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祭祀用品售賣遇冷。
“清明時節緬懷先人,是寄托對逝去親人的情感,同時也是對過去的又一次告別,對未來的又一次啟程,如果為了祭掃,增加了公共衛生風險,這多不值得。”和許多“老廣”一樣,在荔灣區土生土長的區華(化名)把購置傳統祭品的計劃擱置下來了。為了衛生安全著想,區華想先等相關通知出來,看能否外出祭掃。截至發稿前,廣州仍未發布相關通知,但這並不影響廣州市民在清明時節慎終追遠。
據悉,廣州市銀河烈士陵園目前尚未收到封閉管理通知,仍對市民開放,但需要進行測體溫等環節。記者走訪市內傳統祭品銷售店了解到,依舊有部分廣州市民選擇在家緬懷先人,提前購買傳統祭品。
多地暫停祭掃服務
近日,經廣東省新冠肺炎防控指揮部同意,廣東省民政廳印發了相關通知,要求暫停跨市接運遺體和開展守靈、告別,暫停舉辦集體公祭、骨灰海葬、骨灰樹葬等人群聚集活動﹔各地級以上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揮部要盡快研究決定清明節期間本地區殯葬服務機構暫停或者限制祭掃服務,並對外公告。
根據要求,疫情防控風險較高的地區暫停祭掃服務,相關殯葬服務機構或者祭掃場所(區域)進行封閉式管理,需要盡可能提供網絡祭掃、代祭服務、敬獻鮮花、挂黃絲帶和寄心語卡等簡約文明的替代性服務﹔而具備條件且防控措施落實到位的地區可提供限制性祭掃服務,但仍需採取實名制預約、控制人數、分時分批等舉措,減少殯葬服務機構人流密度,並嚴格落實健康監測和通風消毒等疫情防控措施。
此外,該要求指出,各地要推行家庭追思、網絡祭掃、書寫寄語、敬獻鮮花等文明低碳祭掃方式,積極引導廣東全省城鄉居民取消或者延期開展祭掃活動。
據統計,截至15日17時,深圳、汕頭、中山、肇慶等地發文明確,全市暫停祭掃服務,倡導通過家庭追思、網絡祭掃、書寫寄語等方式遙祭先人、慎終追遠。此外,韶關市殯儀館暫停2020年清明祭祀活動。
記者向部分殯葬服務機構以及祭掃場所資詢了解到,目前廣州部分相關機構和場所還未封閉管理。對於是否會在清明假期前后實行封閉管理,廣州市銀河烈士陵園管理處工作人員解釋道,“目前尚未收到通知,仍對市民開放,但需要進行測體溫等環節。一旦收到通知,便會封閉管理。”
市民:緬懷先人可以有很多種方式
記者發現,有部分機構和場所發布通知呼吁市民延期祭掃或採取替代方式祭掃,避免扎堆。一位相關機構的負責人透露,早在幾周前,已陸續有市民提前祭掃拜祭,“后來人還較多,附近道路因前往祭掃的車多而有一點點擁堵,大家提前來拜祭了。”
不過,廣州市內傳統祭品銷售店的一些店主認為,無論如何,今年清明前后祭掃的人相較往年預估會大量減少。2019年清明節,廣州各祭掃場所接待群眾約217.95萬人次。
仁濟路一家店鋪店主告訴記者,“往年基本到這個時候就很旺了,但今年大家不知道祭掃場所會不會封閉,都沒決定買不買。”他說,在這個形勢下拜山確實不適合,“緬懷先人,最重要的是保証自己身體健康,如果身體都沒保重好,這個儀式感就沒意義了。”不少店主表示,店鋪是最近才開門,偶爾有人購置用品,“其實也很理解,生意淡也能接受,期待重陽,大家又可以放心地出門緬懷先輩。”
“緬懷先人可以有不同的方式。”在荔灣土生土長的區華則說,“拜祭先人是傳統,不能沒有,但在特定情況下形式可以靈活。還有的人會在家拜祭先人。”他表示,“每一年我們都會緬懷,以前老人還是一座座山走著拜,從沒聽過,隻要是可以,那我們肯定會去,但如果封閉,我們也一定會配合,畢竟像春節過年,我們也都取消了走訪親戚,這次一樣也會配合。畢竟先人也不希望看到我們冒著疫情的風險,造成不好的影響。”
值得關注的是,還有市民表示,希望在清明時節緬懷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犧牲者。“他們在無形之中守護了我們,是因為他們,如今疫情才會得到有效的控制,我們還活著,而他們付出了生命。”市民陳先生告訴記者,“如果廣州不封閉,銀河園也有先烈祝福牆,希望在那裡寫下對這些犧牲者的感情。”也有不少市民持有同樣的想法,表示希望找到合適的方式,記住疫情中那些善良而勇敢的犧牲者。
專家:其實拜祭祖先不一定要正清
在廣東省民俗文化研究會副會長潘劍明看來,傳統村落有春秋二祭習俗,春祭在清明,村民一般祭拜直系祖先﹔秋祭在重陽,祭奠宗族共同的先人。“傳統村落的宗族經不斷繁衍,后人成百上千,又不斷遷徙,春秋兩祭更方便族人安排祭祀活動。”
潘劍明認為,清明祭掃拜祭祖先是由來已久的傳統,也是廣府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們通過這個節日慎終追遠,寄托感情,同時也在祈禱更好的未來,如果失去了儀式感,便對傳承家風家訓,教化后人失去不少意義。“過去,我的爺爺輩甚至會遵循著一張祭祖線路圖,對祖先一個個拜祭,沒有好幾天走不完。”
“但很多人可能沒有意識到,其實拜祭祖先不一定要正清。”他說,“從民俗的角度來看,在清明之后的30天都可以祭掃。即便是沒有疫情的時候,其實也應該避開高峰,沒必要扎堆,廣府文化中的祭掃,隻要是太陽下山前,都是對親人很好的緬懷。”潘劍明補充道。
在他看來,防疫時期,疫情控制更為重要,“所以大家才會在今年春節的時候,拜年也可以用另一種方式拜。”如今疫情防控期還沒結束,在他看來,疫情當下,活著的人更加珍惜,要先注意自己的身體情況,“拜祭祖先不僅是緬懷,也是尋求祝福和祈禱,如果因此而增加疫情的風險,就違背拜山的初衷了。”
此外,潘劍明表示,一些市民希望在清明時節緬懷此次疫情中犧牲的人。“這很值得,每一位犧牲者,他們都不是為自己,而是為眾生,為每一個人,為了抗疫。”在他看來,這些偉大的“逆行者”其實也在守護每一個人的生命,雖然彼此互不相識,但這是一份感激,也是銘記。(全媒體記者蘇贊、陳憂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