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荔鄉”再續前緣!西安茂名雙城互動攜手文旅合作

2020年06月07日10:08  來源:人民網-廣東頻道
 

“荔香潤長安·好心揚茂名”西安茂名雙城文化旅游交流會現場。老閆 攝

“荔香潤長安·好心揚茂名”西安茂名雙城文化旅游交流會現場。曾群芳 攝

著名文化學者、陝西省作協主席賈平凹向茂名贈送一幅內容為“西安茂名——山海之誼,雙城緣續”的書法,成為兩座城市友好的見証。老閆 攝

  人民網茂名6月7日電(李語、賴宣任)“一騎紅塵妃子笑,緣是茂名荔枝來。”6月6日,“荔香潤長安·好心揚茂名”西安茂名雙城文化旅游交流會在西安大唐芙蓉園內舉行。

  在這場穿越千年的雙城互動中,兩地專家學者探尋雙城歷史文化淵源,文藝展演再現“緣是茂名荔枝來”的盛況,兩地文旅部門簽訂文化旅游合作框架協議,推動兩地從歷史走向未來。

  雙城緣續

  “大唐荔鄉”送荔枝進“長安”

  當晚的大唐芙蓉園紫雲樓華燈璀璨,南廣場上展現出“紅荔映窗”“唐妞食荔枝”“剪採納荔”等荔枝互動造型,西安市民現場品嘗新鮮的茂名荔枝。

  活動以朗誦詩人杜牧的《過華清宮三絕》名篇開場。節目中“採荔”姑娘的柔美與獨有的“唐風曲調”,經典再現荔枝古時從茂名到長安,如今到西安的穿越交融之旅。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的典故,千百年來為世人所熟知。冼夫人的第六代孫高力士,通過驛道將家鄉茂名“貢園”的荔枝千裡迢迢送往大唐宮廷,楊貴妃見到鮮紅的荔枝大喜。由於高力士的力薦,茂名荔枝由南逾北,成為朝廷貢品。茂名的古荔貢園內,唐代千年荔枝樹至今還結著果。

  雙城緣續,文化交融。“鑼鼓咚咚響,鬼仔閃閃亮,台下人頭涌,陶醉一大片。”同在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的茂名高州木偶戲和陝西皮影同台演出,皮影戲和木偶戲的交錯相融,南北文化的穿插交互,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活動上,著名文化學者、陝西省作協主席賈平凹向茂名贈送一幅內容為“西安茂名——山海之誼,雙城緣續”的書法,成為兩座城市友好的見証。

  “西安是歷史悠久的內陸古都,茂名是風光旖旎的南海明珠,兩地在文化旅游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合作交流方面前景廣闊。”西安市委常委、市政府黨組成員馬希良在致辭中表示,我們衷心地希望以此次活動為契機,進一步深化西安、茂名兩地文化旅游業間的交流和合作,全面復蘇激發文旅產業活力,共同推動文旅融合健康發展。

  絲路交匯

  古都視窗窺見茂名好心文化

  一帶一路倡議,將海上絲綢之路關鍵節點的茂名與陸上絲綢之路起點的西安聯系在了一起。

  “從古至今,從茂名到長安,一縷荔枝香甜穿越千年,使陸上絲綢之路與海上絲綢之路的文化交融,將兩個城市緊密相連。”茂名市副市長吳世文向現場來賓講述了茂名歷史名人冼夫人和高力士的故事。他進一步表示,這次活動是加深西安與茂名兩地在文化旅游方面的交流溝通,茂名和西安也從歷史走向未來,走向文化旅游的交融和合作。

  這晚,古都視窗窺見茂名好心文化。舞台上,《冼夫人出征》《向海而興》《Welcome to 茂名》等節目表演輪番登場﹔展區間,高腳獅、電白沉香、高州木刻畫等茂名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耀眼“明星”。籍此窗口,以冼夫人“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提煉的“好心文化”貫穿展演始終,濃墨重彩地推介了“濱海綠城,好心茂名”的城市文旅新形象。

  為推動茂名西安雙城文化交流,來自兩地的文化學者——陝西省文聯副主席兼任中國西部文藝研究會會長肖雲儒、茂名市委黨校行政學教研室主任郭柳纖、廣東省冼夫人文化研究基地負責人姚國軍、陝西省社會科學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張寶通同台展開“對話”,探討茂名及西安的文化歷史淵源,在千絲萬縷的歷史聯系中找到攜手並進的未來方向。

  陸海牽手

  西安與茂名簽訂文旅合作協議

  西安與茂名相隔2000多公裡,分處內陸和濱海,在文化旅游產業發展上有著“異曲同工”之勢。今年3月,西安推出22條支持政策為文旅產業注入了“強心劑”,堅持項目引領、加速產業聚集是其重中之重。茂名擁有近200公裡的海岸線,近兩年來引入華僑城集團開發南海旅游島,把優質的濱海資源優勢變成現實的產品優勢和服務優勢,串珠成鏈打造獨具魅力的中國濱海度假旅游目的地。

  擁有巨量的文化、美食和旅游資源的西安,把“千年古都·常來長安”作為城市文旅品牌﹔兼具山海之美的茂名,地處國家發展戰略區域——粵港澳大灣區、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和北部灣經濟區的“三圈交匯”之地,正在打造“濱海綠城,好心茂名”城市品牌。

  隨著交通發展的跨越,兩地文旅互動越加頻繁。編號為G65的包茂高速北起內蒙古包頭市,向南經西安、重慶直抵茂名,被稱為“荔枝高速”。2018年,沿著這條高速開展“茂名荔枝北上古驛道的新發現之旅”,在終點站西安掀起了活動高潮。

  活動上,西安市文化旅游局與茂名市文廣旅體局共同簽訂兩地文化旅游合作框架協議,確立了兩座城市攜手開創未來的方向。

(責編:李語、陳育柱)

關注我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