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訪廣州市內確診病例涉及社區和場所

2020年02月05日10:06  來源:廣州日報
 
原標題:聽媽媽的話 把口罩戴好

  蘆荻街對發現病例的社區上門摸查、消殺,每天大沖洗。記者陳憂子攝

  發現疫情的麗楓酒店如今大門緊鎖。記者陳憂子攝

  海珠區南石頭街的社區加強做好小區公共空間的保潔、消毒工作。記者邱偉榮攝

  黃埔區雲埔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預防保健部負責人章哲強。記者何瑞琪攝

  華樂街消毒站的工作人員挨棟樓上門到樓道進行消殺。記者王燕攝

  社區挂上自制的標語。記者廖靖文攝

  社區控疫,刻不容緩。2月2日,廣州已開始公布確診病例涉及的小區或場所。為了更好防控社區疫情,本報3日起即派出多路記者,對這些社區進行掃描,並於4日起推出《防控全記錄》,記錄防控措施,普及防控知識。這些社區的經驗也是全社會的經驗,街坊鄰裡互學互鑒,做到社區防控無死角,就一定能打贏這場疫戰。

  荔灣文昌南路  

  老中醫免費煲涼茶給街坊

  2月4日,記者探訪了華林街道文昌南路和上下九麗楓酒店,了解疫情發生后當地的消殺和防控工作。

  記者在發生疫情的華林街道文昌南路某小區看到,兩名身著防護服的消殺隊員正在小區內噴洒消毒藥水。這是一個臨街的老小區,平時隻有一個大門供居民出入。現在,居住在小區內的居民小組組長譚慶華主動擔任起“守門員”,為每個進出大門的居民量體溫。

  譚慶華告訴記者,他是一位老中醫,“1月21日以后,我就在家門口為鄰居煲涼茶,每個進出的居民免費喝,並開始檢查大家的體溫情況。”

  1月28日上午10時,小區突然到訪了6名從外地返穗人士,他們自稱從重慶回來,但警覺的譚慶華立刻報告上級,並告誡6人不要走動,盡量待在家裡。盡管當天下午監測他們的體溫還正常,但到了1月29日再次檢測時,就發現了其中兩人發燒,立刻送醫治療,最終這兩人被確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其余4人則立刻送到區指定地點進行隔離,后來這4人中有1人發燒,也送醫治療並確診。

  街道相關消殺人員立刻對其住所進行消毒,並以其住所為圓點,100米的范圍內進行消殺。近期,他們每天也都派人前來消毒。

  華林街寺前社區居委會副主任劉慧懿告訴記者,因為居委主任親自為這6名返穗人士測量了體溫,目前正在居家觀察。她現在沖在一線,為居民做防疫宣傳,排查登記外來返穗人士。

  華林街黨工委副書記劉漢軍告訴記者,截至2月3日,全街累計開展排查登記20761戶,排查人員49738人,排查率100%。主動排查發現並轉運醫學觀察湖北籍來穗人員7名,發現並送醫院檢查9名,進行居家隔離34人。

  荔灣上下九麗楓酒店

  患者一到店即被隔離

  華林街黨工委副書記劉漢軍介紹,1月24日,上下九麗楓酒店接待了從武漢自駕而來的一家三口。相關民警和社區工作人員立刻上到酒店,對這三人進行體溫檢測,並要求他們不能離開房間,有任何需要向社區聯系。

  直到1月27日,這三人都出現了發燒的症狀,最終被確診,目前正在市八醫院接受治療。而與這一家三口有接觸的服務人員目前仍在酒店內進行隔離。記者在現場看到,目前酒店大門緊閉,被一根鐵鏈鎖住,不再對外營業。

  劉漢軍介紹,目前社區相關工作人員和當地派出所民警一直緊密合作,排查最近出租屋和酒店的外來人員狀況,並對他們逐一登記,還快速排查了在華林街辦理了居住証的湖北籍人員520人,同時創新方式、深挖線索,對轄區內非出租屋且不屬於酒店的公寓、網約房進行全面排查,“通過這種方式,我們成功排查出4名湖北籍人員,1人送醫學觀察。”

  “因上門排查的原因,我們自己的工作人員有5人不得不居家隔離。”劉漢軍說,在特殊時期,他們也不忘關懷轄區內的獨居老人,為他們提供生活保障。在排查確診人員后,還及時為被受影響進行居家隔離的家庭解決日常生活所需。

