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東頻道

在羅湖時光裡見証深圳特區40年

2020年08月25日13:33 | 來源:人民網-深圳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深圳8月24日電(王星、李申)作為改革開放的敘事起點,奮斗的深圳從羅湖起步,敢為天下先、敢闖敢拼的精神在羅湖孕育,無數來深建設者從羅湖開始,邁出他們在深圳生活的第一步。

  8月24日,深圳市羅湖區“雙周發布”舉行羅湖時光專場,深物業集團董事、黨委副書記魏曉東,“鴻安婆”何華益女士之孫鄭光明,深圳市黃貝嶺靖軒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屆董事長張土樂,黎圍麒麟舞第五代傳承人廖瑞光,深圳工業站站長曾忠強等5位羅湖人結合由羅湖區委宣傳部監制、羅湖區融媒體中心制作的“羅湖時光”系列微紀錄片,講述他們的羅湖時光。

  魏曉東:敢為人先 變革圖強

深物業集團董事、黨委副書記魏曉東。

  佇立在羅湖區的一棟圓頂建筑是曾經許多深圳人心中的光。國貿——提起這個名字,多少人會瞬間沉浸於過去的歲月,會想起深圳那段熱火朝天“三天一層樓”的日子。“國貿的高度雖然對現在的深圳市來說並不突出。但當時間倒回到1982年,建設這樣令人驚嘆的摩天大樓是我們想都不敢想的。”魏曉東說。

  1982年4月,由深物業集團總承包開發建設的國貿大廈在羅湖破土動工,速度從7天建一層,提升到3天建一層,國貿越“長”越高,以53層、160米的高度成為當時中國第一高樓,創造了中國高層建筑史上的奇跡。

  1984年和1992年,鄧小平同志兩次視察深圳都蒞臨國貿大廈。1984年的視察將深圳經濟特區的改革發展推向新階段,1992年在國貿旋轉餐廳發表的“南方談話”,則掀起了中國改革開放新一輪高潮。

  “深物業集團因國貿大廈而生,因改革開放而興,與深圳這座奇跡之城共生共長。”魏曉東說,經過多年的發展,深物業集團已經成為一家多元化國有控股上市公司。深物業人用“敢為人先、變革圖強”的具體行動,豐富和延伸了“國貿精神”的實踐內涵。

  魏曉東透露,由深物業集團籌建,旨在通過企業的視野,百姓的視角,記錄時代發展脈搏,傳承改革創新基因的深圳國際貿易中心歷史陳列館也即將開館。

  鄭光明:東縱精神歷久彌新

“鴻安婆”何華益女士之孫鄭光明。

  在東門老街,有一棟紅白相間的建筑,它是東江游擊隊指揮部舊址,也是曾經的鴻安酒家。“很多人隻知鴻安婆而不知其原名,更不知這裡面藏著一個久遠的故事。”“鴻安婆”何華益之孫鄭光明說。

  何華益祖籍中山,抗日戰爭時期,她在當時的深圳東門經營著一家鴻安酒家。1938年,正值戰爭飄搖,葉挺將軍要在深圳墟組建東路守備區總指揮部時,何華益義不容辭地將酒家騰了出來,還帶領員工為抗日游擊隊募集經費和糧食。

  “在祖母的影響下,我爸爸也加入東江縱隊。我自己也是退伍軍人。我小兒子也說,長大后要和婆婆、爺爺和爸爸一樣,保家衛國。我非常支持,這是很光榮的事,我很自豪!”鄭光明講道。

  如今的鴻安酒家已成為了東江游擊隊指揮部舊址,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前來觀看、了解歷史。鄭光明說,希望生在和平年代的年輕人們,也能記得先祖們的貢獻,更加熱愛我們的國家、珍惜我們的生活。

  張土樂:在層疊滋味裡傳承孝善精神

深圳市黃貝嶺靖軒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屆董事長張土樂。

  時代總在更新,城市總在變化,可對於黃貝嶺靖軒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屆董事長張土樂來說,城市更新變的只是樣貌,不變的是內核。“我們黃貝嶺是深圳最古老的城中村之一。”張土樂說,“每年重陽節,大家都要一起吃盆菜,紀念祖先,找宗族親人。無論是外出謀生的村民,還是一輩子都在黃貝嶺的老百姓,在一年一度的盆菜宴上都是鄉親。”

