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個全國“土地日”來了

2020年06月25日15:20  來源:羊城晚報
 
原標題:節約集約用地 嚴守耕地紅線

 

  細嗅泥土的芳香,聆聽遠古農耕文明的蟄音,幅員遼闊的國之領土,哺育著世代華夏兒女。1991年6月25日,為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這片土地,中國特別設立了世界第一個土地紀念日——全國土地日。

  如今,我們又迎來第30個全國土地日,今年土地日宣傳主題為“節約集約用地 嚴守耕地紅線”。近年來,廣州以新發展理念推動全市自然資源工作抓落實、促改革,各方面取得明顯成效。

  全市耕地保有量:192.41萬畝

  據了解,廣州市已超額完成2018年度全省耕地保護責任目標考核。在2019年開展的全省2018年度耕地保護責任目標考核中,廣州市耕地保有量為192.41萬畝,實際劃定基本農田面積為135.17萬畝,超額完成2018年度耕地保護責任目標的相關任務。

  同時,穩步推進全市永久基本農田儲備區劃定工作。廣州市按照不低於原永久基本農田整備區實際劃定面積的數量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儲備區。2019年12月,全市各區永久基本農田儲備區全部通過省級質檢。

  此外,廣州有序開展墾造水田工作,嚴格落實耕地佔補平衡。2017年以來,廣州市立項墾造水田項目16個,目前16個墾造水田項目已全部完工,其中番禺區2017年度項目已通過自然資源部系統備案,可用於水田佔補平衡﹔其余項目正按國家、省有關程序申請系統報備或省級復核。多渠道籌措水田指標,落實耕地佔補平衡需要。

  值得一提的是,全市建立健全設施農業用地管理制度。2019年,印發無土栽培、有土栽培、水產養殖、畜禽養殖四個門類的《廣州市設施農用地正負面清單》,細化農業用地分類,按三種情形(原地類、設施農用地、建設用地)分類管理,規范設施農業用地管理工作﹔修訂印發《關於進一步支持廣州市設施農業健康發展的通知》,縮短設施農業用地備案工作辦理時限,簡化報備程序,增加關於設施農用地的變更、續期的規定。為應對非洲豬瘟、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穩定生豬生產,穩定豬肉供給,落實省《關於進一步做好生豬養殖用地保障工作的通知》,重點保障生豬養殖設施項目用地。

  據悉,廣州積極參與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工作。2020年,根據《廣東省自然資源廳關於申報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的通知》要求,白雲、黃埔、從化和增城區4個區共申報5個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已編制了試點方案並經區政府、市政府審核同意,目前已向省自然資源廳推薦報送試點方案。

  “地鐵+物業”開發模式 盤活百萬存量用地

  在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方面,廣州堅持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全面落實建設用地“增存挂鉤”工作機制,不斷提升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

  統計數據顯示,廣州市土地消耗率(每增加1億元GDP新增建設用地面積)從2011年的13.67公頃減少到2018年的8.29公頃,下降39.4%,土地節約集約水平顯著提高。廣州市2018年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綜合指數排名全省第二位、全國第四位。

  據悉,廣州市白雲區、南沙區分別在2017年、2018年國務院大督查激勵措施“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成效好、閑置土地少且用地需求量較大”方面獲國務院督察激勵獎勵1000畝、2500畝用地計劃指標。

  廣州還持續推進批而未供和閑置土地處置,2018年以來消化批而未供土地2998公頃,市委巡察指出的45宗閑置土地全部整改完成,全市下達《閑置土地處置決定書》150宗,處置閑置土地7.19平方公裡,連續兩年提前超額完成省下達的處置任務,獲10%新增建設用地指標獎勵,有效提升了土地利用效率。

  同時,廣州市實施“地鐵+物業”開發模式,利用軌道交通存量的車輛段、停車場及站點設施用地進行綜合開發,打造軌道交通運輸功能與城市綜合服務功能有機銜接的一體化建設項目,盤活歷史存量用地,優化城市功能布局。自2017年至今,廣州市已出讓軌道交通場站綜合體用地8宗,用地面積154.8萬平方米,建筑面積379.4萬平方米。

