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万里碧道美 保障东江水质好

2020年11月10日09:59  来源:河源日报
 
原标题:广东万里碧道美 保障东江水质好

  由河源市府办和市水务局帮扶的省定贫困村紫金县中坝镇北坑村碧道。河源市将碧道建设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结合起来,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赢。

  江东新区柏埔河碧道。该项目是省级碧道试点建设项目,着力打造宜赏、宜玩最美堤廊碧道,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之中,助力都市经济发展,目前该项目已经基本完成建设。

  埔前河碧道。如今的埔前河,水畅河宽,河堤焕然一新,亲水步道鹅卵石与边上红火的市花簕杜鹃相得益彰,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河源高新区滨水公园碧道。该项目通过景观设计,在满足行洪的基础上,给居民提供多重服务功能,成为河源高新区重要的标志性沿江景观。

  连平县大席河碧道。在连平县大席河、龙川县铁场河、和平县浰江,河源市将灾后重建治理工程跟碧道建设相结合,打造自然生态型碧道长廊,一体解决防洪、生态、景观等问题,突出了河源亮点特色,得到了省水利厅的积极肯定。

  龙川县铁场河碧道,目前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

  和平县中和村碧道。在万里碧道建设中,河源因地制宜建设、彰显地方特色,特别是将市树(樟树)、市花(簕杜鹃)作为主要景观绿化种类,突出河源特色“名片”。

  和平县增坑河碧道。该项目所在增坑村是畲族少数民族地区,通过碧道建设有力推动少数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

  从空中俯瞰河源大地,江河蜿蜒、波光粼粼,江河之畔一条条生态碧道犹如玉带一般纵横舒展,倾诉着这座城市向水而生、以水为美的动人故事。

  高质量规划建设万里碧道,是广东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创新之举。广东省委书记李希、省长马兴瑞多次专题听取汇报并作出指示批示,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高质量规划建设万里碧道,打造广东靓丽的水生态名片”。肩负着省委赋予的建设“示范区”“排头兵”和“两个河源”这一重任,河源在万里碧道的建设上不遗余力、奋勇向前。河源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位提出“河源要做全省万里碧道建设的排头兵”的目标要求,把万里碧道建设作为谋划推进“六水”体系的重要一环,作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

  河源市坚持规划引领、试点先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先后出台《河源市碧道建设总体规划(2020—2035年)》和《河源市碧道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将围绕“三江六岸”构建“一江融粤湾、三廊联城山、六脉织碧网”(“一江”为东江;“三廊”为新丰江生态山水风光碧道、浰江温泉民俗文化碧道、秋香江红色革命文化碧道;“六脉”为柏埔河、康禾河、船塘河—忠信河、大席水、贝墩水、义容河)的碧道建设总体空间格局。围绕“三年见雏形、六年显成效、十年新跨越”的目标,到2020年,建成江东新区柏埔河碧道试点,示范引领全市碧道有序建设;2020—2022年,建成227公里碧道,东江饮水思源生态长廊骨干碧道基本成形,全市各地建成一批精品工程、亮点工程;2023—2025年,建成不低于237公里碧道,初步实现“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水草丰美、白鹭成群”的岭南水乡风貌;到2035年,全市建成碧道1373公里,人水和谐的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全面呈现。

  蓝图绘就,正当扬帆。河源万里碧道建设正如火如荼。河源市把碧道建设类型分为都市型、城镇型、乡野型、自然生态型四种,因地制宜建设、彰显地方特色,特别是将市树(樟树)、市花(簕杜鹃)作为主要景观绿化种类,突出河源特色“名片”;并逐步探索出碧道+旅游+产业+文化+乡村振兴等新业态新模式,最大化发挥万里碧道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随着万里碧道的建设,河源的水环境越来越好,群众幸福指数越来越高。“碧道+”新业态日益兴旺,万里碧道正成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好去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好样板。河源这座因水而生、因水而兴的城市也将掀开绿色发展的新篇章。(记者 高芳芳 通讯员 黄景生 图片 河源市水务局)

(责编:张晨牧、李语)

关注我们

  •  
  •  
人民广东人民广东 粤港澳大湾区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