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AI在广东多家医院“入职”

2025年03月01日10:39 | 来源:南方日报
小字号

“如果有人带着DeepSeek开的药找你看病,你会怎么办?”当席卷千行百业的AI浪潮涌入医疗领域,这一问题也成为行业内讨论的热点。

这个早春,DeepSeek已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等多地医院的检验医学科、病理科、健康管理中心落地,成为科室的“新员工”。

“AI医生”真的要来了?在这场由人工智能引领的变革中,医疗流程将如何重塑,给医患关系带来哪些新挑战?

为传统智慧化医院带来变革

放眼全国,DeepSeek已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多地医院落地,在对数据依赖度较高的科室投入使用,成为了科室的“数据分析师”。

“您好,我是小悦医生,很高兴为您服务!”不久前,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启动DeepSeek本地化部署,推出“小悦医生”AI智能体。“小悦医生”构建了院内知识库,提供在线咨询、智能导诊、辅助诊断、健康管理等服务。

凭借过人的深度思考和推理能力,以及低成本、开源等特点,DeepSeek在广东多家医院“安家落户”。

在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下称“南医五院”),检验医学科、病理科等科室饮了“头啖汤”。南医五院检验医学科主任孙武平介绍,不管是血液、尿液,还是基因检测,DeepSeek都能高效筛选和分析数据。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则打造了智能体检报告解读系统。该系统依托DeepSeek大模型,能够自动精准识别体检报告中的各类异常指标,并迅速生成通俗易懂的解读建议,准确率高达98%。

“DeepSeek的出现,给传统智慧化医院带来了新的变革。”南医五院副院长徐晓武说,下一步,医院计划在影像诊断科、药剂科等科室尝试运行。

未来,医院管理者还将探索在智能导诊、辅助诊断、病历质控、影像分析、医院管理等多个医疗场景中的应用,以提升诊疗效率和服务质量。

大模型仍未达到专业标准

AI在医疗领域的应用,靠的是强大的数据库。如何既保护患者数据安全,又提高诊断的正确性?

目前,医院在接入DeepSeek时,基本都把大模型部署在医院内部服务器上,避免了数据在云端传输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安全风险。

保证了安全,也并非能直接拿来用。“聪明”和“迅速”是AI的典型特征,但AI并不能与正确画等号。

与其他场景的咨询对话不同,医疗领域对“AI幻觉”的容错度低。因此,人就成为了判定对与错的关键。

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广东工业大学智能信息处理研究所所长谢胜利认为,医疗AI大模型要保证医学数据的准确、全面、多样,提高算法的可靠性,严格验证大模型诊疗的准确性,提高模型的可解释性。

“虽然AI大模型很聪明,逻辑也很强,但还不够专业。”孙武平坦言,要通过持续训练,使其成为一个更专业的模型,才能更好地服务临床工作。

“医学界应当达成共识,明确公认的医疗AI大模型问答标准,并以此来训练大模型,限制AI在特定方向上作答。”巨深智能科技董事长、科大讯飞前高级副总裁杜兰建议。

人始终是医疗行为的主体

其实,早在DeepSeek爆火之前,AI就已经深度融入医疗领域。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下称“中山三院”)发布智慧医院应用“手术非常准”小程序,能够精确到每个医生的手术情况,并综合术中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手术难点,精准预测手术进展。

在罕见病领域,人工智能能发挥更多作用。广东省人民医院肿瘤医院副院长王坤说,当前,罕见病由于种类多、症状表现多元,医生对其认知不足,容易误诊、漏诊。而罕见病诊疗AI大模型,通过学习海量数据,输入患者相关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能帮助医生快速锁定病种。

事实上,似乎拥有超能力的AI只是辅助工具,并没有处方权。

早在2022年,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局就发布了《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试行)》,明确处方应由接诊医师本人开具,严禁使用人工智能等自动生成处方,其他人员、人工智能软件等不得冒用、替代医师本人提供诊疗服务。

“人始终是医疗行为中的主体。”广州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招展奇说,“严禁使用人工智能等自动生成处方”也是制度上的进一步明确。“像开具处方、决定治疗方案这种事情,还是需要由人来决定。”

红线已划定,但挑战却无法回避,新变化也给微妙的医患关系增加了新变量。招展奇介绍,当DeepSeek成为了患者的“锦囊”后,他们就诊前,会使用AI先问诊,如果医生的意见和AI不一致的地方,就会质疑医生,“如果不正确使用AI,可能也会加深医患间的矛盾。”

也有一些人不担忧。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肝胆外科副主任蒋小峰认为,人工智能会倒逼医生更新自己的知识库,成为专业助手,但对于复杂病情的综合判断,以及面对面的人文关怀,AI是无法替代医生的。在他看来,医生和AI并非替代关系,而是合作伙伴。

中山三院副院长杨钦泰认为,AI时代,医生找好自己的“硅基搭子”(人工智能),让它全方位赋能,为医疗注入人文关怀,就不容易让AI所取代。

南方日报记者 汪祥波 吴雅楠 黄锦辉

(责编:宁玉瑛、张永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