  越秀華樂街華僑新村光明路

  出入口監測 上門收集隔離人員垃圾

  昨天下午,記者來到越秀區華樂街華僑新村。從環市路拐入牌坊,就有工作人員示意記者停下來測量體溫和登記。華僑新村日前確診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個案,華樂街採取了多項舉措,在主牌坊、原道路、淘金路幾個主要出入口都設置了體溫監測點,“我們對開放社區人流量較少的出入口進行臨時封閉管理,盡量減少非小區住戶的進出。在小區主要出入口設置來穗人員報到、體溫檢測、社區服務的‘三站合一’監測點,積極開展社區防控服務保障工作。”華樂街道辦事處主任李勁說,華樂街此前已及時轉運3名確診病例和9名密切接觸者至指定集中醫學觀察點,配合區疾控中心對患者住所及外環境進行全面徹底消毒。每天對全街道公共區域進行消殺。

  華僑新村光明路既有別墅小院也有多層樓房,記者採訪時碰到華樂街消毒站的工作人員挨棟樓上門到樓道進行消殺。“這是1:60的次氯酸鈉消毒液,比酒精效果更好。”消毒站站長柯運芳說,每天對病例小區周邊100米半徑范圍進行樓道、公共區域消殺,其他區域則輪流消殺。

  對於居家隔離的居民,華樂街落實社區工作人員每日與居家隔離人員電話溝通措施,發動物業公司、周邊鄰居、熱心居民等群防群治力量加強監督。引導居家隔離人員在線購買生活物品,及時協助其做好生活物資保障工作。街道環衛隊在做好必要防護的前提下,每日定時為居家隔離人員上門收集處理生活垃圾,使居民安心在家隔離。

  “杰倫說聽媽媽的話,把口罩戴好”,在華僑外國語學校門口,記者看到這樣的標語。李勁告訴記者,根據社區主干道、學校周邊等不同場景、不同人群,華樂街自己創作制作防疫橫額標語,以更“接地氣”的方式發動居民自覺落實自我防控工作。同時,社區工作人員通過微信群、張貼宣傳單張、短信群發、電話提醒等方式,全面動員居民群眾通過“穗康”小程序申報健康情況,加強疫情防控指引、日常家居消毒等疫情防護知識的宣傳,勸導居民戴口罩、不聚集、盡量不出門,扎實建立居民健康檔案。

  海珠保利花園

  制定疫情防控信息日報

  海珠區南石頭街保利花園為應對疫情,日前制定了疫情防控信息日報,及時加強與小區業主、居民的溝通聯系。

  記者昨日在保利花園發現,這裡的社區保安已經戴上了口罩,並對進出人員嚴格核查。

  目前,保利花園物管公司對公共區域大堂、電梯、兒童游樂設施、公共健身器材等進行日常消毒。對於自湖北返穗未滿14天的小區居住者實行居家隔離,監測其健康狀況,並由社區居委會聯同物管公司、黨員志願者等協助被隔離的住戶解決生活購物問題,配備消毒用品等。

  社區居委會、物管公司通過線上、線下及時加強與小區業主、居民的溝通聯系。保利花園物管公司除設立樓宇管家外,還制定了疫情防控信息日報,包括疫情動態、鄰居行程動態、物業人員動態、每日疫情防護動作、協助電話等。

  社區、物管對於行動不便的居民進行上門宣傳,確保防護宣傳覆蓋到位,鼓勵居民和來穗人員通過“穗康”小程序主動申報本人14天內離、返穗情況及健康狀況。

  保利花園的社區居委會主任宋冠鋒組織黨員服務突擊隊,再次對居民就個人防護、家居消毒等加強地毯式宣傳,提高居民的自我防護意識。“我們希望居民都能加強自我防護,看好自家門,管好自家人,通過‘穗康’小程序做好健康情況申報,同時幫我們一同留意是否有近日從湖北來穗的人員,向社區居委會報告,以助於我們做好相關人員健康情況監測。”宋冠鋒說。

  黃埔夏港街藍玉五街

  小區垃圾分類點增設防疫口罩專用垃圾桶

  當黃埔區龍湖街幸福譽小區發現疫情后,“嚴防死守”成為關鍵詞。龍湖街道辦事處、社區居委會、小區物業等單位及時了解患者及密切接觸者近期的行動路徑,對相關區域進行著重消殺。

  由於患者家屬也進行了隔離,心理疏導和生活保障變得很關鍵,一方面,工作人員要為他們樹立信心,另一方面,隔離家屬提出有哪些需要採購的瓜果蔬菜、生活用品,也及時採買,保障他們隔離的正常生活。

