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遠連樟村打造鄉村振興示范樣板

2020年01月20日16:51  來源:羊城晚報
 
原標題:昔日貧困村 今天變“網紅”

  2020年1月18日,廣東英德連樟村“鄉村春晚” 現場。

  廣東英德連樟村新貌。

  寒冬臘月,在廣東省清遠英德市連樟村的油菜花地裡,一批又一批游客已經提前來賞花“打卡”。近三年來,連樟村作為廣東脫貧“先驅”,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子的公交車通了,迎來絡繹不絕的都市人﹔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建成了,農作物收獲豐碩﹔返鄉青年開辦農家樂餐廳,一桌桌農家菜陸續開席……一幅幅村美民富的畫卷在連樟村徐徐展開,這條昔日凋敝的山區貧困村已變為名副其實的“網紅”村。

  1月18日,2020年連樟村“鄉村春晚”系列活動在連樟村舉行,活動展示了連樟村在脫貧致富工作中取得的成績,村民們提前慶祝豐收年。而作為全國首個“5G村”,本次活動還在多個網絡平台同步直播,吸引了588萬人次在線觀看。

  一場“村晚”唱響鄉村美

  今年是連樟村首次舉辦“鄉村春晚”,晚會中,連樟村村民們用歌舞、民俗戲劇等節目形式展現了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精神風貌,寄托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美好願景,引來陣陣喝彩。

  “特別自豪!春晚很有過年氣氛。村子的變化非常大,簡直就是一天一個樣,村容村貌變漂亮了,很多像我這樣的外出務工人員都回鄉創業,一家團圓。”陸秀媚是連樟村舞蹈隊隊長,她介紹,舞蹈隊現已有50個成員,2019年,清遠市婦聯和連樟村結對共建,專門安排老師教舞蹈隊排練舞蹈,“希望以廣場舞為引子,讓更多婦女走出去交流互動,取長補短,發揮婦女在家庭的帶動作用,提振精神面貌,促進家庭文明建設。通過弘揚優秀家風,帶動好村風、好鄉風。”

  除了精彩的春晚表演外,當天還有“我為家鄉做件事”返鄉青年公益集市,包括寫春聯、為村民們免費拍攝全家福等活動。

  連樟村支部書記陸飛紅表示,舉辦此次活動旨在回顧、展示一年來連樟村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取得的階段性成效,展現連樟村作為廣東鄉村振興的典型代表,在破解城鄉二元結構中發揮的先鋒示范作用。同時,激發村民脫貧致富的斗志和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勇氣和決心。

  當天下午,連樟客廳內還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黨課。碧桂園集團黨委與連樟村黨總支部開展村企黨建共建主題黨日活動,黨員們以“牢記囑托 感恩奮進”為主題共同學習。

  連樟村下轄周洞、七坑、根竹坪等17個村民小組,共有482戶2225人。過去,由於地處偏遠山區,村裡山多地少,靠人均不足半畝的水田難以維持生活,集體經濟匱乏,長期處於貧困之中。

  現在的連樟村,樓房整潔、道路環村、產業多樣、環境優美,每到節假日,前來游玩的城裡人絡繹不絕。2018年,連樟村獲得了“中國最美村鎮鄉風文明獎”,位居“英德市十大最美鄉村”評選網絡投票首位。

  勞動力返鄉共同謀振興

  過水汀步、連樟碧道、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鄉村振興學院、連樟客廳……蓬勃發展的連樟村不僅驚艷了游客,還吸引了不少中青年人返鄉創業,共同參與脫貧攻堅工作,助力鄉村振興。18日活動當天,在“我為家鄉做件事”返鄉青年公益集市上,他們各自發揮才藝,希望讓更多人了解家鄉,為家鄉的發展出一份力。

  集市上,陸秀媚的酸甜蘿卜贏得了游客的贊譽。去年,她主動報名參加碧桂園的粵菜師傅培訓班,學習烹飪的本領,希望未來能在家鄉開農家樂。

  連樟村的媳婦傅雪珍在去年3月和丈夫毅然辭去工作回村,在碧桂園援建的商業街裡做起小生意,賣自產的麻竹筍干、百香果等土特產。借助微信平台,她還在朋友圈賣貨,讓更多人認識連樟村。

