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擔文化創新使命 塑城市文明典范

全民閱讀,深圳特色。
魅力非凡深圳設計周。
一帶一路音樂季。
2019年文博會盛況。
大屏幕上的深圳灣后海中心海濱,兩座頗具現代性的建筑群將安靜而古老的海洋和繁華的都市連接了起來,呈現一種超現實的夢幻感。
這是2020年7月底發布深圳灣文化廣場方案現場。方案將“遠古”和“未來”相連的巧妙構思,令人驚艷。其中的一個建筑群“深圳創意設計館”,則是2019年開建的深圳“新十大文化設施”之一。
過去一年,“新十大文化設施”成為深圳市民最矚目的關鍵詞之一。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靈魂。今天,當深圳人激情澎湃迎來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生日之際,這片曾經被外界稱作“文化沙漠”的邊陲之地,已蝶變為一片活力四射的“文化綠洲”。
沒有什麼比文化更能凝聚人心,在深圳以先行示范區標准率先塑造現代城市文明時,我們能深刻感知文化的力量,感知深圳人走在最前列的信心。
“新十大”:重要的文化地標
2019年12月23日,一直備受深圳人期待和關注的“新十大文化設施”首批項目開工。“新十大文化設施”將打造成具有國際一流水平、代表城市形象的地標性設施,同時也是深圳人未來“打卡”地。
專業人士認為,“新十大文化設施”的布局科學合理,將讓更多市民共享一流設施和一流服務。更為重要的是,深圳歌劇院、深圳創意設計館選址位於深圳灣最熱的地段,中國國家博物館·深圳館則選址在前海片區,這些市場價值最高的黃金地段,給了為市民提供文化服務的新文化設施,可見深圳的文化價值取向與擔當。
此外,位於福田的深圳改革開放展覽館將成為展示和宣傳改革開放偉大成就的“窗口”﹔落戶光明的深圳科學技術館將打造成國際一流特大型公益性科學探索中心和公眾創新中心﹔中國國家博物館·深圳館將打造成國際一流、中國特色的國家級大型綜合博物館﹔具有海洋文化特色的深圳海洋博物館將落戶大鵬新區……所有項目的建設過程,都是對深圳文化進行提升和重新定位的過程。
在規劃建設“新十大文化設施”的同時,深圳還打造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的“十大特色文化街區”——大鵬所城、南頭古城、大芬油畫村、觀瀾版畫基地、甘坑客家小鎮、大浪時尚創意小鎮、大萬世居、蛇口海上世界、華僑城創意文化街區、華強北科技時尚文化街區。
2020年1月,市委市政府還專題研究推進“十大特色文化街區”活化改造與完善提升工作,指出“十大特色文化街區”是展示城市人文歷史,留住城市記憶和提升市民生活品質的重要文化載體。
位於南山區的南頭古城是深圳“十大特色文化街區”之一,距今已有近1700年歷史,是歷代嶺南沿海地區的行政管理中心、海防要塞、海上交通和對外貿易的集散地,是深港澳地區的歷史之根、文化之源。
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前夕的8月20日,深圳市委書記王偉中、市長陳如桂到南頭古城調研。王偉中強調,要以最高最好最優標准加快推進“新時代十大文化設施”建設,優化“十大特色文化街區”整體功能,充分展示深圳的歷史風貌和文化特色,提升城市文化品質和文化內涵。要高度重視歷史文化保護,加強對歷史文化資源的挖掘、研究、開發、利用,讓城市留下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
此外,深圳還將規劃建設31個市級及51個區級大型文體設施,共計有超過100個文體設施將惠及深圳市民。
打造公共文化服務標杆
如果說“新十大文化設施”和“十大特色文化街區”提升了硬件和載體,那麼深圳通過豐富和推廣“城市文化菜單”,通過文博會、讀書月、“一帶一路”國際音樂季、深圳設計周暨深圳環球設計大獎等重大品牌活動,通過鼓勵文藝精品創作所形成的“深圳文藝經典”,通過完善“十分鐘文化服務圈”,通過打造公共文化服務的“先行示范標准”,將服務深圳市民文化需要和打造深圳文化軟實力有機結合起來。
