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農業大學科學家:帶毒穿山甲樣本並非來自廣東

2020年02月08日13:01  來源:南方日報
 
原標題:帶毒穿山甲樣本並非來自廣東

  2月7日凌晨,華南農業大學(以下簡稱“華農”)發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研究攻關成果:在穿山甲身上發現的一種β冠狀病毒與人類感染的新型冠狀病毒的相似度達99%,表明穿山甲可能是新型冠狀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

  穿山甲是如何被科學家們“鎖定”的?找到中間宿主對疫情防控有什麼作用?本報記者獨家對話了3位科學家:華農獸醫學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沈永義,華農特聘教授肖立華,華農獸醫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馮耀宇。

  帶毒穿山甲來自哪裡?

  南方日報:成果中提到的“宏基因組”是什麼?

  沈永義:我們幾位科學家都是科技部重點領域創新團隊成員,我的其中一個課題是“華南地區主要野生動物攜帶病毒譜調查研究”。我們花了4年多時間,逐步建立了一個野生動物的宏基因組庫,目前收集了1000多個野生動物個體的宏基因組。

  所謂宏基因組,就是某個生物個體身上帶有的核酸片段集合,這些核酸片段可能來自野生動物本身,也可能來自野生動物身上帶有的細菌、病毒等。

  南方日報:當初為什麼要建這個數據庫?

  沈永義:SARS時期,尋找中間宿主果子狸花了很長的時間,教訓很深刻。我們因此建立了這個宏基因組數據庫,便於病原的溯源。

  這個野生動物攜帶病毒譜的數據庫是開放的,科學家們可以共享數據,也可以往裡面填充數據,有助我們更有針對性地尋找病源。

  正因為有這個數據庫,我們才能這麼快找到穿山甲這個潛在中間宿主。

  南方日報:科學家們是如何逐步“鎖定”穿山甲的?

  沈永義:我們從國家發布的信息中獲得了新型冠狀病毒的基因組序列,把序列拿到宏基因組庫中比對,最終在穿山甲個體的宏基因組中比對出與新型冠狀病毒高度相似的基因片段。

  由此,我們把目光鎖定在穿山甲身上,后面通過分子生物學檢驗手段進一步確認。

  南方日報:接受分子生物學檢驗的這批穿山甲樣本,來自哪裡?

  沈永義:我們要說明一點,這批穿山甲不是來自廣東,也不是來自某個特定種群。

  這些穿山甲樣本是我們從某些特定機構獲取的,數量不多。我們對樣本開展分子生物學檢測,有70%呈β冠狀病毒陽性,但這個70%的數字隻能起參考作用,不代表自然界中的穿山甲有七成帶病。

  實際上,在國內常見的中華穿山甲的宏基因組中,我們並沒有檢測出與病毒基因組高度匹配的序列,公眾不必過分擔心。

  南方日報:從穿山甲中發現的病毒與新型冠狀病毒有99%相似,意味著什麼?

  肖立華:從生物信息學的角度看,差異的1%可能不是十分重要,也可能影響很大,我們可以分析病毒的演化過程,繼續尋找規律,推測這些病毒的來源,找到他們之間的差異和關聯。

  為何中間宿主如此重要?

  南方日報:此前有其他研究團隊提出了水貂、蛇等其他可能的中間宿主,你們怎麼看?

  沈永義:學界普遍認同,新型冠狀病毒的源頭宿主是蝙蝠,但中間宿主還未有公論。人是怎麼接觸這些中間宿主的,目前還未明晰。

  中間宿主不一定隻有一種。比如SARS的中間宿主,除了大家都知道的果子狸以外,還包括好幾種小型食肉動物,只是公眾對果子狸認知度更高。

  我們沒有排除其他野生動物是中間宿主的可能性,接下來還要進行更多分析。

  南方日報:找到中間宿主,對疫情防控有何意義?

  沈永義:冠狀病毒要通過中間宿主才能感染人。SARS的源頭宿主是蝙蝠,但要通過中間宿主果子狸才能傳染人﹔MERS的源頭宿主也是蝙蝠,中間宿主是駱駝。中間宿主在病源和人類之間起到了橋梁作用。

  這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暴發在冬季,我們知道蝙蝠在冬季處於冬眠狀態,集中在山洞裡,直接感染人的可能性不大。因此,中間宿主可能是病毒的傳染源。如果傳染源沒有控制住,即便中間的隔離防護做得再好,疫情也很難被控制,容易出現反復。

  南方日報:檢測出病毒序列的穿山甲,本身發病嗎?會不會傳染人類?

  馮耀宇:這批穿山甲是一個特殊的群體,是有病症的。能否傳染人,我們目前還不明確,需要相關部門的進一步研究驗証。(記者 吳少敏 鐘哲 通訊員 楊志群 郭灼 劉毅新 陳芃辰)

(責編:胡葦杭、陳育柱)

關注我們

  •  
  •  
人民廣東人民廣東 粵港澳大灣區發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