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欣奇的奶茶店受疫情影響閉店4個月,家庭經濟收入很受影響。記者 游璇鈺 攝
經過數月奮戰,全國上下新冠肺炎疫情緩解了——堂食開放了,企業復工復產了,在公園等空曠的地方可以摘掉口罩呼吸新鮮空氣了。隨著城市逐漸復蘇,惠州人的生活也逐漸回歸正軌,但小部分人可能面臨失業、被迫辭職、輟學等困擾,生活陷入短暫的困難。
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對上述人群的家庭和生活帶來的不利影響,今年4月底惠州市政府印發的《惠州市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保障城鎮低收入家庭救助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於6月1日正式施行。《辦法》重點關注在惠州最低生活標准之上但生活較為困難的城鎮低收入家庭,助力這一“夾心層”渡過難關。
《辦法》實施至今已有一個半月,總體實施效果如何?是否切實對受助者起作用?受助者是否從中有更多獲得感?帶著這些問題,記者日前進行了走訪。
奶茶店因疫情停業4個月,檔主獲千元救助
在惠州,符合低保標准的人群每月可領最低生活保障。但有一部分人,他們的家庭狀況在低保線之上,卻由於收入較為微薄且不穩定,抗風險能力較低,尤其今年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讓他們的生活雪上加霜。
黃欣奇一家便是在疫情影響下陷入臨時困境的典型案例。
記者日前在惠州市第七中學門口看到,黃欣奇跟愛人開著一家小小的奶茶檔口,售賣奶茶、熱狗、肉丸等飲料及小吃。黃欣奇患有先天小兒麻痺症,導致下肢殘疾,領有肢體二級殘疾証。長期以來,他和妻子一直以做小生意謀生,該奶茶檔口他們自2003年經營到現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他的檔口從今年春節至4月份都不能開門營業。
“原本檔口就是我們的主要經濟來源,在疫情影響下,學校推遲開學,我們的檔口隻能被迫停業4個月。”黃欣奇解釋說,由於他們的檔口位置比較特殊,除了第七中學的家長和學生外,鮮有外人進出。而一時間他和愛人都沒法找到其他工作,即便房東已主動為他們免租2個月,但由於缺乏經濟來源,他們還是不可避免地陷入難以維持基本生活的狀態。
輾轉之下,黃欣奇通過街道辦的宣傳了解到我市自今年6月起施行的《辦法》,便向惠城區橋西街道辦申請臨時救助。按照我市疫情期間相關救助審批規定,橋西街道給予其1000元一次性臨時救助。“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我們家的燃眉之急。”黃欣奇告訴記者,隨著今年4月底學校復學,他的奶茶店已恢復營業,雖然檔口生意難以恢復往昔的熱鬧,但已基本能維持他們夫妻倆的生活支出。
高中生險輟學,獲補助后順利完成學業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一部分年齡較大、收入不穩定、健康狀況不好的人容易“臨時返貧”“因病返貧”,部分家庭的孩子因交不上學費面臨輟學。
“為了籌到孩子的學費,我找親戚朋友東挪西借,欠了別人不少錢。”家住橋西街道爾雅巷居委會的邱秀娟身體不好,患有嚴重貧血症,做過多次手術,經常頭痛、頭暈、手腳麻木,沒法正常工作。她的丈夫已去世,唯一與她相依為命的兒子在惠城區三棟鎮南天高考復讀學校復讀高三。
邱秀娟和兒子除了每人每月領800多元低保金外,她平日裡在橋西市場臨時擺地攤賣土茯苓為生,賺取微薄收入貼補家用。受疫情影響,今年2月份開始橋西市場關閉,她無法再繼續擺地攤賣東西,讓本就一貧如洗的家庭難上加難,兒子也面臨輟學困境。
今年4月,邱秀娟向爾雅巷居委會提出疫情期間臨時救助申請。按照惠州市疫情期間相關救助審批規定,橋西街道給予其2000元一次性臨時救助。“在最關鍵的時刻,這筆錢如雪中送炭,極大地幫助我和孩子,緩解了我們家庭的生活困難。”邱秀娟說,她希望孩子今年考上心儀的大學,通過知識改變命運,改善母子二人的生活境遇。
八大政策紅利為低收入家庭減負
《辦法》救助的對象是哪些?記者看到,《辦法》明確提出,持有本市城鎮地區戶口,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每月人均可支配收入高於本市最低生活保障標准,低於最低生活保障標准1.5倍,且符合本市低收入家庭財產狀況規定的家庭,可申請低收入家庭認定。經認定的城鎮低收入家庭,可享受醫療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業救助、臨時救助、養老服務、專業社工服務、家居改造補貼等8個方面的政策紅利,最大限度減輕疫情對上述家庭的影響。
“橋西街道目前已有20多戶申請,其中一部分已領到救助金,一部分仍在走審批流程。”惠城區橋西街道社會事務辦主任趙路陽告訴記者,由於目前我市對城鎮低收入家庭暫時無直接的經費保障,因此多數採取臨時救助的方式。街道社會事務工作人員將根據認定通過家庭的具體情況,給予1000∼8000元的臨時救助。他估計,隨著《辦法》的宣傳推廣,該街道的申請量和批准量均會有較明顯增加。(記者 游璇鈺 通訊員 劉惠雄 黃政賢 龐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