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广州|市人大代表李学锋:设立“广州制造日” 让更多科创公司开花结果

人民网广州2月23日电 (王雅蝶、实习生姚沅君)数据显示,目前至少已有2.5亿中国用户在积极拥抱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2月20日,广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召开。会议期间,多位人大代表围绕推动科技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等建言献策。
摄影、制图:王雅蝶、实习生姚沅君(部分海报元素由AI技术生成)
创新没有止境、创新引领未来。近年来,广州在科技领域加大投入,助力高质量发展。在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中,广州将绘出怎样的创新版图?围绕让更多科创公司在广州开花结果,广州市人大代表、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李学锋提出“金点子”。
李学锋表示,当前,广州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提出加快构建“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明确了总体要求、主攻方向、重点赛道。而“1”就是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这一总体要求,突出制造业在广州产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
为此,李学锋建议将每年12月18日设为“广州制造日”,凸显制造业在高质量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在12月18日当天发布制造业发展白皮书,表彰卓越企业、代表人物。通过将“广州制造日”打造为集技术交易、文化传播、要素配置于一体的超级平台,可有效破解制造业“认知断层”“转型焦虑”“要素错配”三大痛点,为广州建设全球领先的智造枢纽注入持续动能。
李学锋表示,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窗口期。面对AI技术浪潮,需立足“制造业立市”战略根基,以“全要素重构、全链条赋能、全场景渗透”为主线,推动形成“AI原生型产业生态”。
为此,李学锋建议,可以构建算力基建、数据要素、算法开源“三位一体”的AI基础设施体系,打造大湾区智能算力枢纽,重点以南沙、黄埔为中心,建设1000P级国产化智算中心,采用“政府主导+企业共建”模式,提供普惠性算力服务,创建工业大数据特区,建设AI模型工厂等。
“同时,可以实施‘三大融合’产业跃升工程,包括‘AI+制造’、‘AI+商贸’、‘AI+服务’,打造智能生产新范式,开展‘千企智改’行动,重塑千年商都新优势,培育城市治理新形态。例如在老城区试点AI养老社区,部署健康监测机器人、智能适老化改造系统;布局如全球制造峰会等核心活动,开展广州制造趋势发布会等,让更多科创公司在广州开花结果。”李学锋说。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