  現在,小區的每個電梯按鈕盤放置了供居民按電梯時取用的抽紙,小區每個出入口設置體溫檢測點,並配備酒精洗手瓶,為居民提供手部消毒。

  社區的管控也更加嚴格。以前,小區的車輛出入口是自動上落閘。這一功能早在1月24日起就已關閉,每個入口都是“逢車必查,逢人必檢”。社區還對湖北籍人員進行專訪造冊,對近期往返湖北人員勸導隔離,並每日進行跟蹤隨訪。發揮群防群治力量,發動居民自報及鄰裡近期來往湖北情況及健康情況,對上報線索查訪造冊。

  夏港街藍玉五街也出現了確診患者情況。小區物業預約上門為隔離戶清運生活垃圾,定期做好門前屋后及電梯樓道等公共場所清潔消毒,切實做到隔離不隔情。

  值得關注的是,面對日益增多需要處理的防護用口罩,街道在所有小區垃圾分類點增設防疫口罩專用垃圾桶,引導居民將已用口罩進行單獨分類,減少二次污染的可能性,同時對轄內的科技園、藥店、商鋪、農貿市場等公共區域進行全覆蓋、無死角的專業消殺。

  從化新雍麗酒店

  周邊學校小區嚴格限制進出

  昨天,記者來到從化區首例確診患者住過的新雍麗酒店採訪。酒店大堂緊鎖,側門強制封閉,連小角門也被封死后路,門口貼出停業通知,聯系電話沒人接聽。

  沿著酒店繞行一周,記者發現如鐵桶一般已經全部封閉,隻有酒店一角,僅開著一扇小門。角門內環境有點悶,戴了口罩依然可以聞到消毒水味。酒店大堂對面的大街上,人員流動不多,其中相當一部分是執勤的工作人員以及穿防護服的消毒人員。1月31日,市區兩級疾控中心對新雍麗酒店內部進行了全面消毒。從化區疾控中心透露,疫情發現后立即對酒店內的門把手、門鎖、按鈕、水龍頭等物品,用含氯濃度為1000mg/L的消毒劑深度消毒﹔對酒店內部的1800m3空間,包括大堂、通道和電梯等,用含0.5%過氧乙酸進行了空氣消毒。

  與酒店一路之隔的小學還在停課。有位工作人員正在噴洒消毒劑,他告訴記者,疫情通報后,小學有人24小時值守。記者聯系到小學的負責人鄺校長,他表示,整個春節期間學校都有人員值守。“每天有物管中心派來的工作人員進行消毒,上下午各一次,消毒范圍包括校園操場、教室、功能室等。

  酒店隔壁的住宅小區,兩天前關閉了后門,前門有保安值守,見到記者的第一反應是量體溫。“業主有事進出得登記,陌生人員和車輛請回!”保安人員鐵面拒絕了記者進小區採訪的要求並告訴記者,絕大部分業主和附近居民都表示理解,並且遵守。在住宅小區,記者還看到貼出的一張通知,提醒從湖北或者其他疫區返回的居住人員必須詳細登記。

  酒店附近的藥店已恢復了供應,店內店員有的在教街坊用手機預約購買口罩,有的告訴大家門店預約的方法:“廣藥的口罩每天每個店800個,政府會組織投放到店裡,每天早上8時,請大家來取號,下午我們來發。”店員反復提醒:“全部都會放出來,不囤貨。”

  增城中海城市廣場

  邀請疾控專業人士培訓消殺技術

  荔城街中海城市廣場是增城區首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居住地。疫情發生后,增城區荔城街組織社區、物業、居民等多方參與,在小區停車場出入口和居民出入口設崗24小時排查,對小區電梯、樓道和花園等區域進行全方位消毒,共同加強中海城市廣場小區防控工作。1月26日,增城區疾控中心在該患者隔離后,立即到其住家開展終末消毒工作,同時連續兩天(1月27日、28日)對該小區所有公共走道、停車場、游樂場、電梯、樓梯等使用含氯消毒劑進行噴洒消毒,消毒總面積約1萬平方米。

  應小區業主以及物業管理公司邀請,疾控中心疫點消毒組在該小區召開了關於新型冠狀病毒家居預防性消毒講座,對小區物管人員進行消殺技術要點的培訓,並現場向小區物業管理公司贈送含氯消毒劑(泡騰片)兩瓶,用於日常小區公共區域消毒使用。

