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組數據透析廣東“硬核”復工

2020年02月20日08:30  來源:南方日報
 
原標題:用電量不斷攀升 “雲開工”成主流

  近日,面對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兩難”,廣東再次發出實招、硬招。南方日報記者從用電、線上辦公和復工率三個方面的數據分析發現,廣東企業的生產經營正在快速恢復。

  看用電 復工首周環比增長超六成

  用電量,是體現復工進度的另一個重要指標。

  東莞鬆山湖高新科技園區,廣東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廠房內燈火通明,一批批貨品正准備出倉。該公司是專業生產制造覆銅板的國家高企,而覆銅板是測溫儀以及眾多醫療設備的必備原材料。復工首周,用電量比復工前增長115.9%。

  這是鬆山湖火熱復工的縮影。截至2月18日,鬆山湖81家市重點企業復工近八成,已返崗員工約74000人,復崗率約63.5%。“世界工廠”的東莞,全市復工首周電網最高負荷達552.39萬千瓦,日最高負荷、供電量總體逐步攀升。

  在廣東,東莞不是個案。南方電網廣東電網公司數據顯示,廣東省復工首周,全省企業總體復工比例超六成,全省累計用電量環比上周增長17.3%,其中工業復工環比增長62.1%。

  與用電量增長同步的,是用電服務的快速響應。

  2月10日全省復工復產首日,廣東電網即發布了支持疫情防控和企業復工復產供電服務保障舉措,對於申請變更基本電費計收方式、減容、暫停等業務的客戶取消相關的時間限制。

  廣東工業復工一周用電量環比增長超六成。用電量節節攀升,反映出廣東企業的生產經營正在快速恢復。

  看線上 6.3萬家新商家“雲辦公”

  遠程辦公,成為廣東應對疫情防控的重要武器。

  “我們公司1月31日就開始陸續上班,但均是遠程辦公。”廣州玖的數碼科技有限公司市場總監梁振聲告訴記者,在該公司,遠程辦工並非新鮮事,平時也經常會使用到釘釘、微信或內部系統進行線上協同工作。

  在立白,用的不是“釘釘”,而是內部的“嘟嘟”。

  “1月30日我們就在線辦公了,很多事務都是通過公司內部的‘嘟嘟’來完成。”立白集團副總裁許曉東說。

  多家企業表示,通過疫情防控,企業大大融入了互聯網工作時代,這對轉變工作模式是一個新機會。

  疫情防控讓餐飲等線下消費門可羅雀,萬千商家轉戰線上,實現“雲復工”。

  在深圳,鄒志堅原本開著兩家電腦配件店。但員工無法回來上班,店也沒法正常開門。於是,他將生意轉到網上,開啟淘寶店“漢志科技”,用年前的庫存發貨。結果出乎意料:收入足以支撐起每月房貸、車貸和交租金、發工資的開支。

  數據顯示,今年春節之后,廣東6.3萬家新商家開設淘寶店,在全國各省份中排名第一。

  工業互聯網也在發揮重要助力。春節以來,全省60多家工業互聯網服務商開發上線144項產品,公布智能防控、智能科研、在線醫療、在線辦公等8方面兩批次223項產品資源信息,從生產管控、供應鏈採購、安全服務等環節幫助企業復工復產。

  看復工率 規上工業企業復工過半

  南方經濟智庫分析發現,過去10天,廣東有兩個重要數據正在發生重大變化。

  新冠肺炎病例的累計治愈數量與累計病例數量之比從2月10日的15%快速提高到18日的43%。

  從2月10日開始全面推進復工復產,到2月17日,廣東規上工業企業復工率超過50%。

  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復產,廣東從“兩難”到“兩全”的努力初見成效。

  作為制造業大市,佛山的數據具備很強的參考價值。截至2月19日,佛山規上工業企業復工率超過70%。

  在廣州黃埔區,截至2月17日,已復工工業企業1617家,其中88家世界500強投資工業企業復工,佔世界500強工業企業總數的90.7%。

  從全省看,陽江、珠海、佛山、韶關、廣州等地市復工率居前,格力、魅族、寶鋼、中科煉化等重點企業均已全面復工。

  圍繞工業企業復工復產,廣東硬核出擊。

  推動重點企業供應鏈復工。至2月16日晚,華為所提的第一批57家核心供應鏈企業全部復工﹔第二批52家核心供應鏈企業中有17家復工。美的169家供應鏈企業中有66家已復工。

  多方合力加強金融服務。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聯合省金融監管局等多部門,推出“三降三免一放寬”政策﹔向工信部推薦兩批“全國性重點企業”314家,融資需求346億元。

  依托“粵商通”解決企業訴求。自2月11日上線以來,省中小企業訴求響應平台訪問量達16000次,收到企業訴求980條,已處理576條。

  “此次疫情防控的背景下,廣東在支持企業復工復產方面做得不錯。”廣東省社科院教授丁力認為,廣東通過用專列、專車的形式接外省的務工人員返粵,把防控措施變被動為主動,多措並舉更加有效、有力地幫助企業復工復產。

  南方日報記者 王彪 李鳳祥 劉倩 彭琳 歐志葵

  實習生 黃敏璇 翁锜

(責編:陳育柱、胡葦杭)

關注我們

  •  
  •  
人民廣東人民廣東 粵港澳大灣區發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