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門:“愛心之城”盡顯溫暖底色 

2020年02月10日17:45  來源:江門日報
 
原標題:社會各界眾志成城“戰”一線,海外僑胞同舟共濟“鑄”大愛 “愛心之城”盡顯溫暖底色

  志願者對車輛與人數進行登記。 江門日報記者 朱磊磊 攝

  江門市中心醫院感染科大樓裡,醫護人員緊張有序地忙碌著,用其所學,護患者周全﹔高速出入口旁,交警們不辭辛勞,對出入車輛上的人員逐一進行體溫測量﹔城市、農村裡的大街小巷,志願者紛紛走上戰“疫”一線,或走街串巷開展宣傳,或上門入戶測量體溫,或為一線防疫工作者提供物資補給﹔人口密集的社區內,物管人員、社工們每日定時為居家隔離的住戶送上生活所需的相關用品,並提供細致周到的服務﹔提前復工的企業,馬不停蹄地加班趕工,為前線生產急需的防疫物資﹔身處海外的五邑僑胞們,心系家鄉,東奔西走為祖國籌措口罩等防護用品……

  他們,“沖鋒”在這場沒有硝煙的疫情防控阻擊戰中,用實際行動給寒風凜冽的冬天增添了一抹溫暖。

  江門,這座“愛心之城”,經過多年的培育和滋養,一顆顆深埋江門人心中的“愛心”種子早已生根發芽,結出碩果,在這場關乎全民的戰“疫”中筑起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奮戰一線

  他們是最美的“逆行者”

  “春節前疫情爆發的時候,憑借職業敏感,我意識到情況可能比較嚴重。當醫院招募第一梯隊醫護時,我毫不猶豫報了名。畢竟,我是一名黨員,要沖在一線。”鄭偉浩是市中心醫院ICU副主任醫師,1月29日上午接到命令后,他匆匆趕回家和家人吃了頓午飯,收拾行李后就到感染科支援了。為避免感染其他人員,感染科的醫護人員都住在留觀宿舍。“值夜班的工作強度大,碰到接診病患,常常忙到凌晨4時才能休息片刻,交班后也常因為太累,難以入睡,但還是要強迫自己休息,畢竟在這工作,對體能的要求比較高。”鄭偉浩說。

  “太暖心了!感謝你們!”2月4日傍晚,90多歲的孤寡老人伍婆婆看著社工送來的熱氣騰騰的飯菜,握著送餐員的手哽咽說道。“伍婆婆,感覺今天身體怎麼樣?飯菜合不合口味?”送餐員符春顏拿出測溫槍為老人測量體溫后,再次向老人了解其身體情況。前陣子,為強化疫情防控,蓬江區暫時關停13個“益食堂”長者飯堂。對於無法通過社區協助和鄰裡照護解決飯餐的長者,疫情防控期間,蓬江區居家養老中心的運營方恆愛社工組建送餐隊伍,為其上門送餐。從年三十到年初六,社工分別為7名長者送餐50多次,為有需要的孤寡、獨居長者送棉被100床。“現在是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如果我的付出能幫助到有需要的人,我覺得很值得。”符春顏說。

  疫情發生以來,蓬江巡警大隊安排各中隊輪流上崗,在蓬江區13個卡點進行治安管控和疫情防控工作。謝桂源是該大隊一名工作了27年的老巡警,1月30日輪到他值崗。“請停車,降車窗,接受體溫檢測。”在龍灣高速收費站出口疫情防控卡點,謝桂源舉起警示牌示警,截停車輛后便退到一邊,讓醫護人員上前檢測。一天下來,他需要重復無數遍這樣的動作。“過往乘客都很配合、體諒我們,我們盡力保障交通通暢,讓他們快點安全到家。現在每個人都在打仗,希望這場仗能早點打贏。”謝桂源說。

  面對疫情,我市眾多黨員、醫護工作者、交警、社工紛紛化身“逆行者”,奔赴疫情防控第一線,在這場戰斗中弘揚大愛精神和社會正氣。

  聞聲而動

  志願者爭當抗疫“排頭兵”

  今年63歲的陳衛平,不僅是一名有著30多年黨齡的四星志願者,更是抗擊疫情志願服務隊伍中較為特殊的一員。17年前抗擊非典時,由於表現突出,陳衛平受到江門市和新會區的雙重表彰,被授予“抗擊非典先進個人”稱號。17年后,陳衛平早已從一線退下,但她仍然在社會上繼續發光發熱。近期她主要負責接聽疫情咨詢和疫情舉報電話,同時還要為一些市民進行心理疏導。“因為退休前我一直從事醫務工作,掌握的醫學護理知識要比普通志願者多,所以就能更快上手。”陳衛平說,希望盡自己的綿薄之力,為社會做點貢獻。

