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割機在田野間往來穿梭收割水稻。惠州日報記者劉建威 實習生鐘平祥 攝
春種一粒籽,夏收萬顆糧。連日來,惠州市田間地頭一派繁忙,水稻收割進入高峰期。記者從市農業農村局獲悉,今年全市早稻播種面積58.86萬畝,比增2.88萬畝,增幅5.1%。截至目前,已收割面積45萬畝左右,佔總面積的七至八成,進度快於去年,預計7月底前可以全面完成收割。
金燦燦的稻田裡,谷浪翻滾,機聲隆隆,收割機往來穿梭收割水稻。滿載而歸的收割機把谷子卸到農用車上,直接拉去加工烘干,省人省時省力……惠州市農戶近期迎來了早稻豐收季節,農業機械化的普及大大減輕了勞作壓力。據悉,作為農業生產大市,惠州市農業機械化利用率近年來不斷提高,截至7月上旬,早稻機收率達96.2%。在此期間,開展作業的本地收割機約1200台,外省(市)到惠開展跨區作業的收割機約2300台。
值得關注的是,因今年疫情和6月中下旬“龍舟水”災害性天氣,惠州市部分鄉鎮農業生產受到了一定程度影響。為此,惠州市農業部門大力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大力推廣農作物新品種、新技術,以及促進早稻面積的恢復性增長。農業企業發揮優勢,為當地種植戶提供相關生產服務。
“早造水稻一畝收了800斤左右。”惠東縣稔山鎮石井村農戶袁錦安種植水稻10多畝,7月上旬迎來收割期,在農企提供的機械化幫助下,已收割完畢。“前期措施做得比較好,后期的天氣比較穩定,日照光度也比較強,今年收成不錯。”市好收成農貿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公司採取“公司+科技+基地+農戶”產業化模式,今年在惠東縣稔山和鐵涌種植了常規稻品種共計4000畝,畝產平均800斤以上。為持續做好水稻生產工作,該公司正為農戶籌措用種用肥,並提供相關農機服務。
“除6月份受水災影響較重的局部地方外,生產形勢總體良好,產量穩定。”惠州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惠州市今年常規優質稻畝產量可以達到800斤以上、雜交稻達1000斤以上,預計與去年持平。(記者劉建威 實習生鐘平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