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西在給患者看病。
杰西已執醫17年,熟練掌握普通話、粵語,甚至還能用潮汕話進行簡單交流。
在廣州市番禺區鐘村街的祈福醫院,有一名非洲籍醫生杰西。他在中國生活了30年,普通話和粵語都會講,還精通法語、英語,熱愛中國武術和中國美食,還娶了一名中國太太,他覺得中國就是自己的第二故鄉,自己就是半個中國人。
疫情發生以來,杰西一直在廣州,見証了廣州這座超大城市打響的疫情防控戰,這讓他更深刻地理解了中國,“政府把每一個人的生命健康都看得很重,社區每一個居民守望相助,同心守護家園,這樣的力量很強大。”
會說中國話:“本地人夸我普通話講得好”
1990年,杰西受哥哥影響從非洲加蓬來到中國北京學習中文。當時,杰西的哥哥也在中國,是一名武術演員,從小迷戀中國武術,喜歡李小龍,還在中國拍攝的李小龍的電影裡擔任過演員。杰西很有語言天賦,很快過了語言關,隨后,他進入當時的中山醫科大學(現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學習醫學,並完成了本科、碩士、博士學業。
2003年,杰西進入祈福醫院工作,現為醫院心胸外科主治醫師。轉眼間,杰西已執醫17年。“很多患者在推開診室門看到洋面孔時會有些驚訝,但當我一開口說話,他們就打消了顧慮。”目前,杰西已熟練掌握普通話、粵語,甚至還能使用潮汕話進行簡單交流,“很多廣州人都夸我講普通話比他們講得還好。”杰西笑著說。
“杰西醫生非常有耐心和責任心。”祈福醫院服務督導辦主任周美芳說,她和杰西共事多年,對他非常了解。每次患者前來就診時,他都詳細耐心地了解患者的病情,患者如果要做檢測,他拿到檢測報告后會電話告知患者報告情況,不用患者特意再跑一趟。
愛吃中國菜:“吃西餐上火,最喜歡粵菜”
在同事眼中,杰西醫生還是一名中國通。在中國30年,杰西跑遍了中國的山山水水,“中國90%的大城市我都去過了。”杰西說,去過這麼多地方,他最喜歡的城市還是廣州。這裡有他的同學、朋友、同事、家人和他最喜歡的粵菜,“粵菜健康又美味。”杰西的太太是一名廣州女孩,幸福的他在家就能品嘗到地道粵菜。
“我太太就是廣州人。逢年過節,我都會陪太太回岳父岳母那邊過節。這些節日構成了我及家人生活的節奏,在這個節奏中,我們過得很舒適。”杰西說。
在中國生活了30年,杰西深受中國文化影響。外國朋友見到他,常和他開玩笑說:“中國人來啦!”杰西也自認為是半個中國人,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已經融入他的生活。在工作中,他注重團隊合作,跟同事相處融洽,非常配合同事工作。在家庭中,他非常重視孩子的教育,一有空閑時間就親自上陣輔導孩子功課。在生活中,他已有了“中國胃”,以中餐為主,認為吃西餐上火。
戰“疫”故事:“面對疫情,中國的做法了不起”
“中國的防疫措施非常到位。”作為一名外籍人士,杰西充分肯定了中國的防疫政策。他認為測量體溫、戴口罩、提倡居家、減少外出,雖然給生活帶來了諸多不便,但非常必要,“隻有保護好自己,才能保護好家人。”
隨著疫情在國外暴發,中國面臨境外輸入的壓力比較大。杰西說,他在番禺工作生活了多年,小區的保安、鄰居、同事對他都很熟悉,大家對他都很友善,並沒有感覺到大家用異樣的眼光看他。他也響應政府號召,盡量減少外出,每天就是家、醫院兩點一線。
“中國的疫情防控政策和措施不分國家、不分種族,一視同仁,把每一個人都保護得很好。”杰西認為現在中國是最安全的,他的外國朋友,都羨慕他生活在中國。
“社區為我提供了安全的環境,我也要用自己的能力去回饋社區。”4月29日,杰西來到番禺區祈福英語實驗學校,成為一名校園健康指導員,為學生講解防疫知識。
杰西也時刻牽挂著非洲的家鄉,“我給很多老鄉打電話,詢問家鄉的情況,也會力所能及地提供一些幫助。”杰西表示,中國的疫情防控經驗為家鄉提供了很好的參考,“中國政府能夠充分動員每一個人、每一個家庭,都齊心參與到這場疫情防控戰中去,中國的做法很了不起。”(全媒體記者肖桂來、李波 通訊員陳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