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南天,如何祛濕?

2020年04月03日10:39  來源:廣州日報
 
原標題:回南天,如何祛濕?

  醫學指導/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南沙醫院中醫科副主任中醫師唐梁

  廣州又進入了一年中最難熬的季節——回南天。 這個時節一到,很多人就感覺全身酸困乏力、嗜睡、胃口差、腹脹、頭面油膩等。那麼如何平穩度過回南天,讓自己舒適點呢?記者請來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南沙醫院中醫科副主任中醫師唐梁為大家支招。

  唐梁介紹,回南天的特點就是濕重。一方面,導致體表經絡不通,而出現頭腦昏沉、頸肩酸痛、肢體困重乏力、腫脹水腫、皮膚濕疹瘙痒等。另一方面,濕氣對人體可以產生很大的影響,特別是身體虛弱、脾胃差、飲食雜不節制的人,外濕可以和內濕內外呼應,導致脾胃功能失調,而出現胸腹脹滿、胃口差、口膩發酸等。

  “因此,我們除了盡量減少生活環境中的濕以外,還要著力清除體內的濕。”唐梁說,以下三個要點要記牢。

  要點一:起居有節、飲食有度、增加運動

  按時作息是健康的基本條件,否則氣血減損、抵抗力下降,邪氣入侵而生病。少吃生冷、油膩、肥厚的食物﹔不要暴飲暴食﹔適當增加運動促進消化。

  廣東地區春季有吃艾糍的習俗,其實不太主張在濕氣重的回南天吃糯米做的食物,特別是脾虛濕重者。

  要點二:除濕食材、藥材用起來

  1.健脾祛濕:此類食材和藥材有助調節脾胃功能,比較平和,適合人群廣,特別適合於脾虛體弱之人平時的慢慢調養。如:茯苓、白術、扁豆、芡實、蓮子(去心)、陳皮、扁豆花、厚朴花、薏苡仁(炒后不會太涼)、山藥(宜用干品)、豆芽等。

  2.清熱祛濕:此類食材和藥材相對偏涼,適合於口苦口臭、尿黃濕熱較重者,如冬瓜、茵陳、溪黃草、木棉花、雞蛋花、雞骨草、蒲公英、蛇舌草等,但是脾虛體寒者不宜多吃。

  3.芳香化濕:此類藥材有促進脾胃運化、醒脾開胃的作用,可以煲湯、做菜多用,也可以做成香囊佩戴,如:砂仁、豆蔻、草果、藿香、佩蘭、石菖蒲等。

  要點三:外法祛濕

  1.穴位按摩、艾灸:按摩、拍打曲池、陰陵泉、委中、豐隆等穴位有祛濕的功效。艾灸對於寒濕較重的人更為適合。

  2.拔罐、刮痧:拔罐、刮痧可以疏通體表經絡,激發臟腑氣血流通,促進濕氣排泄。

  3.泡腳:春季濕氣加重,真菌繁殖,很多人的香港腳就又開始蠢蠢欲動了。泡腳不但可以促進濕氣的排出,對腳部真菌的繁殖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常用藥材包括苦參、白鮮皮、地膚子、花椒、黃柏等。

  食療推薦:

  1.冬瓜湯:

  材料:冬瓜、蔥花、姜、鹽、食用油。

  做法:冬瓜洗淨切片﹔放入冬瓜片、姜米、食用油少許﹔大火燒開,轉小火燜煮2分鐘。調入食鹽,撒上蔥花,即可出鍋。

  功效:利尿消腫、清熱解暑,在夏日服食尤為適宜。

  2.黃豆芽排骨湯

  材料:黃豆芽1斤、排骨1斤、紅蘿卜半條、姜片幾片、鹽少許。

  做法:排骨燙一燙去血水洗淨,瀝干。紅蘿卜削皮切塊,黃豆芽洗淨。排骨、黃豆芽、紅蘿卜與姜片同時放入清水鍋中,燉煮1個小時,最后加鹽調味即可。

  功效:該湯可以祛濕補鈣,適合各年齡體內濕重的人喝。

  3.南豆二香化濕茶

  材料:南豆花10克,香薷3克,藿香3克,蘆根10克。

  做法:以上四味泡茶飲。

  功效:化濕和中解暑。適於暑濕內困,胸悶,胃口差,尿赤者。

  4.木棉花薏米豬骨湯

  材料:木棉花4~6朵,豬脊骨半斤,薏米30克,少量陳皮、生姜、鹽、蔥花適量。

  做法:豬脊骨、薏米、陳皮、生姜加水,大火煮開后小火慢燉半小時﹔放入木棉花慢燉﹔最后放入鹽調味,撒上蔥花即食。

  功效:清熱健脾祛濕。適合便粘不盡,腹脹,口干口膩,身困乏力之人。該湯偏涼,脾虛偏寒之人不宜,孕婦不宜。

  5.茵陳扁豆茯苓粥

  材料:茵陳25克、扁豆20克、茯苓20克、粳米100克、白糖少許。

  做法:茵陳洗淨煎湯,取汁去渣﹔加入洗淨的扁豆、茯苓、粳米同煮,待粥將熟時,放入白糖稍煮即可。

  功效:健補脾胃、利膽退黃,適用於濕熱內蘊,納呆、便溏者。(全媒體記者張青梅 通訊員黃月星、魏星、張燦城)  

(責編:李語、陳育柱)

關注我們

  •  
  •  
人民廣東人民廣東 粵港澳大灣區發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