳產品1.11萬件。許多鄉村地區企業通過參加廣交會,結識了客戶、拿到了訂單、開拓了市場、拓寬了視野,登上了世界貿易的大舞台,生產銷售規模持續擴大,為當地產業發展注入“動力源”,有效推動產業特色化、規模化、品牌化發展。(文/記者許曉芳)

(責編:張晨牧、陳育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