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李佛弟子正在練拳。目前,佛山市內擁有蔡李佛拳、洪拳、詠春拳等拳種52個。/佛山日報記者王澍攝
形成佛山武術歷史名人名錄、建成一至兩所千人規模的武術學校、建設佛山國際功夫中心……日前,佛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佛山市加快建設“世界功夫之城”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明確提出20項重點項目,其中,今年內完成推動詠春拳申報國家級非遺。
佛山是我國唯一獲得“中國武術之城”稱號的城市,歷史上涌現出黃飛鴻、葉問、李小龍等一批有國際影響地位的武術家以及精武會、鴻勝館等蜚聲海內外的武術團體。目前,佛山市內擁有蔡李佛拳、洪拳、詠春拳等各類拳種52個,注冊武術館297家,武術人口約有10萬人。佛山武術已播布至海外176個國家和地區,約有6000多家拳館、1000多萬人參與傳承。
《方案》正是圍繞將佛山建設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和引領力的“世界功夫之城”而制訂的。《方案》中提出了新的發展目標:至2022年,全市武術人口達到60萬人,武術從業人員超過1萬人﹔建成1個集產業、表演、賽事、研學、旅游深度融合的佛山國際功夫中心,形成1至2個特色鮮明的功夫文化保護實驗區,舉辦至少4項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功夫賽事,功夫標准規范明確,功夫傳承譜系清晰,構建1條完整的功夫文化旅游產業生態鏈。
據悉,佛山市加快建設“世界功夫之城”的重點項目共有20項,既有關於拳種和拳館標准化建設、興辦全日制武術學校等功夫傳承普及工程,也有籌建佛山國際功夫中心、國家武術研究院嶺南武術文化研究中心、開發功夫旅游產品等固本提振工程,還有打造功夫小鎮、制作佛山功夫題材影視作品、評選佛山十大武術歷史名人、開發功夫類手游等增值、傳播工程。
《方案》出台后,引起佛山武術界熱議,對多個即將落地的項目表示期待。“佛山功夫具有全球性,打造‘世界功夫之城’有利於發揮其總部效應。”佛山市武術協會名譽會長、佛山嶺南文化研究院負責人劉永峰說,按照《方案》的規劃,佛山嶺南文化研究院將與佛山市武術協會深入挖掘佛山豐富的功夫資源,形成佛山功夫源流譜系、佛山功夫拳種目錄及佛山功夫大師名錄,完成詠春、蔡李佛、龍形等本地拳種的標准化建設,還會與國家體育總局武術研究院共建嶺南武術文化研究中心,發揮佛山功夫行業示范引領作用。(記者招鈺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