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廣州文化產業園

2020年05月26日12:45  來源:廣州日報
 
原標題:“打卡”新亮點 文化產業園

  近期,城市游成為旅游市場復蘇的亮點,利用周末和閑暇的時間,大家走出家門就近感受戶外美景成為熱門選擇。其中,擁有美景、美食以及各具特色的文化產業園區成為城市游打卡的亮點。走進廣州的文化產業園區,總能看到不少市民游客的身影,或拍照,或品嘗美食,輕鬆休閑。

  全媒體記者了解到,據不完全統計,廣州有900多家文化產業園區,其中不乏像T.I.T創意園、珠江琶醍等早已是廣州文化產業園區名片的熱點。目前,作為廣州文化旅游目的地之一的文化產業園區面臨了哪些機遇和挑戰,又是如何修煉內功增強吸引力的呢? 

  背景:迎政策利好文化旅游味漸濃成城市名片

  據了解,文化產業園區雖以產業為基礎,而今文化旅游味卻日漸濃厚。其中,不少園區都是從舊廠房改造而來,不少文化產業園區除了為租戶提供辦公、交易的場所外,通過改造,也形成了鮮明的文化旅游特色,成為展現城市獨特地域文化、體現文旅融合的重要載體。

  近幾年,一系列政策的出台為文化產業園區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而廣州的文化產業園在政策利好下也不斷發展,並憑借綠化率高、坐擁珠江臨江美景、空氣清新的天然優勢,再加上園區近年來不斷升級改造,涌現出一批新的城市名片。

  近期,人們對城市游、戶外游、健康游需求的增長,讓精准符合市民、游客需求的文創園區也成為人們戶外休閑的熱點,而符合需求的背后,是文化產業園區這幾年在“運營+服務”方面所做的努力。廣州琶醍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賀強表示,過去園區更多做招租工作,從2019年更重視“運營加服務”,在業態上面做一些引導和調整,還提出商務休閑的理念,琶醍這幾年是立足於消費理念的轉變而改變的:“園區這幾年在引入文化類活動方面做了很多探索,也引入了新的業態,這些探索契合文旅消費的趨勢。”

  文旅特色漸顯,讓文化產業園區已然成為新景點。尤其是在周末,在珠江琶醍、T.I.T創意園等廣州市內的文化產業園區裡,市民游客專程到這些園區休閑消費,已成為一種風尚。

  挑戰:疫情發生后文化產業園區如何破局?

  疫情發生后,文化產業園區也面臨著許多挑戰,在春節后,園區租戶暫時無法復工復產、區內餐飲娛樂設施暫時無法對外經營,文化產業園區也面臨停頓狀況。記者了解到,在此期間,部分文化產業園區響應政府號召推出了減租、加強防控防疫等一系列舉措。T.I.T創意園運營方廣州新仕誠企業發展有限公司黨支部副書記劉思伶表示,在疫情期間,響應政府號召,T.I.T創意園在二三月對園區線下商業店鋪、實體經營的中小微企業減免租金約765萬元。此外,還為園區企業提供了口罩和消毒液,每天進行起碼三次的消毒,對品牌進行升級,開發了訂餐外賣的小程序,解決企業的用餐需求。

  賀強透露,疫情發生后自己一直在思考文旅項目如何破局,最重要的是文創產業園需要加大融合發展的想法和規劃,借助線上平台增加組織線上活動,開拓線上宣傳資源板塊。他透露,在疫情期間他走訪了很多企業,大家都有一個訴求,就是如何展開合作。這說明了業界都希望共同協作,把蛋糕做大,從這個趨勢來說,文旅的包容性是最大的,景區什麼都可以做,未來可以在此基礎上進行創新。

  今年,健康安全理念更加入深入民心,文化產業園區也不斷加大這方面的投入。廣州廣輕創意投資有限公司(工美港)副總經理向仕杰表示,作為一個比較新的文化產業園區,工美港目前正在深化調整園林綠化和配套設施,預計今年7月份可以完成,園區提倡生態場景辦公,這一點也十分符合目前的市場需求。他透露,近來園區一邊抓疫情防控,一邊抓重點企業的招商落地,另外還主動抓住直播帶貨的新契機。

  機遇:因應需求調整業態 嘗試線上營銷

  目前,人們的需求有了新的變化,更重視健康,更向往戶外活動,對體育、休閑等活動的期待和參與度更高,而各行各業進行了許多線上營銷的嘗試。對此,文化產業園區也緊抓這些新需求,調整業態,希望抓住這些新機遇。

  賀強表示,在疫情發生后,不少園區針對全新的市場需求下了很多功夫,比如加大線上活動來保持熱度等。在面對新機遇和挑戰時,琶醍開始改變單一的運營模式,增加線上可銷售的產品種類,開發新的收入增長點,引入直播空間、拍攝基地等不聚眾項目。另外,在疫情發生之后,全民健康意識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因此園區會增加戶外體育類的配套,希望今后能吸引小規模團建活動,和企業定制體育培訓教育項目等,這一點也得到業界的贊同。旅游業的業內人士認為,目前文化產業園區可以進行產業調整,淘汰、洗牌都不是壞事,反而可以在此基礎上等待時機,迎來更快發展。

  如今,文化產業園區的開發不在於追求太花哨的東西,內容才是有競爭價值的。廣州超高清紀實視聽產業園總經理王偉明表示,園區主打“生態圈、文化圈、朋友圈”,將融合4K、5G等新技術,打造自產內容和超高清4K版權交易中心,作為主題性很強的一個園區,打造思路是帶著資源和內容在做園區,未來業界大師工作坊會是園區的亮點。

  “未來的文化產業園區,有著整合人文生態、綠色環保、科技融合、資源整合等發展趨勢,這才能吸引更多大機構、大企業的合作以及文旅項目的引入。”向仕杰向全媒體記者表示。

  對於創意園區未來的發展,劉思伶也認為,文化產業園區要提升競爭力,首先要打造智慧園區,園區之間可以共享互通﹔其次,就是對園區的綠化景觀進行升級改造,打造更好的低密度的自然環境,並能為客戶提供更多差異化的增值服務,做好工商、財、稅的資源整合,實現共贏。

  助力:金融機構將提供針對性精准措施

  無論是從業態的調整、對園區整體智慧化等服務的升級,文化產業園區也需要一系列助力。據了解,金融機構對文化產業園區的發展也給予了許多關注。華興銀行海珠支行副行長龔婷表示,銀行方面一直關注文化產業園區的發展,也和許多園區有密切的溝通,這幾個月不少園區也減免了管理費,行業慢慢進入復蘇階段。她還表示,對於文化產業園內的企業扶持,銀行會特別關注扶持中小微商戶,如果是一個閉環的產業園,還可以做上下游的金融扶持。“文化產業園區是一個很好的產業,可以用金融+杠杆再提升。”郵儲銀行海珠支行羅威亮副行長表示,從政策上來說,各家銀行各有側重,通過此次會議,也讓銀行更多了解文化產業園區。在支持方面,希望通過“政府搭台,企業唱戲”,銀行會用新手段和技術進行嘗試和創新。另外,目前銀行也在嘗試線上的服務,比如線上理財講座,線上的產品推介,通過線上平台讓客戶享用權益,把客戶的資源集中起來。(媒體記者陳薇薇)

(責編:李語、陳育柱)

關注我們

  •  
  •  
人民廣東人民廣東 粵港澳大灣區發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