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广州|市人大代表蔡清伟:引导开放工商业需求端新型储能应用场景

人民网广州2月23日电 (王雅蝶、实习生姚沅君)数据显示,目前至少已有2.5亿中国用户在积极拥抱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2月20日,广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召开。会议期间,多位人大代表围绕推动科技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等建言献策。
摄影、制图:王雅蝶、实习生姚沅君(部分海报元素由AI技术生成)
创新没有止境、创新引领未来。近年来,广州在科技领域加大投入,助力高质量发展。在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中,广州将绘出怎样的创新版图?围绕工商业需求端新型储能应用场景,广州市人大代表,广东广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级工程师蔡清伟提出“金点子”。
蔡清伟表示,近年来,为推动实现“双碳”目标,我国出台多项政策文件、指导意见和管理办法,体现政府的决心和信心。同时,国家在发展新型储能经济方面提出了更高更长远的要求,发展新型储能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
蔡清伟分析,就广州市而言,整体产业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传统“三高一低”产业仍占较高比例,亟待转变建立在化石能源基础上的工业体系以及依赖资源、劳动力等要素驱动的传统增长模式,新兴市场有待进一步激发,供给侧与需求侧都要不断改革,才能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我们经过研究及广泛的社会调研发现,‘双碳’战略与新型储能经济发展相得益彰,新型储能经济既是经济提质增效的新变量,也是经济转型增长的‘新蓝海’,更是助力落实‘双碳’战略的有力支撑。为此,建议广州市积极推进新型储能产业发展、引导开发工商业用户新型储能应用场景联动发展,围绕‘双碳’目标,实现双轮驱动,协调发展。”蔡清伟说。
具体而言,需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同时发力。
一是供给侧,发展新型储能装备制造业,运用数字化技术推动数字能源体系建设,包括发电、输电、储能、用能管理、用料管理,实时监测产能效率和碳排数据,提升供给侧节能节料效果。
二是需求侧,提倡引导楼宇、工厂、园区从“投建营”全周期应用新型储能技术装备,降低用能成本,优化过程控制,降低碳排放。
三是固碳侧,建设碳足迹监测追踪系统,实现碳生产、传输、消费全链路的追踪监测分析;进行碳排放与碳达峰趋势分析,以及区域及行业碳排放全面监测追踪。短期内以“单位GDP能耗”和“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双控举措为抓手,压减高碳排放行业产能和产量。长期以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通过产业流程低碳改造,全面转向低碳技术路线,以更多采用碳排放强度低的原材料代替高碳原材料为目标。
“综上所述,建议广州市发改、工信等部门协调做好‘双碳’战略与新型储能经济发展的统筹规划,加强宣传引导,完善政策体系,为广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蔡清伟说。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