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广东频道

《鸟鸣城中央·广州市中心城区观鸟导览》发布

2021年11月03日09:16 | 来源:广州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花城处处鸟欢鸣

  飞往海珠湖栖息的候鸟越来越多。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骆昌威 摄

  地处岭南的广州,多样的自然生态环境,孕育了丰富的鸟类资源。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杨耀烨 摄

  广州哪里观鸟好?11月2日,广州市林长制办公室、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发布了《鸟鸣城中央·广州市中心城区观鸟导览》(以下简称《导览》)。该导览以手绘地图形式,展示广州市中心城区野生鸟类分布现状,介绍白云山、越秀公园、人民公园、荔枝湾景区、华南农业大学、海心沙等23处城市公园、景区、大学校园观鸟点的野生鸟类分布情况。

  “木棉花上鹧鸪啼,木棉花下牵郎衣”,地处岭南的广州,多样的自然生态环境,孕育了丰富的鸟类资源,近年来随着广州中心城区自然环境的逐步改善,鸟类群落多样性也逐步增长,如今调查记录到的野生鸟类达307种。白云山涧、珠江河网、荔湾湖畔、湿地沙洲……许多久违的生灵重新回到市民身边,越来越多的候鸟争做“常住居民”,中心城区常见“草滩沟溪见鹭舞,青山绿水闻鸟鸣”的怡人场景。

  《导览》将指引城中多处观鸟的上佳场所,期待市民依循导览,能在中心城区感受与野生鸟类和谐共处的生态之美。同时,《导览》还图文结合地介绍了广州中心城区常见的画眉、红嘴蓝鹊、红耳鹎、黑水鸡、斑嘴鸭等33种野生鸟类,及其识别特征、繁殖习性、观鸟地点等。

  记者了解到,《导览》将于近期随林长制护林员宣传活动向市民派发。

  越秀区:

  人民公园

  白头鹎、红耳鹎等

  越秀公园

  红耳鹎、红嘴蓝鹊、白鹇、大拟啄木鸟、发冠卷尾等

  东山湖公园

  乌鸫、绿头鸭、白头鹎、红耳鹎等

  黄花岗公园

  红耳鹎、白头鹎、红嘴蓝鹊、乌鸫等

  广州起义烈士陵园

  红头长尾山雀、白腰文鸟、红胸啄花鸟、棕背伯劳等

  广州动物园

  乌鸫、大山雀、红耳鹎、夜鹭、珠颈斑鸠、褐翅鸦鹃等

  海珠区:

  中山大学

  鹊鸲、珠颈斑鸠、乌鸫、黑尾蜡嘴雀等

  海珠湿地

  苍鹫、鸳鸯、黄腹鹪莺、斑嘴鸭、青脚鹬、鸬鹚、白颊噪鹛等

  荔湾区:

  流花湖公园

  白鹭、大白鹭、金翅雀等

  荔枝湾景区

  白头鹎、暗绿绣眼鸟、黄腹鹪莺等

  天河区:

  华南植物园

  八哥、斑姬啄木鸟、戴胜、大拟啄木鸟、松鸦、灰树鹊等

  华南理工大学

  夜鹭、乌鸫、普通翠鸟、叉尾太阳鸟等

  华南农业大学

  家燕、金腰燕等

  华南师范大学

  麻雀、长尾缝叶莺、白鹡鸰、丝光椋鸟等

  暨南大学

  长尾缝叶莺、丝光椋鸟等

  珠江公园

  紫啸鸫、暗绿绣眼鸟等

  天河公园

  暗绿绣眼鸟、白头鹎、乌鸫、斑头鸺鹠、褐翅鸦鹃等

  海心沙

  白鹭、夜莺等

  白云区:

  白云山

  栗背短脚鹎、灰眶雀鹛、叉尾太阳鸟、红嘴蓝鹊、白鹇等

  云溪生态公园

  黑水鸡、夜鹭等

  麓湖公园

  普通翠鸟、夜鹭、斑嘴鸭、池鹭、画眉等

  雕塑公园

  红耳鹎、黑脸噪鹛等

  儿童公园

  白胸翡翠、黑眉苇莺等

  画眉(广州市市鸟)

  识别特征:雌雄羽色相似。额棕色,头顶至上背棕褐色,自额至上背具宽阔的黑褐色纵纹。眼圈白色,其上缘白色向后延伸成一窄线直至颈侧,状如眉纹,故有画眉之称(台湾亚种无眉纹)。

