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学催泪“七号房” 别把翻拍当“翻译”

2020年11月03日14:15  来源:羊城晚报
 
原标题:学学催泪“七号房” 别把翻拍当“翻译”

    

土耳其翻拍版《七号房的礼物》

  韩版《7号房的礼物》

  中国翻拍版《误杀》

  印度原版《误杀瞒天记》

  近日,韩国经典影片《7号房的礼物》的土耳其翻拍版《七号房的礼物》登陆内地院线。影片口碑颇高,但票房表现平平,截至11月2日18时,该片在内地共斩获1738.4万元。

  近年来,不仅海外翻拍电影多次引进,国产“翻拍潮”也逐渐兴起。这些翻拍片均有一部已经被证明了市场潜力的前作为基础,但翻拍后是否还能再续辉煌?答案往往并不乐观。

  同一个故事,不同解读各有千秋

  土耳其电影《七号房的礼物》于10月15日起在国内公映。该片改编自2013年的同名韩国版,讲述一对相依为命的父女的故事:在智残父亲梅莫被误判谋杀罪后,其所在监狱7号牢房的狱友们和外界各方想方设法把他的女儿奥娃带进监狱,让他们父女相见,引发一系列动人故事。

  韩国原版的《7号房的礼物》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口碑优秀,一度被称为“现象级的催泪神作”。影片在豆瓣上评分8.9分,稳列口碑榜Top250,可见中国观众对它的喜爱。如今上映的土耳其版《七号房的礼物》虽然豆瓣评分不及原版,但7.8分也呈现出佳片之相。不少观众都反映影片“超催泪”,部分看过原版的观众甚至认为土耳其版比原版更胜一筹。

  两版各有千秋。土耳其版《七号房的礼物》加入了温暖的太奶奶和目击证人“独眼巨人”等角色,以增加故事的丰富度及合理性。此外,还加入了多名狱友角色。但与韩版中狱友们多为“搞笑担当”不同,土耳其版几乎删去了所有喜剧桥段,而以人性的真善美为主打牌,专注走温情路线。不少细节也更“本土化”,如案件的导火索——书包上的图案,从韩版的水冰月美少女战士改成了“海蒂和爷爷”故事中的小海蒂。

  片名中“礼物”一词的意义,两个版本也有所不同:韩版更重父女亲情,女儿艺胜的到来对爸爸和狱友们来说像是一道阳光,她本人便是最暖心的礼物;土耳其版中奥娃给狱友们带去的礼物,则成为唤醒这群人心中爱与自我救赎的动力。

  翻拍片接连上映,《误杀》是高峰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翻拍电影出现在中国内地观众的视野。其中,国产片便进行过多次翻拍“试验”,如2015年上映的三部电影《重返20岁》《前任2:备胎反击战》《我是证人》便都是翻拍自韩国电影。猫眼数据显示,这三部影片均收获3亿元左右的票房佳绩。此外,2016年年初上映,由张国立、姚晨主演的《一切都好》翻拍自1990年入选戛纳电影节金棕榈提名的意大利作品《天伦之旅》,该片2009年曾推出过一部由罗伯特·德尼罗主演的美版电影。相比起来,中国版口碑比另两版略逊一筹。

  2017年的西班牙大热悬疑片《看不见的客人》在中国内地公映后口碑票房双丰收,意大利翻拍版《死无对证》也在上个月底登陆国内院线,但水花不大。而该片的中国版也出现在不久前公布的爱奇艺影业2021年片单中,目前正处于筹备阶段。

  意大利电影《完美陌生人》的翻拍记录堪称“壮观”,目前已有十个国家买下版权。其中中国版《来电狂响》由马丽、乔杉、田雨等喜剧大咖加盟,猫眼数据显示,该片在2018年年底的元旦档收获超6亿元的票房,可惜口碑方面却远不如同年在国内公映的意大利原版——后者迅速打入豆瓣Top250且评分高达8.5分。

  疫情前最后一批院线热门电影之一的《误杀》,其实也是一部翻拍作品。印度原版《误杀瞒天记》,早在中国版《误杀》之前便已经印度本土先后进行过六次翻拍。基于原作的成功改编让《误杀》获得了不错的口碑;票房方面,猫眼数据显示,疫情前的上映与疫情后的重映让此片狂揽超过13亿元。这也让《误杀》成为近年来翻拍片的一座高峰。

  翻拍若成了“翻译”,便容易“翻车”

  翻拍片的出现,从某种程度上来看是一种市场必然——当原版剧本在“原产地”证明过票房或口碑之后,其在第二个市场的票房和口碑便有了一定的保障。更重要的是,在电影市场发达的地区,翻拍片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补充本土市场的剧本不足。《误杀》的第一编剧杨薇薇便曾在接受采访时承认:“《误杀》(的成功)是原版剧本的魅力,我只是作为一个合格的编剧,在做施工图纸时打好了完备的基础。”

  但从近年来翻拍片在中国内地市场的表现看,原版的成功并不见得能保证翻拍版的成功,改编时如何在保留原版精华的同时进行适当的本土化,是翻拍是否成功的关键。如票房口碑双赢的《误杀》,便在剧本改编上花了足够工夫——虽相较原版作了较大改动,却得到了国内观众的认可,除了票房高企,豆瓣口碑也高达7.7分,好于82%的悬疑片和78%的犯罪片。更多的翻拍片则因改编失败而被观众批评为“空洞”“生硬”“炒冷饭”,如豆瓣观众“杨零度”认为翻拍片《一切都好》有“公益广告既视感”,“全程课文朗读,空洞无物”,观众“朝暮雪”直言《来电狂响》是对原版的“去其精华,取其糟粕”。有网友总结,很多翻拍片的常见问题在于对原版完全照搬,虽然从角色到台词都进行了“汉化”,但更复杂的“本土化”工作却没做足。最终,翻拍成了“翻译”,甚至成了“翻车”的代名词。(记者 李丽 实习生 卫弥萱)

(责编:张晨牧、李语)

关注我们

  •  
  •  
人民广东人民广东 粤港澳大湾区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