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一山版《鹿鼎记》口碑低迷 金庸剧不再吃香?

2020年11月26日14:20  来源:羊城晚报
 
原标题:《鹿鼎记》口碑低迷 金庸剧不再吃香?

  张一山饰演韦小宝

  唐艺昕饰演建宁

  剧中的“鳌府”

  11月15日,由张一山、唐艺昕等主演的新版《鹿鼎记》在CCTV-8经典剧场开播,并在爱奇艺、优酷视频同步播出。此前,《鹿鼎记》已经有多个影视版本,观众对于新版也颇为期待。可惜的是,该剧播出之后在演员演技、情节设置、剪辑方面都遭到诟病,豆瓣评分一度降到2.5分,如今评分也只有2.7分。许多观众将新版《鹿鼎记》遭遇口碑滑铁卢的锅扣在了主演张一山头上,对此,张一山工作室发微博回应称:“小宝还在成长,感谢大家的建议。”羊城晚报记者也就此采访了影视专业学者、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艺术与传播学院影视系主任张林明副教授。张林明表示,新版《鹿鼎记》评价不高,但绝不应该是主演一个人“背锅”。

  经典IP+演技演员,效果却不如预期

  《鹿鼎记》是金庸的封笔之作,深受读者喜爱,曾改编成众多版本影视作品,其中不乏口碑收视双丰收的经典之作。如1998年由TVB出品、陈小春及马浚伟等人主演的电视剧《鹿鼎记》豆瓣评分高达8.8分,陈小春也因此被观众誉为“简直就是韦小宝本人”。

  最新版韦小宝扮演者张一山曾在《家有儿女》《余罪》《春风十里不如你》等影视剧中有着较为出色的表现,演技获得认可,观众缘良好。新版《鹿鼎记》播出之前,不少观众认为张一山的“痞帅”形象与韦小宝的人物设定相符,网友“不再犹豫”预测道:“既有演技,形象又契合,呈现的效果肯定不错。”

  然而,张一山在前几集中的表现却遭到网友群嘲,观众批其表演“挤眉弄眼太做作”“像个猴子”。这不禁让观众产生疑问,为什么经典IP+有演技的主演,没有起到1+1=2的效果?

  有影评人评价道,韦小宝是一个出身卑微的底层小人物,有着普通人的优点和缺点,这个角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大侠”,但也绝不是一个耍宝搞怪的“小丑”;其满嘴谎话、油嘴滑舌的表象,固然是出身和性格决定的,然而那些外在行为,出发点都是为了在严酷环境中生存和自我保护,而不是为了好玩而刻意搞笑。但张一山只是从台词和动作上展现这个角色,呈现出一种刻意的浮夸,因此很难引发观众的共鸣,甚至招来观众的不适感。

  新版《鹿鼎记》的口碑“扑街”,也让主演张一山在接受采访时显得有些“战战兢兢”。他说:“千万不要把我当特好的演员,因为我也有演不好的时候。”张一山还表示,新版有意打造卡通和搞笑的画风,他也因此调整了表演方式,“这版韦小宝应该是有史以来最可爱的,有童趣”。

  戏份增减不够合理,影响剧情完整性

  随着剧情推进,观众发现,张一山的表演趋于正常化了,无论是表情还是动作,都比前几集有所好转,不像一开始那般浮夸、做作。然而,这并没有改变观众对新版《鹿鼎记》的整体评价,其评分一直在3分以下缓慢浮动。

  《鹿鼎记》的另一个重要人物康熙,在剧中表现平平,甚至还有些“懦弱痴傻”,完全没有展现精明强干的一面。而权倾朝野的辅政大臣鳌拜,由于演员的长相过于忠厚老实,缺乏凶狠强势的气场,被网友戏称是“史上最正直憨厚的鳌拜”。

  原著中韦小宝的进京领路人、江洋大盗茅十八,在新版《鹿鼎记》中戏份被删减,人物形象也轰然倒塌。原著以及此前多个版本的电视剧中,都表现了茅十八对于韦小宝在打斗时用石灰粉洒敌人眼睛的愤怒和训斥,既树立了江湖好汉的人物形象,也在韦小宝的心中种下一颗侠义的种子,让这位在底层环境中成长的少年,对于江湖和英雄的向往更增了一分。然而新版中茅十八对韦小宝洒石灰粉的行为不置可否,带韦小宝进京也是迫于小宝母亲以死相逼,沦为一个无关紧要的“工具人”。

  部分人物的戏份减少,就会导致其他人物的戏份增加,表现最为明显的便是剧中女一号建宁公主。建宁的饰演者唐艺昕,是该剧韦小宝的七位老婆中名气和咖位最大的一个,被增加了许多戏份,并且提前了出场顺序。原本韦小宝的七位老婆戏份差别不太大,而且每个人都对小宝的成长起到相应的作用。如今,剧集播出已过半,观众发现建宁公主的戏份大幅增加,在原著的基础上,甚至还增添了一些剧情,有些和故事主线的联系不大。而韦小宝其他的几个老婆,在新版《鹿鼎记》中的戏份均有不同程度的删减,这破坏了原本剧情的完整性,也引来观众诟病。

  金庸小说改编作品,是不是没了市场?

