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经过3天的激烈角逐,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在广州顺利闭幕。
本届大赛设置高教、职教、国际、萌芽四大板块,形成了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贯通式“双创”教育链条,共有来自117个国家和地区、4186所学校的631万人携147万个项目报名参赛。来自北京理工大学的项目“星网测通”获得总冠军。
一大批参赛项目被成功孵化
“互联网+”大赛举办6届以来,累计有1578万名大学生、377万个大学生团队参赛,已经成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载体和平台。记者从主办方处了解到,本届大会融资意向额36.65亿元,参与投资机构或投资人达到459个,参与项目数2020个,数据均刷新历史最好纪录。
以大赛为媒介,一大批集成电路、无人机、新材料、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的新技术正从实验室走向转化应用,一大批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社会效益好的高质量项目被孵化。据统计,前五届赛后成立公司的项目中,近90%是赛后一年成立,有一半左右的公司完成融资,19%的项目完成5000万元以上的融资。实践类项目中,2018年年收入在5000万元以上的占比13%,最高的项目年收入突破2亿元。
国际项目数量达到历届之最
在11月18日晚举行的总决赛现场,来自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厦门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和莫斯科航空学院的创客们依次进行项目路演,并回答评委的问题,精彩之处博得场下观众的阵阵掌声。
清华大学电子系博士生武通达代表“高能效工业边缘AI芯片及应用”团队进行路演,他介绍,该团队的核心技术在于研发出了实现算法和架构协同优化的高能效AI芯片,并致力于打造智能物联网解决方案。截至目前,该项目已经服务了30余家客户,实现了两轮融资。
大赛总冠军项目——北京理工大学“星网测通”负责人宋哲是该校博士,这位“工科女博士”正带领着团队,致力于让世界看到卫星测量网的“中国力量”。宋哲介绍,2008年,正在做本科毕业设计的她为汶川大地震通信受阻、救灾只能靠人力的情况所震撼,立下了在卫星通信的领域深耕的理想。她说:“希望团队的科研成果可以守护卫星互联网,为国家的新基建作出贡献。”
由于疫情影响,本届大赛采取中国大陆团队线下参赛,中国港澳台和国际团队通过网络视频线上参赛的方式。参赛名单中,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康奈尔大学等国际知名高校均有项目参赛,国际项目数量达到历届之最,项目含金量也再创新高。(记者 杜玮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