被譽為“中國文化產業第一展”的文博會各項關鍵數據每年攀升,2019年第十五屆文博會主會場展覽面積105000平方米,設立66個分會場。主展館共有2312個政府組團、企業和機構參展。全球50個國家和地區的海外參展單位共計132個,來自美英法等103個國家和地區的海外採購商共22167名。據統計,第十五屆文博會總參觀人數達780萬人次。
作為“全球全民閱讀典范城市”,深圳的“高樓裡每扇窗戶透出閱讀的燈光”:2019年,遍及深圳的959個公共圖書館,全年共接待3535.51萬人次的進館讀者。
深圳讀書月活動到2019年已經舉辦了二十屆,立法通過的《深圳經濟特區全民閱讀促進條例》,則為中國的城市閱讀立法開啟先河。可以說,“深圳樣本”提供了一個以全民閱讀推動城市發展的典型范例。近年來,深圳加強閱讀主陣地建設,營造了文明、智慧、友好的城市環境,並讓全民閱讀成為增強文化軟實力的有力抓手,為城市可持續發展提供新動能。
豐富的文化設施,多樣的文化服務,精彩的文化活動,像一場場春雨滋養鵬城大地。
文化產業更具競爭力
這一年來,深圳著力發展更具競爭力的文化產業和旅游業,堅持匠心營造、傳承創新,瞄准創意設計、數字文化等“文化+”和“互聯網+”新型業態,加快打造深圳國際文化品牌,創建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推動文化旅游高品質融合發展,不斷提升城市國際影響力。
《深圳文化創新發展2020(實施方案)》中,把創新擺在文化發展的核心位置。在政策的推動下,深圳市文化創意產業成效顯著,一批文化科技企業迅速崛起,騰訊已進入世界500強企業行列,華僑城和華強方特連續多年入選全國文化企業30強。
深圳作為國內第一個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設計之都”,其平面設計、工業設計、建筑設計、室內裝飾設計、服裝設計等行業在國內具有較大的競爭優勢,佔全國較大市場份額。動漫和游戲業起步早,發展快,涌現騰訊、華強動漫、環球數碼、創夢天地等多家具有較強競爭力的龍頭企業。文化旅游業引領國內潮流,華僑城、華強方特連續多年入選“全國文化企業30強”,其主題公園入園人數分別位居全球第四和第五。
在推動文化產業發展中,深圳培育建設了一批能起到示范效應和產業拉動作用的文化產業園區,產業集聚效應逐步顯現。全市經認定公布市級以上(含市級)文化產業園區共有61家。
據初步統計,61家市級以上文化產業園區入駐企業超過8000家,合計營業收入超過1500億元,實現稅收超過150億元,已成為推動深圳文化領域創新創業的綜合載體和重要引擎。
一座城的精神氣質
在剛剛過去的一年,一件件“看得見、摸得著”的實事,不斷提升深圳品質,提升深圳的文化軟實力,提升深圳的影響力。
深圳始終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堅定文化自信,以深圳先行示范區標准率先塑造現代城市文明,打造城市文明典范。
深圳正在火熱開展全國文明城市創建。作為國內外聞名的“關愛之城”和“志願者之城”,這一年來也是成績斐然。在2020年的抗疫工作中,年輕志願者為主體的1734支青年突擊隊共3.4萬余人和747支社區志願服務隊共9172人投身抗擊疫情工作,開展各類志願服務共計100萬余人次。
打造城市文明典范,成為新時代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引領者。這為新時期深圳文化發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也提出了更高的發展目標和要求。
經濟與文化如同深圳發展的雙翼,在經濟迅猛發展的同時,深圳也在精神文明領域走出一條特色鮮明的發展道路。(記者 蔣榮耀/文 韓墨/圖)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