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十分鐘文化圈”為市民提供豐富精神食糧

2020年07月13日16:40  來源:佛山日報
 
原標題:從一片難求到“十分鐘文化圈”

1月19日,2020佛山交響音樂會在佛山大劇院舉行。記者 張弘弢 攝

  上世紀70年代,電影放映隊在樂從葛岸村放電影。受訪者供圖

7月7日,佛山市農村電影公益放映啟動活動在高明舉行。記者 馮慧雯 攝

  7月7日,停擺了近6個月的佛山市農村電影公益放映活動恢復了,這個消息引起66歲的岑兆堅的關注。“1973年至1980年,我當了8年的鄉村電影放映員。當時,大家一看到我們別提有多高興了。”岑兆堅說,在農村文化貧瘠的年代,鄉村電影放映員每天騎著單車,馱著上百斤器材跋山涉水,不辭辛勞奔忙於村間田頭,為村民打開通往光影新世界的大門。

  作為文化下鄉的最早形態,鄉村露天電影是那時鄉村文化的獨特符號,也是幾代人的共同記憶。如今,日趨完善、供給豐富的佛山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讓市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便利的文化生活,全市聯合圖書館成員館339家,文化館服務點221個,村(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779家,全年開展群眾文藝演出等各類活動超過一萬場……從每月難得看上一兩回的露天電影到扎根於百姓生活的十分鐘文化圈,成為佛山市民不斷追求美好生活的鮮亮注腳。

  露天電影點亮鄉村生活

  1969年開始接觸攝影以來,拍攝是岑兆堅最大的愛好。他家中存放了大量的膠卷,裡面珍藏著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社會生產、鄉間生活、城鄉發展的歷史性瞬間。“這是放映隊在葛岸村村慶時下鄉放電影,這是我在放映前檢查影片……”岑兆堅說,電影放映員是當時十分令人羨慕的職業,在很多人心中,可以天天與電影為伴是件幸福的事,因為很多人一個月隻能看上一回露天電影。

  為滿足村民對看電影的需求,岑兆堅與另外兩位放映員全年無休地穿梭在樂從鎮各個村落。放映不能斷,設備就必須保護好。有一次,岑兆堅載著設備途經小涌村時,連人帶車掉進水塘裡,他第一時間想到的是搶救設備和影片。“在業余文化生活貧乏的年代,露天電影讓人們從斑駁的光影中找到了精神慰藉。我們不能讓村民失望。”岑兆堅說。

  如今,全市近千塊銀幕一年放映的電影達到180萬場,看電影已經從奢侈享受變成市民文化生活的眾多選擇之一。同時,除了市、區兩級文化場館,散布在鎮街、村居的文化站、文化服務中心,點綴在商圈樓宇、濱水岸線的自助圖書館、民營博物館、美術館等,讓市民以最便捷的方式參與最喜歡的文藝體驗活動。

  “小時候經常聽媽媽提起全村人一起觀看一部電影的盛況以及左鄰右裡圍觀一台電視機的過往,雖然無法想象,但是可以感受到那個年代人們對文化生活的向往。”家住禪城的李卉說,母親退休后經常到離家不遠的服務中心報到,和發燒友們切磋曲藝,“去年還在服務中心報班學習書法,把每天的生活安排得滿滿當當。”

  “十分鐘文化圈”供給多元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佛山通過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基本建成“網絡完善、運行高效、供給豐富、保障有力”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目前,公共文化設施室內總面積139.8萬平方米,萬人擁有公共文化設施室內面積1768.89平方米,排名全省前列。

  “盼了半年,大劇院終於開票了。”7月9日,家住南海的鄺欣收到佛山大劇院開票的消息后,一口氣買了兩場演出的門票。鄺欣說,前幾年,為了追喜歡的劇目,她和朋友甚至請假跑去廣州、深圳、香港等地看演出。2018年,佛山大劇院開業讓鄺欣終於感受到在家門口看好劇的幸福。

  對於鄺欣的感受,年過六旬的梁燕霞也深有體會。“年輕的時候,我每個月領了工資就去廣州買書、買卡帶、看電影。”梁燕霞說,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樂從,可以進行文化活動、消費的地方幾乎沒有,就算暈車也堅持每月坐車去廣州。如今,不僅可以在遍布全市五區的300多家聯合圖書館通借通還,還實現廣佛圖書館互借互還。

  退休后的梁燕霞成為一名文化志願者,致力於樂從公共文化服務。2018年,梁燕霞成為錦瑟年華·樂從風物書舍的館長。100多平方米的書舍擺著200多本有關樂從的書籍、樂從本土作家著作及本土出版物等文獻資料,全是梁燕霞從街坊手中收集而來,目的就是想讓讀者從中窺見樂從的歷史,感受樂從跳動的脈搏。“家門口既有被評為國家一級館的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又有小巧精致充滿本土氣息的文化站點,這是我們以前不敢想象的精神生活。”梁燕霞說。(記者 招鈺英)

(責編:肖錕、陳育柱)

關注我們

  •  
  •  
人民廣東人民廣東 粵港澳大灣區發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