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金融高新區上周成功引入百億元重點項目、三龍灣高端創新集聚區上月再簽352億元重大項目、廣佛高質量發展融合試驗區地標建筑廣佛薈正開展建筑概念性方案設計及周邊地塊城市設計國際競賽、廣佛跨界流域范圍內超過75%的城鄉黑臭水體6月底通過整治驗收、今年上半年新增整理2.98萬畝村級工業園土地為發展騰空間……
隨著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制造業大市佛山站在GDP突破萬億元的新起點上,突出特色、發揮優勢,以一個個扎扎實實的項目和舉措,認真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下稱“規劃綱要”)部署,不斷釋放巨大發展活力,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為國際一流灣區。
重大項目支撐:
廣佛全域同城化邁上新台階
自規劃綱要發布以來,佛山積極謀劃部署,相繼出台《佛山市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實施意見》《佛山市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工作要點》等政策文件,形成我市推進大灣區建設的時間表、路線圖、任務書。
綱舉目張,佛山對自身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的定位、使命和擔當有著深刻認識,並細化到一個個具體項目中,為佛山搶抓大灣區發展機遇,推動高質量發展、再創改革發展新輝煌奠定基礎、贏得主動。
“佛山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各項重點任務均取得階段性成效,實現良好開局。”市發展和改革局相關負責人介紹,2019年全市401個重點項目總體進展順利,完成投資1100多億元,完成年度投資計劃,為佛山深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提供實實在在的項目支撐。
以項目為抓手,廣佛攜手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極點邁上新台階。去年5月,兩市簽署《共建廣佛高質量發展融合試驗區備忘錄》,謀劃打造“1+4”廣佛高質量發展融合試驗區新格局。一年多來,廣佛一體化交通網絡加快構建,廣佛環線、廣州地鐵7號線西延順德段、番海大橋等一批跨市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順利,其中海華大橋在今年6月30日通車﹔四個萬億級產業集群成效顯著,截至去年,廣佛裝備制造業產業集群共實現工業總產值12088億元,總體規模率先突破萬億﹔環境污染聯防聯控取得新突破,廣佛跨界河流水質首次實現全面達標。
今年7月,兩市召開2020年度廣佛同城化黨政聯席會議,介紹了廣佛高質量發展融合試驗區總體規劃綱要和建設方案,明確共建“共編共審共管”的規劃機制、共建統一開放的優越市場環境、共建發達高效的現代化交通體系、共建極富活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等八個“共建”任務,同時加快推進廣佛薈、香港理工大學(廣佛校區)等一批標志性重大項目啟動建設,力促兩市對接走向全方位、多要素的高質量發展融合。
發力重點領域:
推動“深圳創新+佛山產業”合作發展
新冠肺炎疫情后,粵港澳大灣區作為最具經濟活力的區域之一,價值將更加凸顯。日前《民航局關於支持粵港澳大灣區民航協同發展的實施意見》印發,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機場群。“佛山正加快珠三角樞紐(廣州新)機場建設前期工作,完善機場綜合交通集疏運體系規劃,與廣州白雲機場互動互補,共同構建國際航空樞紐。”市發改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雙區”驅動機遇下,今年佛山將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上繼續發力,推進廣佛全域同城化,推動廣佛極點建設取得新突破﹔抓住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重要契機,推動“深圳創新+佛山產業”合作發展﹔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努力為大灣區參與全球競爭提供產業支撐﹔ 加快建設先進制造業技術創新中心,走好“世界科技+佛山智造+全球市場”創新發展之路﹔深化對外開放合作,建設大灣區“一帶一路”重要節點,抓住關鍵、以點帶面,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向縱深推進。
今年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佛山將與深圳的合作發展放在推動大灣區建設的重要位置上。例如,加強與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光明科學城等創新平台的交流合作,推動佛山知識產權保護中心與中國(深圳)知識產權保護中心高效聯動,主動承接深圳電子信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溢出,合力打造“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產業化”全過程創新生態鏈。又如,推動佛山實體經濟與深圳金融資源對接,加強廣東金融高新區與深圳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等平台聯動,促進更多佛山優質企業在深交所上市融資。同時積極對接深中通道、南沙大橋,加快形成佛深“1小時經濟圈”。(記者莫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