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天河:孵化社会综合应急力量“尖刀连”

2021年01月09日14:30  来源:人民网-广东频道
 

一对一心肺复苏培训。 人民网刘淞菱 摄

排涝机器人“大水牛”。 人民网刘淞菱 摄

  人民网广州1月9日电(刘淞菱)山地救援、水域救援、医疗救援……在广州市天河区,活跃着一批社会应急救援队伍。为了将社会应急救援力量建强用好,2020年下半年,该区成立全国首个社会应急力量孵化基地——广州市社会应急力量天河孵化基地。

  1月8日,人民网跟随安全生产“南粤行”采访团,走进该基地,了解基地建设情况。

  广州市天河区应急管理局局长林穗炜介绍,目前,已有13支社会应急救援队伍入住孵化基地。同时,广州市应急管理局和天河区应急管理局从13支队伍中,筛选出100名骨干队员,组建广州市社会综合应急救援队。

  “这也是全国第一支社会力量综合应急救援队,平时用于宣教,突发情况时用于救援。”林穗炜说。

  应急救援无人机、水域救援头盔、排涝机器人……孵化基地展览厅展示着应急救援所需的各类专业设备和应急救援知识。其中,体型敦实、颜色鲜丽的“大水牛”排涝机器人吸引眼球。

  “虽然个头不大,重量也不足1吨,但通过液压系统,每小时的排水量可高达600吨。”在广州多钛克排水救援队队长沈乔昕看来,“大水牛”是城市地下空间的排涝利器,通过遥控进入水浸区域,既能规避风险,又能轻松地完成排涝抢险任务。

  在孵化基地的三楼培训室里,数十名应急救援队员正在一对一为社区应急志愿者开展心肺复苏等应急技能培训。队员耐心地指正志愿者的操作错误,手把手地教学并亲身示范。

  广东救援辅助队医疗应急分队队长张素嘉说,中国每年心脏性猝死的人数约54.4万,熟练掌握心肺复苏以及AED(自动体外除颤器)的使用就愈发重要。“本次参加培训的人员主要是小区保安,他们往往能够在第一时间抵达现场并展开救援。”

  常态下,孵化基地用于日常办公、会商、培训演练、风采展示,非常态下用于社会应急力量应急指挥调度,在接收应急管理部门应急处置通知时,实现指挥调度、任务出队等功能,可达到24小时不间断值守运行。

  林穗炜表示,孵化基地的建设能够有效缓解社会应急力量分散弱小以及发展难、使用难等痛点、难点。在市、区应急管理部门的扶持指导下,各支社会应急救援队伍广泛参加一系列演习演练和大型活动的安全宣传和应急保障,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

  “接下来,我们将更好地发挥社会应急救援队伍的作用,全力打造社会综合应急力量‘尖刀连’。”林穗炜说。

(责编:李语、陈育柱)

关注我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