  6個租賃住房項目納入第一批試點

  廣州市強化土地儲備頂層設計,保障土地供應。2018年至2020年,先后出台《廣州市土地儲備管理辦法》及其配套文件《土地儲備工作激勵機制方案》,填補了廣州市關於土地儲備政策的立法空白,從“任務獎勵”和“增量獎勵”等方面進一步調動各區開展土地儲備工作的積極性﹔還印發《廣州市改革優化土地儲備市區聯動機制方案》,激發全市土地儲備潛力,推進土地要素優化配置,充分釋放改革強大動力。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促進市、區兩級共同努力把土地儲備“蛋糕”做大,為落實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土地資源保障。

  作為全國首批開展住房租賃試點和利用集體建設用地建租賃住房的“雙試點”城市,廣州由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會同有關部門,先后出台了制定和實施《廣州市加快發展住房租賃市場工作方案》《廣州市利用集體建設用地建設租賃住房試點實施方案》和一系列發展住房租賃市場政策改革舉措,從組織領導、政策支持、優化審批程序、完善租賃服務等多個方面下功夫,全力以赴為試點工作營造良好環境。

  目前,共有6個項目納入廣州市第一批試點。其中,花都旗新村項目和番禺謝村村留地項目已取得《建筑工程規劃許可証》﹔白雲長腰嶺項目和花都小埗村項目已取得《建設用地批准書》,正在開展方案設計、工程招標和規劃報建等﹔番禺屏山一村項目已完成控規調整工作﹔花都九潭村項目涉及用地報批等相關工作正在推進。

  廣州市強化戰略謀劃,用“繡花”功夫運營城市土地,做好儲備地塊活化利用研究。開展康王路、廣鋼、紅專廠等儲備地塊活化利用研究工作,結合地塊開發合理提出文化遺產保護、活化與再利用策劃方案,落實老城市新活力的要求。

  全面落實“嚴起來”剛性執法

  在土地執法方面,廣州規劃和自然資源系統全面落實自然資源部“嚴起來”的工作要求,始終堅持依法依規剛性執法,採取嚴肅通報、挂牌督辦、警示約談、嚴格防控等措施,保持對違法用地的高壓嚴管態勢,切實維護廣州土地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秩序。

  案例一:從化區劉某某三人違法用地案件

  劉某某三人在從化區太平鎮太平村油麻埔社地段非法佔用766.4平方米土地建設一棟13層樓房並投入使用,經核實,涉案土地現狀大部分為果園,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從化區分局(以下簡稱:從化區分局)對該違法用地行為進行立案查處並依法作出行政處罰,責令當事人退還非法佔用的土地、沒收地上新建的房屋,並處罰款。當事人收到處罰決定后繳交了罰款。

  2019年4月,從化區分局依法將相關犯罪線索移送從化區公安分局處理,從化區公安分局隨即對該案立案查處並抓獲相關犯罪嫌疑人。由於影響惡劣,同年4月在從化區政府的統籌下,屬地鎮政府、城管執法部門會同從化區分局對涉案地塊的地上建筑物啟動強制拆除程序。2019年5月底,違法用地上建筑物徹底拆除整改到位。

  案例二:花都區高某擅自改變設施農用地用途案件

  2019年5月,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花都區分局(以下簡稱:花都區分局)在日常巡查中發現當事人高某在花都區赤坭鎮白石村佔用土地建設鋼架棚、磚瓦房等,面積1056平方米。經核查,該地塊雖辦理設施農用地相關手續,但實際用途卻作為辦公、餐飲、接待使用,已改變設施農用地用途。2019年6月,花都區分局對當事人高某的違法用地行為進行立案調查,並依法作出行政處罰,責令當事人高某對該地塊進行整改並處罰款。

  在屬地鎮政府及花都區分局的督促下,當事人高某配合完成涉案地塊的整改工作,現場磚瓦房已拆除並復綠﹔鐵架棚硬底化已拆除,作為火龍果打包分揀場所。經花都區農業部門認定,該地塊已恢復農業生產用途。因當事人高某一直未繳納罰款,2020年3月花都區分局依法對其作出了《履行行政處罰決定催告書》,催告當事人前來繳納罰款及滯納金,當事人高某隨即前來花都區分局繳清相關款項。至此,本案行政處罰決定已履行完畢。