  疫情發生后,小區實行“封閉式”管理,在小區停車場出入口和居民出入口設崗,24小時排查出入的人員和車輛,做到排查不漏一人。在小區門口,記者看到,進出小區的居民都需要測量體溫,不發燒才能順利通行。對於外來的人員,在測量體溫的同時,還要做好排查登記。小區居民陳女士告訴記者,過年以來小區門崗就增加了體溫測量,雖然出入比以前麻煩了,但疫情當前,確保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此外,街道辦、社區、醫院工作人員還上門對每一住戶進行體溫測量排查,並宣傳防控知識。工作人員在全小區所有電梯、樓道張貼防控宣傳單張,做到防疫知識宣傳全覆蓋。

  及時向業主發布疫情發展動態

  由街道辦和社區工作人員成立工作小組,每天加強與業委會溝通,及時向業主發布當天的工作情況和疫情發展的動態,逐步消除業主的恐慌和焦慮。同時勸導業主近段時間如無必要均採取居家隔離措施,降低感染風險。

  小區平日也加強了公共區域和個人消毒工作。由荔城醫院對小區電梯、樓道和花園等區域進行全方位消毒。由街道辦組織社區、小區物業派發消毒液給小區居民住戶,引導住戶做好個人消毒防護。

  番禺大石街名倫花園

  為隔離人員建微信群一對一服務

  昨日,記者來到有確診病例發生的番禺區大石街名倫花園探訪,了解到該小區各項疫情防控措施完善、貼心周到,對於處於居家隔離中的人員更是提供“一對一定制服務”,健康服務小分隊每日兩次上門醫學觀察(測量體溫),黨群先鋒服務隊提供代送快遞、上門收垃圾、免費送餐等服務。

  上午10時30分,記者來到名倫花園大門門崗,保安人員走上前給記者測量體溫,測完體溫后,記者正欲進入小區,卻又被叫住,保安詢問起記者是否有湖北接觸史、近期有沒有去過外地等一系列問題,完成登記、確認條件符合后才允許記者進入。“請包涵,這是我們的工作規定。所有進入的人員都要經過這些程序,這是為了讓大家都放心。”保安解釋道。

  記者看到,小區內走動的住戶並不多,更多的是物業方工作人員在收運垃圾、噴洒消毒液,還有一兩名身穿綠馬甲的網格員、黨群先鋒服務隊人員在忙著幫隔離住戶送快遞、收垃圾袋,“因為涉及到消毒需要,快遞一律不允許進入小區,隔離人員的快遞由我們代送上門,業主可下樓自取。”

  一對一建立微信服務群

  大石街富庭社區黨委書記牟晨介紹,名倫花園共有604戶,小區有湖北籍人員32人,目前小區有居家隔離人員共有7戶21人。“小區的防控措施主要有大喇叭廣播、加強健康知識宣傳,物業方一天四次消毒,加強出入人員管理,設置廢棄口罩24小時收集處,與居家隔離人員一對一建立微信服務群,黨群先鋒服務隊提供代送快遞、代收垃圾、免費送餐等服務,解除他們的后顧之憂。”

  記者跟隨健康小分隊來到某家隔離戶探訪,開門后該住戶4人戴著口罩依次排隊進行體溫測量。工作人員蹲下身為小男孩測量體溫,還關心地詢問“沒有什麼不舒服吧”,小男孩搖搖頭。門外的牟晨很關心地“喊話”詢問起這一家人:“社區網格服務做得夠不夠?有什麼需要就在微信群裡喊我們一聲。”“夠!夠!”“辛苦你們了!”屋裡剛剛測完體溫的兩位老人回答。

  據了解,大石街富庭社區現有居家隔離戶17戶,強制隔離戶15戶。“我們採用一戶一個微信群的方式組建了32個微信群,每個微信群我都加入,同時還有社區居委人員、物業人員、網格員、社區民警、黨群服務先鋒隊人員在群裡,隔離戶一提出需求,我們馬上響應。”牟晨表示,“一戶一群”的方式滿足了隔離住戶的不同需求,也最大限度地保護了他們的隱私。

  花都自由人花園

  物業網上學會電梯放紙巾

  在小區確診一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后,花都區衛健局、區疾控中心等相關部門第一時間將患者送往區人民醫院就醫,該戶密切接觸者均隔離進行醫學觀察,同時,組織開展了對疫點全覆蓋式消毒處理。

