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高分考生為何這麼多?

2020年07月24日15:54  來源:廣州日報
 
原標題:廣州高分考生為何這麼多?

  廣州高考高分考生再度遍地開花!高考成績喜人,高分段考生表現尤為突出,被屏蔽的高分考生人數是全省最多,而且分布學校廣泛,文理齊頭並進,這體現了廣州教育的優質均衡。

  成績盤點:高分考生分布廣 文理均衡

  從記者搜集整理的資料來看,分數被屏蔽的高分考生情況如下:華附理科5人,文科1人﹔省實理科2人﹔廣附理科1人,文科2人﹔二中理科1人,文科1人﹔真光理科1人﹔六中理科1人。

  截至目前,全市有15名考生成績被屏蔽,佔全省70名被屏蔽考生的21.4%。可喜的是,與2019年情況類似,高分段考生並不是集中在一兩所中學,而是遍地開花,來自6所中學,體現了廣州教育可持續的優質均衡。作為區屬中學,真光中學今年沖出了高考分數被屏蔽的考生,體現一所區屬學校低進高出、高進優出、優進尖出的強加工能力,讓人倍感振奮。截至昨晚記者發稿,廣州是廣東唯一一個理科前50人數超過了10人的城市,達到11人。往年,廣州的文科成績屏蔽考生較少,今年達到了4人,人數在全省領先,呈現出文理考生齊頭並進的面貌,也體現了廣州在全面素質教育方面所達到的新高度。

  廣州教育均衡發展“獨門秘籍”

  教育集團化促優質均衡

  廣州拔尖學生分布廣,背后是教育的均衡發展。近年來,集團化辦學成為廣州破解教育不平衡、不充分發展的重要一招。廣州教育集團化辦學是立體式的,其中既有廣雅、執信等傳統名校集團化辦學,也有教研力量參與集團化辦學的增量輻射,如納入廣州市教育集團的灣區實驗學校、廣州實驗學校。“每個區至少有1個市屬教育集團在當地辦學”目標成為現實。同時,增加了更多的示范性高中,讓學生享受到優質教育資源。

  在培養面向未來的拔尖創新人才方面,近年來,推薦選送數百名優秀中學生走進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20多個理化及生命科學類實驗室,接受科研攻關和創新的啟蒙和引導。全市科技創新活動每年培養出10余名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獲獎者。創新思維的培養,又反過來促進學生成績的提高。

  科學教研助力高考“智勝”

  面對線上教育、高考延期等變化,今年廣州考生考出高水平。在今年備考中,廣州市教研院高考備考團隊堅持將“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貫穿日常教研工作中,並在組織高三常規教研活動過程中滲透“五育並舉”。在高考備考中將高考“一核四層四冀”評價體系以直觀試題的形式呈現。

  市教研院通過組織高考備考線上分區指導、線上聽課調研、線上教研等方式,在細致了解各區各校備考措施和面臨困惑的基礎上,發布高三畢業班教學指導意見,指導各校遵循教育教學規律科學備考。學生返校后,確定全市備考節奏,強化復習效果,通過“廣一測”的大數據分析和為每名學生提供學習診斷分析報告,有效促進每一名學生找到精准定位。一測后,明確第二輪復習教學起點,解決“學什麼”和“教什麼”的問題。第二輪復習結束后,再通過“二測”發現重點問題,研究解決方案,促進學生突破重點、難點。

  打造教育人才高地

  好教育離不開好老師、好校長。廣州牢牢牽住“師資”這個“牛鼻子”,引進、培養和留住優秀人才,提升欠發達區域學校教師隊伍整體水平,如面向全國公開招聘名校長、名教師,提供最高150萬元的安家費,彌補基礎教育高層次人才引進政策的真空。

  同時,廣州教育敞開胸懷,“走出去”招賢納士,在全國多地舉辦基礎教育高層次人才見面會,提供高層次平台、宜居生活環境、具有競爭力的安家費……2017年以來,廣州剛柔並濟引進了88名基礎教育高層次人才,在全國刮起了引進基礎教育高層次人才的“廣州旋風”。

  結合人才選拔需要,廣州積極創新教師招聘模式,採用“先面試后筆試”的形式,圍繞“干什麼考什麼”精心設計考試內容,促進教師招聘工作更重視考生的適教、善教實際能力。廣州市、區教育部門為人才搭建了“海闊憑魚躍”的干事創業平台,在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合力推動下,構建了一支多層次、成梯隊的基礎教育領軍人才隊伍。(記者 劉曉星)

(責編:肖錕、李語)

關注我們

  •  
  •  
人民廣東人民廣東 粵港澳大灣區發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