  開展多要素城市地質調查

  2018年,廣州被列為國家多要素城市地質調查示范城市,多要素城市地質調查項目納入粵港澳大灣區綜合地質調查工程,目標構建陸海統籌、地上地下一體化三維屬性模型和城市地質“共建共享”。項目自啟動以來,經過近兩年的努力,廣州市多要素城市地質調查工作有了較大進展,基礎地質與地下空間調查取得較大突破,地質資源調查與綠色開發利用、地質環境調查與監測體系建設穩步推進,地質災害專項調查、綜合應用研究與信息共享服務平台建設進一步加強。

  據了解,目前已完成南沙區海岸帶綜合地質調查,實現國內首次在珠江口伶仃洋水域開展海洋大地電磁探測工作,建立了一套海岸帶海洋大地電磁的測量作業方式﹔完成臨空經濟示范區1:2.5萬專項地質調查,編制臨空經濟示范區地下水質量、岩溶發育特征研究、專項地質調查報告及相關圖件。完成南沙區100-200米深孔地質鑽探工作,已基本構建了南沙區全域及蕉門河-明珠灣一帶200平方公裡重點區域(精細化)的三維地質模型。

  同時,查清資源本底,推進地質資源調查與綠色開發利用。完成增城幅、中新幅1:5萬水文地質調查﹔完成南沙、番禺、海珠、黃埔、花都、增城6區共25處地質遺跡調查評價﹔完成編制《廣州市優質水源地開發利用及保護建議》《廣州市優質耕地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建議》《廣州市地質遺跡資源開發與保護建議》﹔開展了廣州市渣土資源分布補充調查,初步建立了全市地質資源數據庫﹔並開展《粵港澳大灣區活動斷裂調查與地殼穩定性評價(廣州部分)》、《廣州市礦山地質環境詳細調查與生態修復研究》、《廣州市土地質量地球化學調查評價》《廣州市南沙區地質環境調查》《廣州市地質環境監測網絡體系建設》項目,構建監測網絡,推進地質環境調查與監測體系建設。

  此外,基本完成廣州市9個區的地質災害詳查工作﹔開展廣州市地面沉降及岩溶地面塌陷調查評價及規劃應對策略研究,結合國土空間規劃和城市布局,提出用地使用策略、防治對策和重大生命線布局建議。編制了軌道交通十一號線沙河站、軌道交通十一號線全線地質情況報告,以及《廣州市在建地下軌道交通線路地質安全評價及防范對策建議》《廣州市軌道交通線路防范地質安全事故工作指引》,支撐軌道交通建設。

  廣州還開展《廣州市地質災害實時預警及應急指揮平台建設》《廣州市地質信息數據庫與公眾共享服務平台建設》項目,完成廣州市地質災害實時預警及應急指揮平台建設項目並投入運行﹔自行研發的地質調查成果數據移動共享服務平台“地質隨身行APP”,已在廣州市自然資源系統內部推廣使用,反響良好﹔完成了廣州市地質調查信息數據庫的構建工作,整合了基礎地質信息、水文地質信息、環境地質信息、地質災害信息、規劃建設的城市地質評價成果信息、地質遺跡等成果資料等地質調查成果數據,建立了城市地質資料匯交、數據入庫技術標准體系。

  2020年3月,編制公布《廣州市工業產業區塊地質信息與地質災害防治要求告知書》,實現地質調查成果向公眾公開的重大突破,進一步提高廣州市地質信息公開共享力度,支持社會各界獲取地質信息。

  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來了!

  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以下簡稱“三調”)是一項重大的國情國力調查,是查實查清國土資源的重要手段。自開展三調工作以來,廣州市緊密圍繞國家、省、市的相關工作部署和要求,面對廣州市調查總面積7250平方公裡、調查總圖斑數近80萬個的艱巨任務,統一把控、積極行動、切實推進三調各項工作。

  據了解,廣州正多措並舉整體推進,確保成果質量。其中,創新工作機制,加強整體把控,設立 “三調工場”,形成統籌協調工作機制,通過“七統一”加強整體把控:統一印發工作方案、實施方案﹔統一落實調查經費﹔統一招標作業隊伍﹔統一引入監理和檢查驗收機制﹔統一組織各類培訓﹔統一開展宣傳﹔統一編制系列技術規范。建立市、區、調查隊伍責任明晰的“三級質量把控體系”,嚴格進度管控和保密管理,加強與國家和省的技術溝通,確保成果質量。