  小區所在嘉匯社區黨支部帶領黨員干部組成4人小分隊,每天入棟入戶,對疑似感染的重點住戶測量體溫、排查疫情,積極宣傳疫情防控知識,重點對自由人花園疫情確診戶所在的樓棟業主開展一線排查,並對其進行為期14天體溫監測跟蹤。嘉匯社區黨支部書記鄧敏告訴記者,截至目前,整個嘉匯社區內共排查約2200人,其中湖北籍208人,出現體溫異常5人,均已做好隔離工作。

  為更好地防控疫情,小區物管單位積極配合相關部門做好全面消毒消殺工作。小區物業總監梁瑩表示,春節期間小區每天進行清潔,疫情發生后,工作人員加強了對車庫、大堂、電梯橋箱等重要區域的消殺工作,小區內的健身器材等公共康體設施每天都進行消毒和清潔。

  在自由人花園小區門口,行人出入口已從原來的2個減少到1個,車輛也隻保留了出入口各1個。在小區門口安排專人對進出的人員進行體溫測量,並做好相關的信息登記工作。雖然出入口減少了,但為了更人性化管理小區,物業並沒有完全禁止“三送”人員進入小區,小區內每天都會有外賣員、快遞員等“三送”人員進出,如果碰到大型快遞、桶裝水等較重的物品,門口的工作人員會對其進行全身消毒,最大限度保証業主的安全。

  “除了常規的消殺工作,我們還經常在網上學一些有用的小區防疫手段。”梁瑩表示,物業公司不斷完善小區防疫的方式,採取一些實用的小妙招來提高防護水平。在公共區域放置紙巾就是物業學到的妙招之一。記者見到,在小區電梯內立著一包紙巾,專門給坐電梯的業主擦拭電梯按鈕,以此減少業主在電梯內接觸到有害病菌的風險。

  除了消殺和摸排外,安撫居民的情緒也至關重要。鄧敏介紹,出現疫情之后,社區印制了居家消毒指引、《致花都市民朋友的一封信》等相關疫情防控的宣傳資料給業主。他們還會跟社區醫生一起入戶,了解疫情樓棟居民心理情況,告知居民不要恐慌並做好自我防護。

  花都新華街麗雅社區

  突擊隊每日巡邏 樓長宣傳排查

  新華街麗雅社區的賓館新村發生疫情后,患者第一時間接受隔離治療,區疾控中心對患者住處及小區內所到區域進行消毒,其密切接觸者已到政府指定地點進行集中醫學觀察。

  記者了解到,賓館新村是麗雅社區內一個老舊小區,沒有物業小區管理、樓棟較為分散等問題,成為小區開展疫情防控工作的難點。

  在賓館新村的南門,隻能見到零星幾名業主出入,門口貼著禁止通行的告示,告知車主必須走北門接受體溫檢測才可進入小區。“小區的主要出入口為南門和北門,但由於小區22棟樓較為分散,存在其他零散的出入口,這也給疫情防控帶來困難。”麗雅社區居委會主任曾惠康告訴記者,為了加強小區疫情管理,社區動員抗擊疫情突擊隊隊員進行每日巡邏和宣傳,對新華轄區所有湖北籍的來穗人員進行全面核查跟蹤。

  為了加強疫情防控,社區每天派10幾名突擊隊成員在賓館新村小區內進行巡邏,並上門開展排查和宣傳,同時,在小區門口安排專人把守,對進入小區的居民進行體溫檢測。據介紹,截至2月3日,新華街32個社區通過發動轄區黨員干部、退役軍人、優秀青年及群眾骨干等人群組成抗擊疫情突擊隊開展了地毯式摸查,累計走訪7萬戶,派發張貼宣傳資料15萬張。

  樓棟分散、居民防控意識不強,給小區的疫情宣傳帶來了一定的阻礙。麗雅社區日常的線上宣傳與排查通過樓長來發動,以此加強限制外來人員出入、外來人口監測、科普宣傳等方面的工作力度。曾惠康表示,每位樓長在該棟樓的居民產生,他們平日裡積極參加社區舉辦的活動且和居民關系較好,這大大提高了疫情防控的宣傳和排查效果。據介紹,通過線上線下的全面排查,截至目前賓館新村總共排查514戶1581人,其中湖北籍12人,未出現體溫異常的情況。  

(責編:王楠、陳育柱)

關注我們

  •  
  •  
人民廣東人民廣東 粵港澳大灣區發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