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正在采摘桑果。
去年年末,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牵头研发的“桑蚕资源食药用价值挖掘与高值化加工关键技术”,被中国农学会评为2020中国农业农村重大科技新成果之一,并成为广东唯一入选的新技术。该技术让桑果实现一年采摘三季;桑叶不再是只能给蚕吃的食物,而是能成为人们盘中菜、杯中茶。
《2021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和优良品种选育推广,开展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这句话正触动了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简称省蚕农加工所)所长徐玉娟的心扉。
去年年末,由该所牵头研发的“桑蚕资源食药用价值挖掘与高值化加工关键技术”,被中国农学会评为2020中国农业农村重大科技新成果之一,并成为广东唯一入选的新技术。在该项技术下,桑果不再是一年一季才能等到的水果,并能实现一年采摘三季;桑叶不再是只能给蚕吃的食物,而是能成为人们盘中菜、杯中茶。“种桑养蚕”单一的产业结构因此被改变,农民也多了一种增收的渠道。
科学手段:证明了桑果桑叶的功效
传统桑蚕产业的链条为养蚕、种桑、喂蚕、结茧、缫丝。“桑蚕资源食药用价值挖掘与高值化加工关键技术”能改变传统蚕桑业的单一链条,让桑果桑叶作为高附加值产品走上消费者餐桌。
徐玉娟说,桑果在蚕桑业的关注度此前并不高,因为挂果周期长、保存不易,一直以副产品的角色存在。桑叶虽然一直被做药用,但与人们日常生活关联度不高。在中医药典籍里,桑叶和桑果一直被认为有药用价值。著名中药著作《本草纲目》中曾经记载桑葚:“捣汁饮,解酒中毒,酿酒服,利水气,消肿。”
为了解释桑叶桑果的营养成分和作用机理,广东省蚕农加工所的科研工作者用科学角度和方法来开展研究。比如他们曾经对20个品种的桑叶进行抗病毒活性筛选,发现桑叶提取物对不同的病毒具有选择性的抗病毒活性,并从中得到了3种具有高效广谱抗病毒活性的单体化合物。
“桑蚕资源食药用价值挖掘与高值化加工关键技术”便是系统鉴评了中国代表性桑蚕资源的功能成分与加工特性,并构建了数据库。这项成果使桑蚕资源抗流感病毒、降血糖和抗炎的作用机制更加明晰。
科技赋能:冬天也能吃上桑果
作为 “省蚕农加工所”的科研示范基地,宝桑园位于广州花都区山前大道旁的丘陵绿野间。通常,消费者只能在3月中下旬到5月之间才能看到桑果上市。而在宝桑园里,桑树实现从当年10月到次年5月都有挂果,这意味着即便是冬天也可以吃到桑果。
在科技成果的赋能下,桑叶也不再是蚕宝宝的专属。因为对种质资源的充分挖掘,桑叶也越来越能满足人的日常需求。“无论是泡茶、炒菜、煲汤还是喂养动物,都有专门桑树品种去匹配。” 省蚕农加工所副所长邹宇晓说。
省蚕农加工所从1997年起进行桑果研究,如今拥有全国90%的果桑品种。“基于种质资源,我们得以开展选育工作,提升桑果桑叶的产量和品质,为产业化打下基础。” 徐玉娟说。
桑果是一种非常脆弱的果实,皮薄、易腐烂、不耐贮,所以加工桑果面临诸多难题。徐玉娟查阅大量文献,从加工所选育的果桑品种着手,最终确定了最适合加工果汁的品种。她和团队攻克了一系列桑果汁加工的技术难题,最终在国内外首次实现了桑果汁的产业化生产。
如今“桑蚕资源食药用价值挖掘与高值化加工关键技术”已经在广西、福建、海南等全国20多个省市推广应用,推动了传统桑蚕产业的转型升级。(记者 龙锟 通讯员 科技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