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从“源头”到“龙头”,打通供水服务“最后一公里”

宁玉瑛
2025年02月24日15:32 | 来源:人民网-广东频道
小字号

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上,不少广州市民反映用水问题,比如夜间水压低影响使用、水费计量存在差异导致费用过高、自来水偶尔有异味等。

生活用水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是重要的民生问题,如何提升从“源头”到“龙头”的全过程水质,保障居民用水,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探索“新”模式 破解“老”难题

日常生活中,人们使用的自来水通常要经过水箱储存、加压的“二次供水”环节,这被称为城市供水的“最后一公里” 。二次供水设施的设计、建设情况及质量,对供水的水质、水压和安全影响重大,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

许多用水问题就集中出现在二次供水环节,老旧小区问题更为突出。广州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00年前建成的居民住宅楼宇,供水管网管材多为塑料管、镀锌钢管等,使用时间长,普遍存在老化锈蚀、漏损等问题。而且,未移交供水企业管理的二次供水设施,大多由物业公司、自建单位、居委会代管或业主自管,管理不够专业。另外,二次供水设施未统建统管,多数由开发商自行选择施工单位配套建设。部分开发商为降低成本,选用的水泵、水箱、管道等设备材质标准较低,给后续管理留下隐患。

据统计,2023年广州市花都区因二次供水设施问题产生的居民小区缺水缺压工单有900多宗;2024年,虽因镇级供水企业整合,村镇用水体验有所提升,但相关工单仍有800多宗。为解决供用水“最后一公里”问题,广州水投花都自来水公司(以下简称“花都自来水公司”)创新推出“建管服”新模式。该模式以参与市场竞争、不高于市场价承接工程、签约建设完成即验收、终身维保为服务承诺,强化一站式服务、在线监测和24小时“水管家”式服务。

花都自来水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建管服”模式的推广分增量和存量两部分开展。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花都区人口近173万人,直接抄表到户的计费主体有45万户,这是存量部分。针对已建成并入住的老小区,公司按政策参与二次供水系统改造,解决居民用水难题。

雅兰园改造新安装薄壁不锈钢新型供水管及智能水表。花都自来水公司供图

雅兰园改造新安装薄壁不锈钢新型供水管及智能水表。花都自来水公司供图

增量部分指新建楼盘,花都自来水公司通过参与市场竞争承接工程,对小区供水系统提供“建设、管理、服务”一站式服务,从源头避免二次供水设施建设不规范、施工不标准、服务不统一等问题。

中诚璟泷湾是花都区首个供水设施统建统管示范小区。在选材上,公司选用国内高标准产品,管材管件和水箱均为食品级不锈钢材质,降低用水二次污染风险。同时,通过比价、谈判、招标等多种方式降低成本。小区的智慧标准泵房采用“智慧水龄控制仪”,能实时采集智能户表用水信息,利用AI算法掌握用水规律,按需供水,实现8小时系统水龄控制。

中诚璟泷湾物业人员表示,居民遇到水质、水费、水压问题,都能直接与供水企业沟通解决。目前入住业主反馈“水量大、水压足”,用水体验良好。

哥弟家元小区“智慧泵房”。人民网 宁玉瑛摄

哥弟家元小区“智慧泵房”。人民网 宁玉瑛摄

截至目前,花都自来水公司已与多个新建小区、安置区和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签订供水设施建设服务合同,惠及约2.07万户、近8.3万人口。

重塑供水格局 润泽千家万户

广州地处华南沿海,珠江穿城而过,但属于缺水型城市,人均本地水资源量匮乏。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人口增长,广州面临结构性缺水挑战。花都区位于广州北部,长期存在水源性缺水与水质性缺水问题,依赖西江转供水。

近年来,广州市规划建设“五源六脉”水资源配置格局,推进北江引水等水源工程项目,确保水源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北江引水工程(花都水厂及配水管道工程)投运后,花都区狮岭镇平均水压显著提升。

花都水厂絮凝沉淀池。人民网 宁玉瑛摄

花都水厂絮凝沉淀池。人民网 宁玉瑛摄

狮岭镇居民钟先生从2021年起多次反映夜间用水高峰无水可用。2024年,花都自来水公司接管当地供水业务,实现“一网供水”,用水情况逐步改善。同年7月,公司在当地增设一条DN150市政供水管道并与原有管道连通。8月26日,花都水厂试运行,优质北江水源供水后,附近楼栋水压进一步提升,钟先生表示用水终于正常了。

花都水厂通过智慧化管理,实现一张图远控、一体化管理,可达到无人或少人值守,大幅降低人力投入。新质生产力推动了供水高质量发展。

花都水厂集控室的智慧大屏。人民网 宁玉瑛摄

花都水厂集控室的智慧大屏。人民网 宁玉瑛摄

在推行“建管服”模式过程中,花都自来水公司认识到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引进高素质技术和管理人才,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同时,“建管服”模式促使企业在内部管理上变革,通过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积极性和创造力。公司还加强与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和行业组织的沟通合作,推动供水行业健康发展。该模式的成功实践,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为其他国企提供了经验。

广州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鼓励供水企业发挥专业优势参与公平竞争,推广“建设、管理、服务”三位一体新模式和“管家式”服务。借助新技术、智慧化管理和规范化运维,打造以“智慧泵房”为核心的供水设施建设标杆项目,构建权责明晰、管理专业、监管到位的居民住宅二次供水管理新格局,提升供水保障能力和居民用水安全性、稳定性。

(责编:王雅蝶、张永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