  從清晨一直忙到日落,從“分金豬”到燒、炒、分、吃,盆菜的每一層菜都有講究,凝聚著文化與傳統。太陽落山,盆菜宴便拉開了序幕。“有很多華僑,即使在海外,也要帶著自家的子子孫孫回到家鄉。他們非常激動,覺得人情味很濃。” 張土樂說。

  張土樂並不樂於聽別人叫他那一串頭銜,他自稱就是黃貝嶺一個普通村民。在他的記憶裡,印象最深的就是2017年的盆菜宴。

  那一年,黃貝嶺舊村改造一期完成、城市綜合體投入使用,大家都搬進了漂亮寬敞的新家。為了村民的養老問題,黃貝嶺還建立養老服務中心,以醫養融合的創新模式,開啟了居民生活新篇章。

  “在政府和村民們的互幫互助下,黃貝嶺營造了敬老、愛老的良好氛圍。”張土樂感慨說,“黃貝嶺村更新了,但黃貝嶺的煙火氣卻沒有散去,無論走多遠,家鄉的味道始終是張氏子孫心中的牽挂。”

  廖瑞光:黎圍麒麟舞后繼有人

黎圍麒麟舞第五代傳承人廖瑞光。

  深圳,像全國其他城市一樣,不缺傳承祖輩光輝精神與文化的人。鄭光明和他的小兒子是,住在水庫新村的黎圍麒麟舞第五代傳承人廖瑞光也是。

  “提到羅湖的非遺文化,很多人都會第一時間想到黎圍麒麟舞。其實黎圍是水庫新村的古名,麒麟舞也已有100多年的歷史了。”廖瑞光說。

  鮮為人知的是,麒麟舞曾一度斷檔了三十多年。1999年初,水庫新村重新組建麒麟隊,廖瑞光帶領隊友們認真學習基本功以及舞麒麟技藝,慢慢把隊伍培養起來。2008年,廖瑞成為深圳市第一批市級非遺傳承人,同年代表深圳市參加廣東省第二屆麒麟舞大賽獲得銀獎。

  傳承不是容易的事兒。為了讓這一非遺文化繼續下去,新村股份公司每年劃出20萬元維系隊伍日常運營﹔開拓股份公司的7樓場地作為麒麟隊訓練場所。這樣才為黎圍麒麟舞的傳承補齊訓練基地、人才資源短板。

  “近幾年,隊伍以每年新增10人左右的規模擴張,現在已經超過70人了,比原來翻了一倍多。”廖瑞光說著,面帶驕傲。“近幾年,深圳的麒麟隊已多次奪得麒麟舞大賽的第一名。”

  廖瑞光笑著說,他現在不太擔心傳承問題了,在他的隊伍裡隨便找幾個人,都有能力可以獨當一面。“我相信他們會一代一代,將這門技藝延續下去,更期待‘以德服人,隻做好事’的麒麟精神,指引新村人向前行。”

  曾忠強:承載時代記憶 見証城區蝶變

深圳工業站站長曾忠強。

  “每年,我總要來這裡看一看,摸一摸,仿佛回到了這裡,就回到那個‘鐵路一響,黃金萬兩’的時代。”深圳工業站站長曾忠強回憶往昔,總能想起記憶最深處的畫面來。

  他說,深圳工業站是當年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親自制定供港鮮活物資“三趟快車”的最后一個中轉站。“我剛來的時候,正是運輸的高峰期,各種物資,都從這裡源源不斷轉運到香港。”

  最初的深港貿易,就以這樣朴實無華的方式進行著。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筍崗-清水河作為深圳開發最早、規劃最大的倉儲和轉口貿易基地,先后建成大型倉庫80多棟,是全國最大的多功能現代化商業化倉庫區和全國首個出口監管倉庫,年貨物吞吐量最高時達500萬噸。

  后來,工業站停運了。近年以來,工業站周邊都在拆遷改造,重新規劃建設。筍崗-清水河是深圳市17個重點區域之一,要發展新興產業。

  “如此一來,工業站就成了老古董。”好在,深業進智公司在保留歷史文化記憶的前提下,將工業站打造成一個綜合性高端品牌的展示發布場地。火車、兩條鐵路、站台設施都被保留了下來,成了深圳這座年輕城市為數不多的歷史記憶。

  現在的工業站已成了年輕人的網紅打卡地,大家說,在這裡能看見歷史的遠方,看見自己不曾經歷過的昔日風光。“雖然工業站早已不再使用了,但我相信,工業站對於深圳人,特別是對於工業站人來說,永不過時。”曾忠強說。 

(責編:李語、陳育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