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頭市華僑試驗區擬每年投入產業扶持獎勵資金3000萬

2020年06月28日11:36  來源:汕頭日報
 
原標題:引進大項目 發力新業態

  近日,廣東省政府集中推出24條涵蓋廣、力度大、措施實的“重磅”政策,支持汕頭華僑試驗區高質量發展。記者採訪了解到,《關於支持汕頭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若干意見》)的出台,將為華僑試驗區招商引資和金融創新打開嶄新局面。下來,試驗區將著眼新經濟項目,圍繞人工智能、供應鏈金融、電商直播等新興業態集中發力,致力引進一批高端和投資規模大的產業項目。

  當好 “店小二” 創一流營商環境

  “首先要不斷出台優惠政策,突出優質服務,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據華僑試驗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劉俊毅介紹,試驗區將以《若干意見》為引領,堅持“一切圍繞企業,一切服務企業”的招商理念,為企業提供全程化服務,努力當好“店小二”,切實做到一個項目、一個工作小組、一個工作方案、一個時間節點,抓好跟蹤落實。精准幫扶企業用好、用足省政府支持政策,讓企業應享盡享。

  如何讓項目引得進、留得住、干得好?劉俊毅表示,下來要出台產業扶持政策,突出“僑”字特色,為引進現代金融和吸引僑資企業落戶華僑試驗區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每年計劃投入產業扶持獎勵資金3000萬元。同時,出台特色人才政策,吸引、鼓勵包括僑資在內的優秀企業和高端專業人才落戶華僑試驗區。提前做好各大項目的水、電、氣、土地、環評等要素保障,進一步壓減審批事項、縮短辦理時限、降低企業稅負,著力營造一流營商環境,確保項目引得來、留得下、干得好。

  在著力打造一流營商環境的同時,華僑試驗區也不斷調整招商思路,通過轉變招商模式,突出精准定位,促進產業集聚發展。劉俊毅告訴記者,華僑試驗區將搶抓全城迎“亞青會”和特區“二次創業”重大機遇,研究本地區優勢產業及發展模式,堅持實施一把手招商、靶向招商、精准招商,增強政策吸引力,力爭年內實現更多重點項目落戶。截至目前,直管區存量登記注冊企業643家,總注冊資本452.76億元﹔現有在談招商引資項目8個,初步意向投資額達170億元,涉及商務會展、文化旅游等行業。

  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水平

  《若干意見》中提出,支持華僑試驗區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包括支持試驗區與中國(汕頭)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融合發展,積極探索建立加快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的新體制新機制,支持試驗區發展特色金融、商務會展、文化創意、旅游休閑、教育培訓、醫療服務等現代服務業。

  劉俊毅分析,汕頭地區以傳統產業為主,存在大量基礎加工、制造外包企業,現代服務業基礎較薄弱。因此,華僑試驗區正積極探索利用人工智能、5G等新型信息技術賦能傳統產業,實現產業轉型升級。而企業轉型大多伴隨著資金需求的擴大,為幫助企業解決好資金難題,華僑試驗區在幫助企業股權、債權融資方面作了很多有益的嘗試,包括:為幫助企業進行股權融資,引進華潤、比亞迪等企業設立了14家私募基金,基金計劃募資總規模已超過400億元﹔由管委會牽頭成立了規模為5億元的華僑產業科創基金﹔為幫助企業進行債權融資,華僑試驗區啟動了“助企貸”融資模式,累計幫助“華僑板”企業取得共2.36億元的貸款﹔推進“華僑板”發展,已有9家挂牌企業實現股改和轉板到“新三板”﹔累計實現融資超4億元。

  下來如何進一步發展金融產業,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水平,試驗區已有清晰思路。劉俊毅介紹,試驗區將積極向上爭取中外合資証券、銀行、保險經紀、供應鏈金融等金融牌照,完善金融產業結構布局,形成華僑特色的金融機構組織體系。此外,探索在“華僑板”出台文化版權相關金融產品,打造文化版權+股權投資平台,並爭取創新性跨境金融試點政策在華僑試驗區落地,探索初步建立服務全球華僑華人的現代跨境金融體系。(記者 蔡曉丹)

(責編:肖錕、陳育柱)

關注我們

  •  
  •  
人民廣東人民廣東 粵港澳大灣區發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