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眾在上海大寧音樂廣場的露天電影展映現場觀影。新華社發
7月25日,第23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簡稱“上影節”)在上海開幕,這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也是電影院在全國低風險地區復工后,國內舉辦的首個重大影視類國際文化活動。今年的上影節,舉辦形式調整為線上線下並舉,除了增加露天展映和線上展映之外,一向被產業界和專業界重視的金爵電影論壇,設置了鼓勵產業發展信心、推動影視業復工復產的內容主題。國內低風險地區電影院已於7月20日恢復開放,中國電影也在長達半年的“冬歇期”后逐步復蘇。據燈塔專業版聯合北斗星智庫25日發布的《2019—2020中國影視行業報告》,未來一年中國電影行業票房回歸正軌並非難事,醫療、軍旅和喜劇類型的影視作品可能將在“后疫情”時期爆發。
從長期來看,觀眾對院線電影市場恢復期待強烈。燈塔研究院此前對電影購票人群進行的大規模調研數據顯示,超過八成的用戶把“去電影院觀影”列入了最想做的事情﹔超過四成用戶表示,疫情后去影院觀影的頻次將較疫情前有所提升。另據燈塔專業版數據,7月24日全國電影單日票房已突破2000萬元,排片場次也恢復到了往年均值的五分之一。7月25日的單日票房更是超過3000萬元。
“后疫情”時期,復蘇將成為我國電影行業的關鍵詞。在內容方面,專家指出目前觀眾迫切需要心靈方面的撫慰,從“熱血”裡尋找民族的認同感,從歡樂中排憂,因此醫療、軍旅和喜劇類型的影視作品可能將在“后疫情”時期爆發。博納影業集團董事長於冬在25日舉辦的上影節開幕論壇上透露,以鐘南山院士為代表的醫生群像的抗疫主題電影《中國醫生》正在籌備當中,劇組今年4月曾前往武漢積累拍攝素材,既採訪了一線醫務工作者,也採訪了大量武漢市民,他們都對醫務工作者非常感激,“等到明年看的時候,這部影片會帶來更大的感動。”
同時報告指出,也應注意避免盲目跟風推出“抗疫”題材影片,抗疫題材更需要找到合適的類型載體,經過嚴格打磨,成為適應市場消費的文化產品。
新機也正在被孕育。由疫情催生的“線上全媒體營銷”,包括“雲路演、雲首映、雲觀影”等模式逐漸成熟,豐富了傳統的“線下漸進式點映”,新的營銷模式不僅可以輕鬆登上各大話題熱搜榜,還與觀眾間形成了更密切的互動。上海大學上海電影學院副院長程波認為,影視宣發的本質是在“引流”后的“變現”,互聯網宣發使得數據可回流、效果可量化,未來影視宣發線上化會是一個常態。
報告指出,近兩年來,我國城鎮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和娛樂消費支出正在逐年上升。在這樣的整體消費趨勢下,在片方、宣發與影院多方積極配合下,未來一年中國電影行業票房回歸正軌並非難事。同時,合理運用“線上全媒體營銷”與觀眾進行深度親密互動,利用專業營銷團隊實現受眾的精准觸達,也將進一步加速中國電影行業的復蘇。(記者/劉長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