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汗流滿面,我們淚流滿面”——茂名新冠肺炎患者給醫護人員寫了一封感謝信

2020年03月03日10:10  來源:南方日報
 
原標題:“你們汗流滿面,我們淚流滿面”

  4名醫護人員推著負壓擔架送患者去CT室。南方日報記者 劉棟銘 攝

  清晨7時許,茂名市人民醫院西側角落的小院入口,戰“疫”以來的這段時間,每天准點有一串清脆的腳步聲打破大院的寂靜。等身高的紅色鐵馬打開一道路口,經保安確認后,陸續走進來七八個白大褂,他們是來自醫院相關科室最頂尖的診療專家。

  疫情發生以來,茂名市新冠肺炎患者集中收治在該院感染科,這裡擁有獨立小院,由兩棟矮樓組成。

  10分鐘后,例常的病例討論會准時開始。包括醫院院長在內,呼吸、重症醫學、CT、中醫、營養……不同領域的診療專家和感染科值班醫護人員集中在會議室。感染科主任李耀才逐一介紹患者病情后,從各自專業角度提出了治療意見。

  茂名隔離病區一天的工作就是從這裡開始的。截至3月2日,茂名累計確診病例14例。目前,已有10名患者從這裡治愈出院。2月27日至28日,記者連續蹲點該院感染科,記錄隔離病區的點點滴滴,呈現一個真實的茂名戰“疫”最前線。

  接診首例 “既緊張,又害怕”

  1月28日凌晨1時許,感染科副主任醫師楊智娟正在值班,突然接到一通電話:有兩人檢測到新型冠狀病毒核酸陽性,馬上要從電白轉來。

  病人還在轉運路上,楊智娟和3名同事按照條例要求穿上了防護服。

  3時許,兩位患者分別由負壓擔架直接送進感染科ICU,楊智娟進入病房裡詳細詢問並記錄患者病情。“在之前的全國視頻培訓中,我們知道患者會突然病情加重,到時能不能快速控制病情呢?心裡沒底。”李耀才說,“一開始我們就將患者收治在ICU的負壓病房,謹慎觀察病情變化。”

  這是茂名首次出現確診病例。採樣標本經茂名市疾控中心檢測,再送省疾控部門核准,29日對外公布。

  此時的茂名市人民醫院,已做好了“打硬仗”的准備。“去年12月份與同行交流的時候,我們就已經繃緊了心中那根弦。”院長陳純波說,今年1月中旬,國家和省分別召開電視電話會議,醫院隨即成立了新冠肺炎防控領導小組和5個工作小組。隨即,打頭陣的感染科開始騰空病房,並進行嚴格的分區。

  從收治確診患者開始,感染科全體醫護人員近60人在醫院專門開辟的2層樓集中居住,不能外出。

  “既緊張,又害怕。”1月20日分配到崗,21歲的馬紅英是感染科年齡最小的護士。起初她不敢告訴父母自己科室的任務,直到被姐姐說漏嘴,父母每天都要和她通視頻問平安。

  感染科護士長陳沁華常年養成了一個習慣,就是給科內的每位護士做心理調查。她發現,在收治確診病例第一周,83%的人都擔心被感染,普遍表示家裡人擔心。她馬上加強防護培訓、心理輔導並嚴加檢查。

  治病療心 靠溝通化解恐懼

  2月1日,李耀才最擔心的一幕出現了。

  入院3天的患者匡雪(化名)的氧合指數跌至198mmHg,肺部病灶明顯增多。按照國家診斷標准,氧合指數低於300mmHg屬於重型病例。匡雪被推入感染科ICU,醫院專家組紛紛支招,抗病毒治療、免疫調節、高流量氧療……採取一系列的中西醫結合干預措施后,醫護人員與死神在搶奪一分一秒的救治時間。

  “通過及時干預,患者的病情控制下來了,避免發展到危重型,是搶救成功的關鍵。”李耀才說,3天后,匡雪的各項指標轉回普通型。

  2月12日,在茂名市新聞辦舉行的首場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上,陳純波非常樂觀地說,“我院治療的病人,沒有危重型病例,3例重型病例也轉為普通型了。他們全都不需要機械通氣,更不需要體外膜肺氧合(ECMO)。”

  相比干預病變時的“沖刺跑”,如何緩解患者的恐懼心理是醫護人員必須突破的第二重難關,且貫穿著整個救治過程。

  因為新型冠狀病毒傳染性強,為了減少醫護人員持續長時間密切接觸病人,降低醫護人員被傳染的風險,感染科每天查房一般通過常規查房結合點對點的微信視頻完成。在視頻對話中,醫生、護士除了問及患者感受,還要注意觀察畫面裡患者的狀態,鼓勵他們與家人多溝通。“患者能從網上看到各方面信息,在隔離病房的治療時間一長,難免感到恐懼緊張。”楊智娟說,“患者的恐慌,隻能靠溝通去化解。

  “等他們全都好了,我們可能就不累了。”陳沁華說。

  負重前行 一趟下來,全身濕透

  感染科護士工作站位於二樓,穿過兩個緩沖區,再往上走一層樓梯,便是三樓隔離病房。

  2月28日下午2時30分,距離護士楊海燕交班還有半個小時。一身防護服外加一件隔離服的她,坐在隔離病房外走廊的座椅上,雙手向上,護目鏡上蒙起了白霧。“我在等裡面的針水打完,再進去換一瓶。”楊海燕說。

  走廊的盡頭是下樓的斜坡,專供護士們推拉負壓擔架上下樓。每當患者要做CT復檢,4名醫護人員穿著防護服握住擔架四個角,從病房所在的三樓緩步推下4道又長又陡的斜坡,再送患者去CT室,拍完CT又返程推上去。

  “患者躺在負壓擔架裡加起來有兩三百斤重,光下樓就要花十幾分鐘,一趟下來,全身濕透。”去年剛畢業的朱志波,是感染科唯一的男護士,他直言推患者送檢是最累的時候。

  醫護們的付出,患者看在眼裡。“每天夜裡,我都會想起醫護人員送我去檢查的場景,我躺在擔架裡面,看著他們那麼辛苦地推著。”出院前,匡雪在一封手寫的《感謝信》中說,“你們汗流滿面,我們淚流滿面。”

  目前,茂名市疫情可防可控,后備醫療力量仍在待命。此時,遠在1千公裡外的武漢,茂名市派出的59名醫護人員仍奮戰在抗擊新冠肺炎的最前線。

  “等疫情結束后,感染科集體隔離14天。然后我要回家抱抱爸媽和弟弟,做個旅游計劃。”盡管隔著口罩,仍能看清馬紅英滿臉洋溢的笑容。

  南方日報記者 劉棟銘 劉俊

  策劃:倪謙 嚴亮 統籌:劉俊

(責編:王楠、陳育柱)

關注我們

  •  
  •  
人民廣東人民廣東 粵港澳大灣區發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