  陸志光、陸雄暉父子倆原本在英德市做茶葉生意。但為了助力連樟村的發展,他們在2018年選擇回家,承包了碧桂園援建給村集體的“農家樂”餐廳。剛起步時,生意不好。但在社會各界的幫助下,連樟村發展鄉村旅游經濟,餐廳生意越來越好。

  今年50歲的低保戶陸奕和,家中有6口人,妻子患精神病,生活不能自理,醫藥費用支出較大﹔父親年邁體弱,孩子又尚在上學,他是家中的唯一勞動力。

  “因為家中的大小事務牽扯不能外出打工,以前我隻得在村裡種幾畝田,上山砍柴賣,再靠親戚的幫助和打零工勉強維持生計,生活過得很艱苦。但現在在家門口就能解決就業問題,日子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陸奕和告訴記者,他2018年在碧桂園的大棚蔬菜種植基地承包了3畝地,一年下來,蔬菜種植基地收入接近3萬元。2018年,他還向英德農村信用社申請到了5萬元財政貼息貸款,包下了60多畝的竹山種植麻竹筍。在連樟村村委會的幫扶下,陸奕和每天晚上堅持學習,還主動考取了電工証。

  “農忙之余,我在連樟村鄉村振興學院做安保幫補家用。加上大女兒出來工作了,小兒子考上了本科,二女兒考上了大專。現在,算上大女兒工作收入,去年家庭收入預計在10萬元左右,我們家在這麼多年來有了第一筆存款。” 陸奕和說。

  產業扶貧輸血更造血

  產業興則鄉村旺。在碧桂園連樟村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記者看到許多村民實現在家門口就業。

  村民陸國建夫婦上有老下有小,日常隻能靠打零工維持生計,收入很不穩定。得知現代農業示范園提供免費農業技術培訓后,他們立即報了名,想學習新型農業種植技術。經過一個月的培訓,他們掌握了全套先進的農業種植栽培技術,現在負責園內4號大棚櫻桃番茄的日常管理工作,夫婦二人每個月收入超過6000元,比過去增長了近十倍。“從傳統農民變身新型職業農民,不用背井離鄉外出打工,我們很幸福、很滿足!”

  2019年5月15日,碧桂園連樟村現代農業產業園項目正式奠基。3個月后,一片普普通通的農田變身成了一個現代化農業科技示范園。園區總佔地面積74畝,11棟荷蘭弧頂溫室大棚鱗次櫛比地坐落在園區內。

  據連樟村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的負責人何為介紹,園區溫室大棚引進了荷蘭騎士水肥一體化系統及智能環控系統,每一個溫室棚內都配置一個智能小型氣象站,光照、濕度、溫度、二氧化碳濃度等都可實現自動監測。除新型溫室大棚外,園區水肥一體化控制中心、智能灌溉系統、物聯網自動控制系統、農產品分揀包裝中心以及冷庫等一應俱全。不僅節省人力、提高產能,還實現了水肥循化再利用,減少農藥的使用,確保產出的農產品綠色天然。

  “扶上馬、送一程。”何為用這個形象的比喻來形容他正在做的事業。“這個項目的建設初衷就是希望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的有效銜接,也是破解城鄉二元結構的典型示范基地,幫扶連樟村打造一個可造血、可持續的產業業態,形成良性循環。”

  據了解,為了幫助連樟村村民摘掉“貧困帽”,碧桂園組建專職扶貧隊進駐連樟村,推進各項扶貧舉措。按照“4+X”幫扶模式,以黨建扶貧為引領,與村黨支部進行結對共建﹔以產業扶貧為抓手,引入農家樂等業態,設立產業發展基金,支持發展麻竹筍、紅薯等基地﹔以就業扶貧為試點,將家政、電工培訓開設進村﹔以教育扶貧為助力,資助貧困學子完成學業﹔開展村容村貌人居環境整治和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廁所革命”,發展鄉村旅游等。

  如今,連樟村以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鄉村振興綜合示范區為主要平台,構建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體系,推進產業扶貧,已全面幫助村民摘掉了“貧困帽子”。截至2019年底,連樟村54戶貧困戶全部實現脫貧目標,有勞動力貧困戶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3125元,同比增長11%。(文/羊城晚報記者 呂楠芳 實習生 李可兒 圖/羊城晚報記者 宋金峪)

(責編:陳育柱、胡葦杭)

關注我們

  •  
  •  
人民廣東人民廣東 粵港澳大灣區發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