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州市大井镇木广垌村党总支书记廖辉现场指导果农利用移动网络推广桂味荔枝。茂名市委宣传部供图
电白区沙琅镇坡富村“两委”干部在田间查看收成的甘蔗质量。赖广昭 摄
人民网茂名4月15日电 今年来,茂名市各级组织部门积极开展新任村(社区)“两委”干部“履新赋能”行动,结合当前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引导村(社区)班子全面开展“履新第一件事”活动,深化“干事创业、为民服务”理念,帮群众之所需、干群众之所盼,掀起干事创业热潮,让群众看到实打实的换届成效。
学史力行 “履新第一件事”为群众办实事
当前,茂名市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带领“两委”班子成员掀起党史学习教育热潮,把党史学习教育与贯彻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结合起来,将学习成果转化到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推进乡村振兴、整治人居环境等具体工作中,为群众谋得更多满足感、获得感、幸福感。
电白区高地街道那花社区新一届“两委”班子换届顺利完成后,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总结经验、不足,带头领办民生实事。特别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那花社区党支部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成效,努力解决群众关心的揪心事、难心事。社区党支部书记杨土发带领着社区干部对辖区内通往几条自然村的一段未硬底化的主干要道进行硬底化改造,打通了脱贫致富的“经络”。
高州市大井镇木广垌村桂味荔枝种植历史悠久,为打响品牌,该村“两委”班子自上任以来便马不停蹄为农民增收想办法、做实事,提前开展保障桂味荔枝收获和上市工作,党总支书记廖辉担任大井桂味荔枝的形象代言人,并通过一系列措施,帮助果农实现从产地到销售的“一条龙”服务,实现果农不愁产量、不愁价格、不愁销路的“三不愁”。
“履新第一件事”不仅考验了新当选的村“两委”干部,也成为他们快速进入角色的平台。在各村(社区)的大街小巷、田间地头,新上任的村干部纷纷撸起袖子加油干,带领群众整治环境、发展产业,推动乡村振兴。
铆足干劲 广开思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茂名市新一届村(社区)“两委”班子广开思路、因地制宜,深挖特色资源优势,着重在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上发力。
化州市同庆镇排塘村着力打造一个“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群众拥戴”的村集体领导班子。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排塘村党支部争取了上级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专项资金50万,发动乡贤捐资12万元,建设了占地面积2100平方米的厂房,引进了环保节能行业化州市联丰朔业有限公司入驻,通过收取厂房租金,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11万多元,充分利用企业带来的各种资源,盘活村内劳动力,实现村企民联建共赢。
电白区沙琅镇坡富村土地资源充沛,然而青壮年外出务工较多,导致村庄空心化,农业种植以散户为主,种植收益低,甚至存在很多撂荒现象。为盘活土地,坡富村党支部从村情实际出发,多次召开党员、群众代表大会,按照“产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思路与群众共商发展大计,根据坡富的地理优势和气候条件,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决定与坡富种养合作社共同探索甘蔗特色产业发展,在广大群众中发动新一波共同致富的甘蔗特色产业种植热潮。
都说村子强不强,还得要看“领头雁”。据了解,茂名市新一届村(社区)“两委”班子平均年龄37.6岁,比换届前下降12.7岁;大专及以上学历6899人,占比54.9%,是换届前的2.2倍。择优选拔了9693名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退役军人、村(社区)后备干部等新进“两委”班子 ,为推动乡村振兴注入强劲的“智慧动力”。
破解难题 让基层老百姓有更多获得感
“村是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村的工作不能等靠要,要敢于担当,主动作为,多想办法,总能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今年初,村“两委”换届选举后,陆伯春当选南盛街道谢村村党支部书记时说出心底话。
办好民生实事就是最大的政绩。滨海新区博贺镇盐井头村新一届班子履新的第一件事就了解村民诉求,听取意见建议,认真研究路灯建设难题,在坝道上安装了64盏路灯,极大方便了村民夜间出行,得到群众的一致认可。
高新区七迳镇官屋地沙坡村党支部书记杨土明带领“两委”干部,发挥连续作战精神,会同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多次现场协调村民纠纷,共同制定排污管道建设方案,彻底解决沙坡村村民污水排放困难的“老大难”问题。
蓝村村是信宜市洪冠镇打造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新一届村“两委”班子上任后,带动群众在村内广泛种植花卉,村庄硬化、绿化、亮化和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特别打造了“两岸河堤”景观,成为周边村民休闲、健身、散步的好去处。
一件件、一桩桩为民惠民的好事实事,展示了茂名市新一届村(社区)党组织班子“上马就干”“马上就办”的新风貌、新形象、新作为。新上任的村(社区)“两委”干部纷纷表示,在新的任期中,将团结带领村民走乡村振兴的道路,实现致富奔小康,努力向党和人民群众交上一份满意答卷。 (李语、唐竞、杨海云、卓剑斯、赖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