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恩康一線工人放棄休假,全力保障防疫物資供應。楊立軒 攝
凱普生物的值班員工為每一位進入廠房的人量體溫、噴酒精消毒。南方日報記者 蘇仕日 攝
華銀醫藥的技術人員對生產重要步驟嚴格把關。南方日報記者 何森垚 攝
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廣東吹響企業復工復產沖鋒號,確保今年高質量發展實現良好開局。廣東日前印發《關於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企業復工復產的若干政策措施》,從降低企業用工成本、減輕企業經營負擔等方面全力支持和推動受疫情影響的各類企業復工復產。
口罩車間“燈火通明”,試劑盒、醫療設備生產線高速運轉,制造企業抓緊做好全面復工復產前的各種防疫准備……南方日報記者走進廣東企業,直擊工廠車間裡的“戰疫”現場。各企業正在按規定積極做好應對疫情防控的各項工作,科學有序地推進全面復工。
廣州 康爾醫療、凱普生物
轉產滅菌型醫用防護服
一寸一寸,工人用雙手握住醫用防護服的針線口,隨著機器臂的左右反復擺動,近萬個針孔被完全封住,為醫護人員筑起“密不透風”的防線。這是廣東康爾醫療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康爾醫療”)醫用防護服的一線無塵生產車間,工人正分秒必爭。
從防護服、檢測試劑盒到農產品,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疫情,根據《廣東省人民政府關於企業復工和學校開學時間的通知》要求,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廣州五類特殊行業企業抓緊復工復產。各類防疫物資緊缺,全國都在激活潛在產能,康爾醫療就是其中之一。“密封條必須百分百封住近萬個針孔,防護服才能真正保護到一線醫護人員。”康爾醫療生產主管魯柏青正細致地檢查防護服,不敢有絲毫怠慢。
作為廣州市僅有的兩家具備GB19082-2009國家標准醫用一次性防護服生產能力的企業之一,大年初一,康爾醫療接到省工信廳要求:轉產滅菌型醫用防護服。“感覺到使命在身,無論如何都要把防護服給做出來。”康爾醫療董事長王翠紅在接到任務后,立即啟動了籌備工作。原材料採購、機器採購、工人招募、醫療產品市場准入申請……在廣東省開設應急物資快速審批通道的支持下,10天后,康爾醫療的無菌級醫用防護服正式開始生產。王翠紅說:“全面復工后,人員全部到位的話,我們每天的產能有希望突破2000件。”
在凱普生物,記者看到厚厚的雙層玻璃圍起了實驗室,身著白色大褂的科研人員穿梭於各類儀器前。為保証實驗室的無菌環境,凱普生物的樣本管理者通過對講機隔著玻璃,與室內人員“面對面”交談。短暫交流過后,兩人復又投入到檢測試劑盒的研制工作中。
近日,該企業宣布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核酸檢測試劑盒兩款產品(熒光法和測序法)研制完成,熒光法2小時左右即可出具檢測報告,已向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提出醫療器械應急審批申請。
汕頭 泰恩康醫藥
24小時生產 換人不停機
明亮的無菌車間內,口罩本體機高速運轉,三種不同材質的無紡布原料通過本體機自動疊壓、切割,再通過皮帶傳輸到點焊機自動焊接耳帶。不消一會,成片的口罩制作完成。身穿藍色防護服的工人在生產線兩端忙碌著,有的負責盯住機器的正常運轉,有的負責導料和收料,並及時檢查口罩邊沿有沒有被切掉、口罩留邊是否均勻,內置鼻梁條位置是否偏離等。
這是2月8日,汕頭市最大的醫用防護口罩生產企業——廣東泰恩康醫藥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泰恩康”)的車間場景。
泰恩康董事長鄭漢杰表示,疫情期間,部分外地員工無法提前到位,為保証生產,他們向外招收本地熟練工人,以老員工帶新員工的模式開展工作。在汕頭市政府的積極協調下,企業還新增了多台設備,部分原材料也得以保障。目前一線60余名生產人員一天兩班倒,保証24小時生產,換人不停機,口罩日均產量已經由28萬隻增加到30萬隻。
泰恩康生產車間主管李大妹春節放棄回老家饒平休假機會,與同事們奮戰在一線。雖然已經連續工作多日,但她內心十分堅定,“能夠讓一線的醫護人員多一道防線,就能夠減少一份危險﹔能夠讓人民群眾有多一層防護,就能夠增加一份安心。這樣,我們的辛苦就值得了”。
佛山 科達潔能
員工信息每日一報
“我們已經為短、中、長期防控做足准備,將從2月10日起復工。”廣東科達潔能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科達潔能”)副總裁、疫情防控指揮部總指揮周鵬說,將按照“錯峰復工、梯級復工”原則,加快完成從年前至今的積壓訂單。
