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旭教授針刺患者的太溪穴為其治療。
人民網廣州3月12日電(陳育柱、宋莉萍)“輕鬆了,一身都輕鬆了,立竿見影!”近日,武漢雷神山醫院感染三科六病區一名八旬患者在接受針灸治療后,稱贊中醫的神奇。為她施針的是廣東省中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鄒旭教授。
鄒旭是第四批國家援助湖北中醫醫療隊廣東隊領隊,他所負責的六病區,一直堅持中西醫結合。特別是在中醫方面,醫護人員除了給患者口服中藥湯劑外,還會結合針灸等非中藥療法進行治療。
“針灸療法有助打敗新冠病毒,它能迅速緩解症狀,幫助患者恢復。”鄒旭具備多年的中西醫協同作戰能力,也曾上過“非典”戰場。查房時,他會隨身攜帶針灸針,為患者施針治療。被他針灸治療過的患者對他的“針術”都贊譽有加。
針對新冠肺炎患者,鄒旭最常針刺的穴位就是太溪穴。他打趣地稱之為“神穴”,“牽一發而動全身”。太溪穴在內踝和腳跟的凹陷位置,是古代醫籍中記述的“回陽九穴”之一,屬足少陰腎經。
鄒旭認為,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后,出現的氣喘氣促、呼吸困難、失眠焦慮、心悸心慌、腸胃功能紊亂、身體酸痛乏力等症狀,都是疫毒閉肺后而引發的。由於體內缺氧,腎氣升發被抑制,或功能受損。太溪是腎經的原穴,激活腎經即可滋陰益腎,修復先天之本。
在六病區,不少呼吸頻率和心率過快的患者在針刺太溪穴(單穴治療或與其他穴位組合治療)后,情況逐漸趨於平穩,部分患者立竿見影。鄒旭解釋,腎的精氣被調動起來后,患者抵抗病毒的能力也相應增強,隨之帶來的就是各種不適症狀的減輕,耗氧量也就下降了。加上中藥湯劑扶正祛邪,輔以氧氣療法,逐漸提高患者的供氧量,患者病情便日趨好轉。
此外,除了治療主症——新冠肺炎,病區內患者的各種舊疾很多也在太溪穴的“射程”范圍之內,如腰膝酸軟、頭暈耳鳴、關節炎、夜尿多等。
一名新冠肺炎患者受腰痛、膝關節痛的折磨,已多年需倚靠拐杖弓背行走。在鄒旭針灸治療后,患者可以直起腰且不依賴拐杖走路,疼痛減輕70~80%。“強多了!真神奇!太感謝了!”患者十分驚喜。
“其實這些都可以回歸到中醫治病的理念——扶正祛邪。當體內的元氣恢復,身體諸症均會得以改善,疾病自然而然就會消退。”鄒旭說。
截至3月10日,由第四批國家援助湖北中醫醫療隊廣東隊接管的武漢雷神山醫院感染三科六病區已開科21天,所有患者均接受中醫藥的治療。病區共收治83名患者,已有39名患者符合標准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