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蔬菜水果生產保持正常

2020年03月08日10:46  來源:廣州日報
 
原標題:廣州蔬菜水果生產保持正常

  3月7日上午在廣州市第34場疫情防控新聞通氣會(春季農業生產專場)上,廣州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廖重斌介紹說,截至3月6日,廣州1277家農業企業,已有1095家復工復產,復工復產率85.75%﹔92家大型農業企業已有90家復工復產,復工復產率97.83%﹔25家重點農業企業全部復工復產。

  糧食種植面積增加2.5%

  據廖重斌介紹,今年廣州主要農產品保供應生產目標是在去年基礎上穩中有進:糧食種植面積41萬畝,增加2.5%﹔蔬菜播種面積230萬畝,增加2.8%﹔水果產量63萬噸,增加19.9%﹔水產品50萬噸以上,增加8%﹔家禽出欄穩定在5700萬羽左右、禽蛋產量穩定在2.3萬噸以上、外調生豬來源穩定。預計全市春播糧食面積約20.05萬畝,同比增加0.76%。目前,廣州水稻耕種有序進行,蔬菜、水果生產保持正常。

  “廣州非常重視農業技術下鄉工作。”廖重斌說,廣州組建了31支農業技術小分隊下沉到鎮村,開展技術指導和跟蹤服務。“在做好春季農業生產工作同時,我們毫不放鬆抓好產地農產品的質量安全監督檢查,突出抓好禁、限用農藥監管。”據廖重斌介紹,今年以來,全市共抽檢食用農產品11.41萬份,同時開展監督抽查,檢測結果全部合格。

  各區千方百計保春耕

  面對疫情,廣州各農業生產區千方百計保供應、保春耕,不誤農時。在增城,該區對疫情防控期間提供生活必需品的農業企業,上半年銷售收入達1000萬元的給予一次性獎勵50萬元。增城區農業農村局局長馮德毅介紹說,該區在朱村街絲苗米產業園和派潭絲苗米種植基地創建千畝春播示范片,在13個鎮街創建百畝春播示范點,帶動全區掀起春耕熱潮,特別是朱村絲苗米產業園採用精量穴直播機和無人機直播絲苗水稻。

  從化是廣州地區重要的農產品供應區,全區“菜籃子”產品70%供應廣州乃至珠三角地區。從化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鄧偉琴介紹,該區實行蔬菜1小時、水產2小時、肉類3小時緊急調配補給,確保農產品不斷供、不斷檔。據悉,疫情防控期間,從化每日供應廣州市區蔬菜約1000噸、水果約400噸、雞蛋40噸、牛奶50噸﹔家禽約1.2萬隻、水產約25噸、生豬約200頭。

  南沙區農業農村局總畜牧獸醫師梁雲塵告訴記者,在區財政安排8700萬元預算資金扶持農業產業發展基礎上,南沙區還出台“暖企十條”。

  花都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任忠則介紹,花都區大福商品豬養殖基地計劃在今年7月中旬建成投產,盡早向市場供應優質瘦肉型商品豬。另外,該區還加強了水產養殖企業與市場的溝通,保証“魚交易”“苗交易”的產銷精准對接,解決水產品“賣不出”和“買不到”的問題。

  蔬菜基地三天播種一次

  在保障菜籃子供應的“戰場”上,農業企業是主力軍。他們有的縮短播種周期,有的大力收購當地農戶生產的農產品,有的積極動員貨源網絡。

  據廣州金從鈺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鄺東寧介紹,該公司有近300名員工留在種植基地過年,還增加招聘了近50名當地村民,以保証生產力。為保証蔬菜保質保量穩定供應到市場,該公司由以往4~5天播種一次調整為每3天播種一次,並合理種植生長周期較短的蔬菜。目前,該公司基本做到人均一天收割150千克~200千克新鮮蔬菜,供應蔬菜量達到每天50噸。

  江南果菜批發市場副總經理賴勇金告訴記者,目前江南市場的果菜供應較穩定,市場商戶開業率達100%。現在,江南市場每日蔬菜供應量約8000噸~10000噸,蔬菜交易相對平穩,水果交易量約4500噸。

  在力保供應同時,不少農企也承擔起解決農民銷售難題的責任。據廣州市從化華隆果菜保鮮有限公司董事長歐陽建忠介紹,到目前為止,該公司在疫情防控期間收購從化當地果菜農產品超過130噸,協助幫扶農戶銷售50多戶,減少農戶損失。

  專家觀點:對農產品供應有信心

  華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陳風波認為,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農業產生了嚴重影響,體現在對農產品和農資流通環節,農產品產地價格下跌影響農民生產預期,而農資流通又影響生產,農業產業未來發展受到各方面壓力。在廣州,農產品流通、加工環節對外來務工人員需求較多,更容易受到影響。他表示,廣州在圍繞“菜籃子”產品生產供應方面已經做了大量工作,家禽(蛋)的供應能完全保障,生豬供應短期不存在問題,水產、水果方面在充分利用外部市場基礎上短期不存在問題。全市大型農業企業已經全面復工,在農產品流通和供應上已經在發揮重要作用。“作為普通市民,我感覺農產品價格較穩定,供應比較充足。”陳風波說,廣大市民應對廣州農產品供應保障有信心。(全媒體記者葉卡斯)

(責編:胡葦杭、陳育柱)

關注我們

  •  
  •  
人民廣東人民廣東 粵港澳大灣區發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