科達潔能在所有門崗都配備了電子測溫儀,除了公司員工、供應商和政府防疫工作相關人員外,均不允許進入公司,體溫高於37.2度的員工一律立即送醫。穿過科達潔能門崗,服務組一部分進入廠區實地檢查,一部分來到臨時服務點核對文字資料,為第二天正式的區鎮聯合復工驗收做准備。臨時服務點設在科達潔能辦公樓大堂,這裡的空氣流通條件比會議室內更好。政企雙方坐在一起,認真查閱員工“一人一檔”等復工所需文件。目前,順德區對企業復工實行貼身上門服務,要求主動指導、現場審批,不用企業跑部門。
“參與服務科達潔能的這一組共有12人,從衛生、安監、防疫等部門抽調人手,還有區直機關為支援基層防疫專門下派的干部。”陳村鎮經科局常務副局長丘常青說。從1月26日開始,丘常青幾乎每天都要到一次科達潔能,剛開始主要抓疫情防控,現在還要幫助企業安全復產。
除了240名湖北籍員工,科達潔能將來自湖南長沙等4個城市的員工也納入重點摸查范圍。科達潔能在廠內設置了臨時隔離防護區,安置1月26日前從這些地區返回或有相關接觸史的員工。1月26日后,這些地區的員工全部按要求暫留當地。2月2日,科達潔能自主開發的“員工動態日報”系統上線。“全體員工每天都要定時上報個人情況,否則當天罰款200元,部門負責人連帶受批評﹔惡意瞞報者罰款2000元。”周鵬說。
復工后的防疫要求更加嚴格。科達潔能近期已從全球採購了超12萬隻口罩,以及消毒液、酒精、漂白水等約1.5噸消殺用品。此外,針對飯堂、宿舍等主要的防控風險點,科達潔能復工后將實行分餐、配餐、輪流用餐等制度。對於暫留湖北等地無法復工的員工,周鵬表示將確保其基本收入。
東莞 菲鵬生物
為體外診斷試劑造“芯片”
無塵車間裡,身穿白色工服、戴口罩的科研人員,用注射器吸取原料,注入一個個小方格中。而后將這些小方格排列整齊,推入專業儀器中。這些原料將用來生產新型冠狀病毒檢測試劑。2月8日,東莞鬆山湖菲鵬生物股份有限公司非常忙碌。大批新型冠狀病毒檢測試劑核心原料,從這裡生產出來,發往湖北、廣東等全國多個省市的檢測試劑制造商。
疫情期間,檢測試劑產品需求猛增。為了保障原料產品的正常供應,菲鵬生物成立應急小組,從大年初二開始,各條線70多名員工相繼趕回公司。
菲鵬生物執行副總裁范凌雲介紹,公司是國內規模最大的體外診斷試劑原料企業。“這種原料非常關鍵,就像體外診斷試劑的‘芯片’。”菲鵬生物的科研人員致力於優化診斷試劑原料,助力疫情檢測更快、更准、更便捷、更便宜。大疫當前,員工三餐都在公司吃,和疫情搶時間,熬夜攻關已成常態。
“目前使用的檢測試劑是液態的,需要冷鏈運輸,物流和儲存成本較高。”范凌雲說,他們正在研發凍干工藝,能實現常溫下保存和運輸,試劑穩定性會更好。
當下常用的分子診斷方式,需要約2小時才能出結果。菲鵬生物正在研發免疫診斷產品,在10到15分鐘就能快速給出初篩結果,及時發現感染者並隔離。兩種診斷方式配合使用,效果更佳。
梅州 華銀醫藥
生產周期從1周縮短至2天
凌晨1時,廣東華銀醫藥科技有限公司梅州產業園裡繁忙一片,工人正在挑燈夜“產”。“從除夕開始,我們就進入緊張的應急生產狀態,全力保障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的供應。”公司相關負責人陳耀明告訴記者,當前批次生產的測試試劑將會在24小時內送達廣州地區,供相關第三方醫學檢驗中心使用。
作為廣東省“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重點生產企業之一,廣東華銀醫藥科技有限公司主動進行研發,於1月13日開發出“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核酸檢測試劑盒(熒光PCR法)”,隨后全國眾多醫療機構均向公司緊急採購該產品。從春節休假到三班倒加班,從研發到日均產能約5萬人份,廣東華銀醫藥科技有限公司正在打一場復工復產硬仗。
“分裝好立刻送成品組裝室”“小樣檢結果出來了嗎”“馬上把這個成品送到質量部檢測”……凌晨3時,生產車間內,時鐘的滴答聲伴隨著繁忙的生產。
“按照以往的生產周期,我們平均需要耗時1周。現在特殊時期,我們優化了生產機制,縮短至2天。”特殊時期復工復產,對於公司的挑戰遠遠不限於人員和生產安排,還有生產原料。陳耀明說,疫情發生以來,梅州市各級各部門都有力保障抗疫一線防護物資需求、有效促進企業的復工復產。當前,在全面復工復產的號召下,公司已率先推出新型冠狀病毒核酸四重檢測試劑盒,助力全國防疫工作,將捐贈醫用試劑達到5萬人份以上。
●南方日報記者 熊程 吳擒虎
余丹 吳雨倫 譚超 李鵬程
柳時強 黃培強 何森垚
通訊員 鄺逸平
統籌:鄭佳欣 陳丹佳 彭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