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疫情下的廣州120

2020年03月03日10:11  來源:南方日報
 
原標題:直擊疫情下的廣州120

  從除夕至今,廣東省人民醫院的負壓救護車司機黃穗生已出車十幾趟。南方日報記者 李細華 張迪 攝

  “春節回南天那幾天,最難受了。”出車任務結束,廣東省人民醫院護士何斌斌脫下防護服,頭上已滿是汗珠,“比較悶熱的時候,我就想象自己在大海邊上,涼快一點。”

  在呼嘯的負壓救護車裡,出車醫務人員離新冠病毒很近。

  在疫情期間,廣州的確診患者均由負壓救護車轉運。調派、出車、轉運,其中每個環節都不能出錯。

  日前,南方日報記者實地探訪廣州120急救醫療指揮中心,直擊新冠肺炎疫情下這條流動的生命線。

  調派 把車輛分成兩個梯隊

  “您好,120,請問需要救護車嗎?”電話響起,廣州120急救醫療指揮中心劉穗怡迅速接聽。

  與以往不同的是,1月21日開始,劉穗怡接警時,增加了流行病學調查的問題:“請問有發熱嗎?最近兩周內是否去過湖北或武漢等地?”

  一開始,有人不理解,認為這些問題耽誤時間,有時甚至破口大罵。后來,隨著疫情的發展,大家慢慢理解了。

  劉穗怡感到最委屈時,是一次求助人的瞞報。救護車到了現場,對方才說自己有湖北接觸史,因防護等級不同,瞞報給一線出車人員帶來更高風險。

  廣州市急救醫療指揮中心主任李雙明介紹,疫情之下,該中心120急救專線和疫情防控負壓車“應急調派專線”雙線運行。應急專線調派組承擔了全市24小時負壓救護車的調派任務,主要將核酸檢測為陽性的感染者和確診患者轉送至定點收治醫院。

  應急專線調派組組長羅子娟,就是這個負壓救護車調派“神經中樞”的負責人。她介紹,廣州地區目前有19輛負壓救護車參與應急值班,調派組根據區域把車輛分為兩個梯隊,當第一梯隊還剩下30%時,則會通知第二梯隊的負壓救護車做好出車准備,每48小時輪換一次。

  出車 負壓救護車就像“滅火器”

  “收到,我們馬上出車。”上午9時多,接到調派組下達的出車任務,何斌斌立即協調出車人員。他是廣東省人民醫院全科醫學科護士長,在此次疫情中,負責該院負壓救護車轉運工作。這次,他們要去天河的一個小區,轉運剛剛被檢測出核酸陽性的外地返穗人員張銘(化名)。

  在廣東省人民醫院的准備室,負壓救護車司機黃穗生穿上了防護服,戴上了手套、護目鏡。出車前,他再次檢查了車輛情況,特別是負壓系統。他深知,保障車上人員的醫療安全和交通安全一樣重要。

  負壓救護車被稱為“移動的N95口罩”,車內設置了特殊的負壓系統,使車內氣壓低於外界大氣壓,氣流隻能由車外流向車內,車內空氣經無害化處理后排出,在救治和轉運傳染病人時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醫務人員交叉感染的幾率。

  黃穗生不但經歷過“非典”,還曾參與過1998年抗洪救災、2008年汶川地震等突發事件的醫療轉運工作。面對突發的新冠疫情,他處之泰然:“現在的防護比當年高多了,我有信心。”

  一開始,有的救護車司機習慣於平時院前急救的爭分奪秒,車輛開得飛快。車上的醫務人員穿著厚厚的防護服,途中就出現了暈車想吐的情況。后來,司機們總結和分享了經驗,放緩行駛速度,避免車輛急起步、急停的情況。

  穿著防護服,司機的操作也會受到一些影響。黃穗生依然“穩”字當頭,避免一切可能出現的路況風險,“我車上要接的是核酸陽性的人,如果出了交通事故,大家的感染風險也會增加。”

  在疫情中,負壓救護車就像一個“滅火器”,把傳染源的“火苗”一個個帶走隔離起來。

  轉運 “悶在防護服裡,我會想起大海”

  上車不久,張銘的手機就響個不停,家人和同事都來問他核酸結果和身體情況。

  何斌斌留意到,雖然張銘接電話時回答清晰,但懸空的手有些微微發抖,監測的心跳變快,血壓也升高了。

  除了保障轉運時的醫療安全,醫務人員還要做好心理安撫。何斌斌與他聊起了家鄉,竟意外地發現是同鄉。張銘一下打開了話匣子,問題接二連三地蹦了出來:“我沒症狀,還需要接受治療嗎?在院隔離的時候,家裡的情況怎麼辦?”

  何斌斌耐心地一一回答,與張銘聊了一路,慢慢打消他的恐慌。放鬆下來后,張銘對防護服裡的醫務人員們產生了好奇:“你們不熱嗎?”

  “熱,當然熱。”負壓艙內穿著厚厚的防護服,何斌斌裡面的衣服早已被汗濕透,“我有時候想象自己吹著海風,有時候想象在吃冰淇淋,這樣不就感覺涼快一點嗎?”

  防護服裡,悶熱是最直接的感覺。同時,N95口罩壓著鼻梁,面屏勒著頭,加上飛馳的車身偶爾帶來搖晃,不適感扑面而來。張銘不知道的是,他這位健談的老鄉,在去程的車上幾乎不動不說話:“減少體能消耗,才能確保完成任務。”

  但最熱的一次,還是包機接回滯留泰國的武漢同胞的任務。普吉島逾30℃的高溫下,何斌斌在防護服下的操作更加艱難,但回國旅客臉上的笑容讓他一下就忘記了疲勞。

  脫防護服、消毒、洗澡后,下午2時,何斌斌才吃上了午飯。

  負壓車出車情況是疫情發展的“晴雨表”。李雙明介紹,一般情況下,廣州每24小時約有4到8次出動負壓車,最多的一天出車23次,但最近也出現了“零派車”的情況。

  南方日報記者 朱曉楓

  通訊員 穗衛健宣

(責編:王楠、陳育柱)

關注我們

  •  
  •  
人民廣東人民廣東 粵港澳大灣區發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