  “保障每一名市民安全就是我們的責任,我志願申請加入疫情抗戰第一線,和交通運輸局全體人員並肩作戰……”1月28日,張世瑜等5名大學生志願者聯合寫下這份特殊的請戰書,送到了蓬江區交通運輸局,主動加入到“逆行者”行列。連日來,張世瑜等人奮戰在高速路口、汽車站場等一線,在各個防疫站點檢查來往車輛,仔細登記旅客的基本信息,核查是否有來自疫情源發地人員以及發熱人員,以便及時隔離觀察或送往醫療機構救治。

  陳衛平和5名大學生僅僅是我市廣大奮戰在抗“疫”一線志願者的縮影。

  疫情面前,愛心涌動。疫情發生以來,我市組建了抗疫防控志願隊,並組織基層黨組織、黨員干部及群眾志願者擔當防控疫情的“宣傳員”、排查防控的“防護員”、群眾健康的“守護員”,走街串巷、入組入戶派發防控疫情宣傳單張約367.5萬張、張貼海報90.5萬張﹔每日安排超過9600名志願者協助各鎮(街、區)把控主要出入口、檢測出入人員體溫、排查重點對象、消毒清潔,並發起“逆行者”志願者支援行動,為一線人員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援與后勤保障,彰顯志願者的互助擔當﹔每日組織近2000人次志願者協助開展隔離人員觀察值守、防疫管控宣傳等志願服務活動﹔組織律師志願者、心理輔導志願者及基層民警,組建攻堅小組,針對特別難開展工作的對象進行攻堅,落實相關人員集中隔離政策﹔組建心理輔導隊,深入社區安撫群眾,減輕群眾恐慌心理﹔為緩解醫療物資緊缺局面,開展“協助生產醫用口罩”志願服務行動,服務時長近4000個小時。

  據統計,目前全市1052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20多萬名志願者走進基層,開展文明實踐志願服務,成為聯防聯控、群防群治的重要力量。

  僑界涌愛

  五邑籍僑胞架起愛心“橋梁”

  祖國的疫情也牽動著無數海外僑胞的心。作為“中國僑都”,400多萬五邑籍僑胞遍布世界各地,疫情發生后,五邑籍海外僑胞竭盡所能拓展海外採購渠道、積極捐贈國內緊缺醫療物資,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著五邑籍鄉親的力量。

  1月27日下午3時,一批醫療物資從加拿大多倫多寄出,被緊急送往台山市人民醫院。“雪中送炭”的正是市僑聯名譽主席、多倫多江門五邑青年聯合會創會會長李景輝。“即使現在海外的口罩也很難買到了,但我們依舊希望能盡自己最大的能力來幫助祖國、幫助家鄉渡過這個難關。”李景輝說。

  1月29日下午,由巴西江門五邑青年聯合總會發動募集、從巴西空運而來的第一批醫療物資抵達新會區。這批醫療物資,由巴西江門五邑青年聯合總會副會長譚子超從巴西乘坐飛機帶回,歷經20多個小時。譚子超告訴記者,他原先就預訂了回新會探親的機票,於是把這批醫療物資同機帶回家鄉。

  智利時間1月31日,一架駛向中國廣東的飛機在聖地亞哥機場緩緩起飛,這其中裝載的是智利華僑華人籌集的一批醫療物資,這批物資到達廣州后將運往鶴山,這是智利鶴山同鄉總會專門為支持鶴山市疫情防控工作而採購的。

  疫情隔不斷僑胞們對“家”的牽挂,他們積極響應省、市、區僑聯的號召,多方籌措,在海外與祖國共同戰“疫”。我市僑務部門也積極聯動協調,及時向五邑籍海內外僑界朋友發出了捐贈倡議,引領廣大僑胞發揮愛國愛鄉、樂善好施、急人之難的優良傳統,助力抗擊疫情。

  疫情當前,彰顯僑鄉溫暖底色。如今,千千萬萬的抗“疫”戰士在一個個愛心滿滿的“五邑故事”中,傳播著“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精神,引領著江門崇德向善、行善立德的文明風尚。

  “愛心之城”江門的故事仍在繼續……(記者 傅雅蓉)

(責編:胡葦杭、陳育柱)

關注我們

  •  
  •  
人民廣東人民廣東 粵港澳大灣區發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