  繁殖习性:繁殖期在农历“清明”前后到“夏至”前后。营巢于山丘茂密的草丛、灌木丛中的地面或背北向南,上有大树,下有灌木丛的距地面1米左右的灌木枝上。每窝产卵3~5枚。

  斑嘴鸭

  识别特征:雌雄羽色相似。嘴蓝黑色,具橙黄色端斑,嘴甲尖端微具黑色;虹膜黑褐色,外围橙黄色;脸至上颈侧、眉纹、颏和喉均为淡黄白色,与深的体色呈明显反差。翼镜绿色,具金属光泽;跗跖和趾橙黄色,爪黑色。

  繁殖习性:繁殖期5~7月。营巢于湖泊、河流等水域岸边草丛中、芦苇丛中、海岸岩石间、水边竹丛中。每窝产卵8~14枚。

  夜鹭

  识别特征:嘴尖细,微向下曲,黑色;胫裸出部分较少,脚和趾黄色;头顶至背黑绿色而具金属光泽;上体余部灰色;下体白色;枕部披有2~3枚长带状白色饰羽,下垂至背上,极为醒目。

  繁殖习性:繁殖期4~7月。营巢于各种高大的树上。每窝产卵3~5枚。

  苍鹭

  识别特征:过眼纹及冠羽黑色,飞羽、翼角及两道胸斑黑色,头、颈、胸、背白色,颈具黑色纵纹,余部灰色。

  繁殖习性:繁殖期4~6月。营巢在水域附近的树上或芦苇与水草丛中。每窝产卵3~6枚。

  普通翠鸟

  识别特征:耳覆羽棕色,翅和尾较蓝,下体较红褐,耳后有一白斑。雌鸟上体羽色较雄鸟稍淡,多蓝色,少绿色。头顶不为绿黑色而呈灰蓝色。胸、腹棕红色。

  繁殖习性:繁殖期5~8月。营巢于水域岸边或附近陡直的土岩或砂岩壁上,掘洞为巢。每窝产卵5~7枚。

  红耳鹎

  识别特征:额至头顶黑色,有耸立的黑色羽冠,眼下后方有一鲜红色斑,其下又有一白斑,外周围以黑色,在头部甚为醒目。上体褐色。尾黑褐色,外侧尾羽具白色端斑。下体白色尾下覆羽红色。

  繁殖习性:繁殖期4~8月。营巢于灌木、竹丛枝间或香蕉林和香蕉叶柄处。每窝产卵2-4枚。

  乌鸫

  识别特征:雄性的乌鸫除了黄色的眼圏和喙外,全身都是黑色。雌性和初生的乌鸫没有黄色的眼圈,但有一身褐色的羽毛和喙。

  繁殖习性:繁殖期4~7月。营巢于乔木的枝梢上或树木主干分支处。每窝产卵4~6枚。

  松鸦

  识别特征:前额、头顶、枕、头侧、后颈、颈侧红褐色或棕褐色,前额基部和覆嘴羽尖端黑色。尾上覆羽白色,尾黑色微具蓝色光泽。大覆羽、初级覆羽和次级飞羽外翈基部具黑、蓝两色相间横斑,极为醒目。

  繁殖习性:繁殖期4~7月。营巢于山地溪流和河岸附近的针叶林及针阔叶混交林中或稠密的阔叶林中。每窝产卵3-10枚。

  珠颈斑鸠

  识别特征:通体褐色,颈部至腹部略沾粉色,颈部两侧为黑色,密布白色点斑,像许许多多的“珍珠”散落在颈部,为本种最为显著的特征,因而得名“珠颈”斑鸠。

  繁殖习性:繁殖期4~11月。营巢于小树枝杈上或在矮树丛和灌木丛间营巢。每窝产卵2枚。

  叉尾太阳鸟

  识别特征:雄鸟头颈及尾上金属绿色,两根中央尾羽特别长,喉斑赭红色, 上体橄榄色或近黑色,下体浅绿黄色不鲜亮;雌性冠部或冠部羽基灰褐至褐色,上体橄榄色,下体浅绿黄色;嘴细长下弯,舌呈管状,专门用来吮吸花蜜,因此又被称为“亚洲蜂鸟”。

  繁殖习性:繁殖期3~5月。营巢于藤本灌木丛上。每窝产卵2~4枚。

  文、图/记者 全杰 通讯员 穗林园宣(除署名外)

(责编:张晨牧、陈育柱)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