  近年来,由金庸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如2018年丁冠森版《新笑傲江湖》、2019年曾舜晞版《倚天屠龙记》,反响和评价都不高,前者豆瓣评分仅为2.5分。不禁让人产生疑问:这是否表明金庸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如今已经没有了市场?

  对此,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艺术与传播学院影视系主任张林明副教授表示,金庸的读者和粉丝群体,还是有相当规模的存在,几部影视作品的失败,不能说明金庸小说失去了市场价值。“2017年的新版《射雕英雄传》,主演基本上都是新人,但是那版的反响就很好,我也看了,可以说是高度还原原著,年轻演员演技都很到位,制作也很走心。”张林明说道。

  张林明认为,新版《鹿鼎记》的评价虽然不太好,但是话题性高,甚至达到了“出圈”的效果,说明关注的人多。“我看到很多媒体都在关注、解说,周围师生讨论的热度也很高,这说明金庸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仍然引人关注。”

  “小说改编成影视作品,不是一成不变的,尤其应注重‘当下的改编’。”张林明道,由于时代的发展和观众审美认知的进步,影视改编时可以吸收当下的文化,用年轻人的语言来呈现。张林明认为,虽然观众有年龄分层,可是对于优秀作品的喜爱大体是一致的。“偶像是传播的中继站,我们所熟知的金庸剧演员,有些已有固定的粉丝群体,那么这些演员也会为作品带来流量。”

  张林明表示,金庸小说本身具备文学性、思想性和娱乐性,改编成影视作品也不会失去市场。“但是制作上一定要用心,创新本身没有问题,然而不管怎样改编,都要把握剧本的内核,场景及服化道的呈现,都要有真实的感觉,让观众有代入感。否则,就会陷入新版《鹿鼎记》的尴尬境地。”

  “鳌府”到底错在哪儿了?

  新版《鹿鼎记》第三集韦小宝抄鳌拜的家时,鳌拜家大门上“鳌府”的牌匾,引发一波嘲讽,网友纷纷表示:“导演是不知道鳌拜不姓鳌、姓瓜尔佳吗?”

  然而,如果匾额改成“瓜尔佳府”或者“瓜府”,就对了吗?那为什么没有人称呼鳌拜“瓜尔佳大人”而是“鳌大人、鳌少保”呢?难道称呼也错了?

  清朝自入关以来,一直保留“称名不举姓”的习惯,即满清子弟在日常的交往中,只说名字而不说姓氏,并且常常以名字中的第一个字作为“假性姓氏”来使用,如和珅原姓钮祜禄,但一般都称呼他为“和中堂”“和大人”,索尼、索额图父子的姓氏为赫舍里,但他们都是“索大人”。

  根据《清会典》记载,王公贵族、大臣官员的家,能够称作“府”的,只有亲王、世子、郡王、贝勒、贝子、辅国公、镇国公这些宗室成员,而公爵、侯爵的家,只能叫“第宅”。鳌拜是公爵爵位,所以他的住处不能叫府,“鳌府”肯定是错的。

  如果鳌拜的家叫“鳌第”或“鳌宅”就对了吗?实际上也不对,因为古代住宅门外挂匾一般起到夸耀门楣的作用,是身份荣誉的象征。如“尚书第”“御史第”表示该户出过相应的官员,“状元第”“进士第”则展示了该户的科举成就。

  清代吴长元撰写的地理著作《宸垣识略》中曾有“一等超武公第在东堂子胡同”这种表述,这位“一等超武公”便是鳌拜。康熙六年(1667年)鳌拜晋为一等公,康熙除鳌拜后,革去了其职务和爵位。后来雍正继位后,追复鳌拜一等公爵位,并加封号“超武”。不过,康熙时期,鳌拜还没有“超武”的封号,所以他的家称“一等公第”的可能性较大。(记者 黄翔宇)

(责编:张晨牧、陈育柱)

关注我们

  •  
  •  
人民广东人民广东 粤港澳大湾区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