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丰:异地保存助力野生稻种质资源深度保护

2020年12月29日18:16  来源:人民网-广东频道
 

广东省政协常委、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研究员王丰。 人民网马晓楠 摄

  人民网广州12月29日电(李语、肖锟)“自然条件变化以及人们的生产、经济活动都会对野生稻的原生境存在威胁,稻种需要科学取样采集并集中保存在广州野生稻圃。”广东省政协常委、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研究员王丰在做客人民网广东频道《界别圆桌汇》时表示,异地保存可以有效助力野生稻种质资源深度保护。

  “从稻种起源上来看,我们现在广泛种植的栽培稻起源于野生稻。”王丰介绍,野生稻和栽培稻在形态特征上存在明显差异:野生稻的形态呈匍匐状,栽培稻呈直立状。二者在农田里比较容易区分,“野生稻高低不平,栽培稻整整齐齐。”

  从产量上看,野生稻低于栽培稻。王丰解释说明,“栽培稻产量高是后天育种阶段长期选择培育的结果。”但野生稻自身具有抗病、抗虫等特点是栽培稻不具有的。

  由于野生稻自身特性受自然调节和人们生产、经济活动影响极大,导致野生稻种质资源保护工作迫在眉睫。“原生境保护和异地保存,正是野生稻种质资源保护的两种途径。”

  在原生境保护方面,王丰介绍,“在广东多个野生稻分布点,我们都修筑了围墙或护栏,以免野生稻生长被人类生产活动或者牛羊放牧、野生动物等破坏。”

  此外,异地保存也是种质资源保护的有效途径。广东作为野生稻发源地之一,野生稻资源丰富,温光条件十分适合野生稻生长繁衍。

  王丰认为:“我们首先要摸清广东野生稻资源分布和生存状况,摸清家底后采集部分样品回来,集中、安全地存放在国家稻种资源圃中。”

  谈到异地保存对于野生稻种质资源保护的优势,王丰举例,即便是野生稻种类在原生境消失,在广州野生稻圃中保存的稻种就派上了用场;有时在野生稻培育过程中会出现稻种死亡或其他意外情况,异地保存也都是稻种资源的后备军。

(责编:李语、陈育柱)

关注我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