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中新知識城再現先秦遺址

2020年07月14日09:03  來源:廣州日報
 
原標題:中新知識城再現先秦遺址

  馬頭庄先秦遺址。

  遺址挖掘現場。

  記者7月13日從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獲悉,中新知識城北起步區馬頭庄發現約4000年前的先秦時期遺址,出土歷代文物百余件。

  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發布消息稱,經報請國家文物局批准,2019年12月至2020年6月,受廣州開發區土地開發儲備交易中心委托,在中新廣州知識城開發建設辦公室、黃埔區九佛街道、紅衛村等單位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對廣州開發區ZSCB-A5-1地塊內的馬頭庄先秦遺址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清理新石器時代晚期、兩周時期墓葬65座,灰坑149個,柱洞272個,灰溝2條,房址3處﹔出土陶鼎、陶豆、原始瓷豆、陶器蓋、陶器座、陶紡輪、石錛、石鏟、石環、玉玦等文物107件/套。另有宋至清代墓葬4座,灰坑1個,柱洞22個,房址1處﹔出土瓷碗、陶罐、鐵矛等文物8件套。

  據介紹,廣州開發區ZSCB-A5-1地塊位於中新知識城北起步區,黃埔區九佛街道紅衛村新南社南側,西鄰九龍大道和新南地鐵站,南鄰在建的穗莞深城際鐵路馬頭庄站。根據文物保護法規,配合該地塊出讓工作,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於2019年11月對地塊紅線范圍進行了調查勘探,在地塊西部山崗發現分布范圍約2200平方米、文化層深度約1米的先秦時期文化遺存。

  考古專家介紹,馬頭庄遺址發現的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存,距今約4000年,部分可能晚至夏商之際。清理墓葬17座,墓葬多分布於山頂靠北一帶,皆為豎穴土坑墓,部分墓葬隨葬陶鼎、陶豆、陶罐、雙肩石鏟、雙肩石鉞、玉玦等,根據隨葬品分布狀況推斷部分墓葬可能為二次葬。另有灰坑55個、柱洞116個,灰坑和柱洞多分布於山頂靠西一帶,出土遺物較少。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存文化面貌可見珠三角、粵東、粵北三地的文化因素,與中新知識城發現的茶嶺、甘草嶺遺址內涵相近。

  兩周時期遺存是本次考古發現最豐富的遺存。共計發現墓葬48座,灰坑94個、柱洞156個、房址3個、灰坑2條。墓葬亦為豎穴土坑墓,集中分布於山崗南坡,東坡有少量分布,少見隨葬品,僅個別墓葬出土少量原始瓷豆、器座等遺物。過往廣州發現的兩周時期遺址以墓地為主,本次考古發現清理發掘一批灰坑、柱洞以及房址等遺跡,為研究兩周時期古越人居住習俗提供了新的材料。兩周時期遺物多見泥質印紋硬陶,紋飾有夔紋、方格紋、菱格紋、篦點紋等,器形有陶罐、陶豆等﹔另有少量原始瓷器、陶器座、礪石、石環等。

  宋至清代遺存僅見少量墓葬、灰坑和柱洞,出土遺物較少。據族譜和方志記載,馬頭庄遺址周邊村落建村史可上溯至宋元時期,本次考古發現少量宋至清代墓葬,為研究中新知識城片區宋元以來的歷史提供了實物資料。

  考古院方面表示,近年來,配合國有土地收儲和建設工程,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黃埔區中北部發現豐富的先秦時期文化遺存,極大地充實了廣州地區先秦考古材料,為研究距今三四千年前環珠江口地區先民的生產生活面貌以及與周鄰地區的互動交往歷史提供了重要實物資料。

  記者卜鬆竹 通訊員穗文考

  圖/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提供

(責編:陳育柱、李語)

關注我們

  •  
  •  
人民廣東人民廣東 粵港澳大灣區發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