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濕地的秘密你知道嗎

2020年06月27日09:08  來源:深圳晚報
 
原標題:深圳濕地的秘密你知道嗎

  福田紅樹林自然保護區。劉兵 攝

  今年6月25日是第30個全國土地日。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讓我們一起把目光投向濱海城市深圳濕地。

  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年來,從一個邊陲小鎮發展成為一線大都市,較早地將生態保護理念融於城市化進程中,始終堅持人與自然協調發展,先行先試,創新領跑生態文明體制機制改革,不斷探索符合自身的生態保護特色,持續推進打造了“深圳藍”“深圳綠”的城市名片。

  深圳濕地資源豐富多樣

  濕地在整個生態系統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據悉,近年來,深圳不斷加強濕地保護工作,主要以挂牌建立濕地公園的形式強化對全市濕地的保護,先后批准挂牌成立了濕地公園共12個,包含1個國家級濕地公園、10個市級濕地公園、1個區級濕地公園。

  地處珠三角地區,受氣候和水文影響,深圳濕地資源可謂十分豐富。據了解,深圳有近海與海岸濕地、河流濕地、人工濕地3大類型共46832.74公頃,其中近海與海岸濕地面積38636.49公頃,佔濕地總面積高達82.5%﹔河流濕地面積789.97公頃,人工濕地面積7046.28公頃。同時,深圳濕地動植物種類豐富,共有高等濕地植物67科148屬219種,約佔深圳市維管植物總數的10%﹔共有鳥類、魚類、哺乳類、爬行類和兩棲類81科253種。

  洪湖濕地生態蝶變:百畝荷塘 蔚為壯觀

  羅湖區的洪湖公園是一代深圳人的記憶。每逢盛夏,百畝荷塘,荷花怒放,蔚為壯觀。現在已是洪湖的第二波荷花盛開時節。趕著清晨的涼意,不少攝影愛好者早早入園,准備一天的蹲景。

  然而,早期的洪湖公園並非如此。在此耕耘近40年的深圳市公園管理中心洪湖公園高級綠化工張能青,是洪湖公園“誕生成長”的見証者。據他回憶,最早這只是深圳建造的一個滯洪區,用於調節布吉河洪峰,所以稱為洪湖。建成后,由於沒有進行湖區改造清理,湖底高低不平,雜草叢生,污水橫流。

  “1983年深圳市政府決定建立洪湖公園后,我們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將洪湖公園分為濕地保育區、恢復重建區、宣教展示區、合理利用區、管理服務區等5個功能區進行規劃管理,種植荷花、睡蓮等水生植物,清理淤泥營造人工鳥島,豐富濕地生物多樣性,並從布吉河引入水源,保障濕地水源,加大湖水流動。”深圳市公園管理中心洪湖公園園長賓勇光說。

  據介紹,目前洪湖公園共記錄水生植物資源251種(隸屬於88個科194屬),大型底棲動物24種,魚類30種,兩棲類7種,爬行類有6種,鳥類76種,獸類4種,同時正在積極申報廣東省級濕地公園。賓勇光表示,未來洪湖公園將進一步增加水生動植物多樣性,如構建水下森林,營造和諧共生的濕地生態系統﹔加強自然宣教,提升公眾濕地保護意識﹔加強環境監測和評價,維護濕地的自然狀態。

  城市腹地的紅樹林保護區:深圳靚麗生態名片

  地處珠江口伶仃洋東岸,深圳河(珠江支流之一)入海口,深圳灣良好的地貌物質條件為紅樹林的生長發育提供了理想的場所。深圳灣內超過300公頃的紅樹林生長在海濱灘涂上,抵御著來自海上的風浪,同時通過其強大的生產力滋養著受它庇護的豐富多樣的野生動物。

  作為全國唯一處在城市腹地、面積最小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佔地面積367.64公頃的福田紅樹林自然保護區是深圳灣紅樹林濕地生態系統重要組成部分之一,被譽為“深圳灣旁邊的一道綠色長城”。這片城市中的“綠洲”,對維持地區的生態平衡起著重要作用,充分展示了深圳城市生態文明建設成果,是深圳一張靚麗的生態名片。

  據悉,這裡的紅樹林面積約80公頃,具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有高等植物175種,其中紅樹植物9科16種,本地自然生長的紅樹植物7種,如白骨壤、秋茄、桐花樹、海漆、老鼠簕、木欖等。同時,紅樹林保護區也是重要的鳥類棲息地,記錄有鳥類約200種,其中23種為國家重點保護鳥類。全球極度瀕危鳥類黑臉琵鷺在此處的數量,約佔全球總量的8.6%。每年有近10萬隻長途遷徙的候鳥來此越冬停歇,是東半球國際候鳥南北遷徙通道上重要的“越冬地”和“中轉站”。

  城市中欣賞“落霞與孤鹜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自然美景,是深圳生態文明建設始終堅守的初心,也彰顯了城市與環境、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福田紅樹林自然保護區相關負責人介紹,早在城市建設初期,為了保護紅樹林,深圳在修建濱海大道時,將原規劃路線北移了近200米,紅樹林保護區得以完整地保護下來。不僅如此,為了降低濱海大道的車流噪音對紅樹林鳥類的影響,還在紅樹林這裡修建了深圳第一座隔音牆。目前,福田紅樹林自然保護區入選了2020年國家重要濕地名錄。

  “袖珍”華僑城濕地:城市中央的“綠翡翠”

  在美麗的深圳灣畔,坐落著面積最小的“袖珍”國家濕地公園——廣東深圳華僑城國家濕地公園。它不僅是深圳灣動植物的生命通道,還與周邊的華僑城主題公園群、深圳灣濱海休閑帶和福田紅樹林自然保護區一道,形成了一塊城市中心生態“綠翡翠”。“繁華都市中的原生態自然,我在華僑城濕地中找到了,也吸引我不斷去了解自然萬物。希望未來在城市工作生活,身邊處處都有自然。”前來游園觀光的王先生告訴深晚記者。

  濕地相關負責人介紹,華僑城濕地踐行“還自然一個自然的狀態”的創新管理理念,以不消殺、不作景觀園林式修剪、夜晚不開燈等維護生境方式保護和管理濕地﹔踐行“零廢棄”理念,綠化垃圾不外運並充分再利用,同時營造自然堆肥、手作步道、生態浮島等微生境,通過營造不同區域生境,豐富生境類型,優化棲息地﹔華僑城濕地一直踐行“無痕濕地”理念,自2015年起取消園道垃圾桶。

  “通過一系列生態修復舉措,濕地內鳥類與植被的種類記錄均較2007年生態修復前提升超過一倍,平均每年記錄鳥類超1萬隻/次,目前濕地共記錄鳥類171種、植被320種。2018年底還記錄到豹貓種群的繁育,這印証了華僑城濕地生態系統已日趨穩定。”濕地相關負責人說。(記者 李晶川 徐婭)

(責編:陳育柱、李語)

關注我們

  •  
  •  
人民廣東人民廣東 粵港澳大灣區發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