  同時,開展先行先試,助力提質增效。以技術先行、提前開展為原則,選取41平方公裡,全流程演練,探索工作路徑、做好技術儲備。在省初始庫基礎上,充分梳理整合基礎地理信息、調查、權屬等數據資料,建成市級調查作業庫,為外業調查提供准確扎實的工作底圖。細化城鎮村調查。初始庫下發前,不等不靠,先行開展城鎮村庄內部土地利用現狀調查,逐圖斑實地核實。創新技術手段,充分運用“互聯網+”、無人機、遙感變化監測、機器學習、街景地圖、傾斜模型等高新技術,輔助圖斑調查認定,提高作業質量和效率,打造高科技工程。

  為提升廣州市空間規劃、自然資源的精細化管理水平,支撐和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在完成國家和省的任務基礎上,在項目總體構架和實施全過程中突出廣州市工作亮點。

  一是提高底圖精度,因地制宜地自選了0.1米分辨率的高精度航空影像作為調查底圖,使調查底圖更為清晰、易判讀,有利於減少不必要的外業工作量,且調查成果精度更高、面積測算更准。

  二是提高調查尺度,將建設用地最小上圖面積由國家要求的實地200平方米提高到80平方米,同時按照規劃管理需要,把獨立公共服務和公共設施用地全面上圖並分類標注。

  三是增加細化調查分類,一次調查生產兩套成果,制定《廣州市三調城鄉用地分類》,支撐國土空間規劃,統一國土和規劃數據底版。

  四是增加自選國有土地權屬來源數據整理,對廣州市現有的各種國有權屬來源數據進行圖形矢量化、屬性整理和數據入庫,厘清權屬關系,提升國有土地權屬數據的質量和完備性,為下一步推進自然資源調查夯實基礎。

  五是增加深化成果專題應用研究,立足自然資源管理和國土空間規劃的新形勢,專門立項四個專題研究課題,探索三調成果在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建設用地復墾潛力評價、自然資源動態監測和規劃調控、自然資源資產評估等領域的專題研究。

  廣州精細化的調查模式,充分保障了調查數據的質量。全市三調工作“一盤棋”,克服重重困難,按時保質完成了三調“一上”成果、“復核整改”成果和“二上”成果的提交,並順利通過省和國家三調辦核查,成果質量走在全省前列。

  活動

  今年6月25日是第30 個全國“土地日”,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根據《自然資源部辦公廳關於組織開展第30個全國“土地日”主題宣傳活動的通知》要求,從6月23日至6月30日舉辦系列活動,進一步加強規劃和自然資源國情國策宣傳,提高公眾嚴格保護耕地,節約集約利用土地資源的意識。

  近日,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深入天河區前進街蓮溪社區和海珠區南洲街道水基社區開展主題宣傳,通過派發宣傳資料和現場講解等方式向群眾宣傳我國土地的基本國情、國策、國法,普及森林防火、地質災害防治等知識,解答群眾關心的土地管理相關問題。根據疫情防控要求和實際情況,今年土地日宣傳活動加強了與社區一線工作人員的協調聯動,充分發揮基層干部和志願者的作用,動員社會力量廣泛參與,不少街坊都戴著口罩來到了活動現場,學習土地日相關政策和知識。

  圍繞“節約集約用地 嚴守耕地紅線”主題,6月21日,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在廣東科學中心舉辦全國“土地日”親子活動。在廣東科學中心“綠色家園”展館,以宣傳綠色生態文明為主旨,以“自然、人類、科學、文明”為主題,向公眾展示生態環境保護科學知識,傳播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理念。小朋友們通過觀看土地日宣傳展、問答互動、土地日主題採訪,了解了人與文明、人與科學、人與自然的相互關系及生態環境保護科學知識,更好地認識到我國土地資源是民生之本、發展之基,並學習如何從身邊小事做起,珍惜和合理利用資源,傳遞綠色發展理念。 (趙燕華 穗規資宣)

(責編:李語、陳育柱)

關注我們

  •  
  •  
人民廣東人民廣東 粵港澳大灣區發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