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多维度补齐危险废物处置短板

2020年10月28日08:10  来源:南方日报
 
原标题:水泥窑“吃掉”危废 中小企业处置成本降了!

  “之前1吨树脂危险废物(下称‘危废’)焚烧处置费要上万元,去年10月起降至八九千元,现在不到6000元了。”在广东松下电子部品(江门)有限公司的危废贮存仓库里,公司环保负责人算了一笔账。

  这得益于江门市一批新建危废处理处置设施的投产。“本地运输距离近,可选企业也多了,处理价格自然下降。”江门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预计今年底江门全市危废处置能力将达55.8万多吨/年。

  曾因危废问题被生态环境部约谈的江门面貌一新,这也折射着广东危废处置正在发生变化。近日,记者走访多地,发现广东正通过完善固体废物环境监管信息平台、创新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转运、支持企业自建危废处置设施等,多维度补齐危废处置短板。

  近10万家危废单位监管“上云”

  危废治理,摸清底数是关键。危废产生单位点多面广,并且各地基层管理部门人手有限。对此,广东以完善省市县联网、政府与企业共享的监管云平台为载体,推进危废信息化管理。

  在省固体废物管理中心,打开固体废物环境监管云平台的视频监测系统,记者马上就能看到清远一处危废填埋场的现场情况,而相关监管也正逐步覆盖危废产生企业。

  平台的业务界面上,各项危废管理主要业务一目了然。“产废单位动动手指就可以远程申报。”省固体废物和化学品环境中心副主任苏闯介绍,今年1—9月,通过平台网上办理年度申报登记、年度管理计划、跨省转移审批、转移联单备案等,节省了至少58万次现场办理。

  而产废单位也能在平台方便找到危废处置企业,目前省内、省外共有446家,通过比对,自主选择,极大降低处置成本。

  苏闯表示,平台通过应用视频联网监控、智能电子地磅数据传输、运输车辆车牌智能识别等物联网技术,已初步摸索出一套危废从产生到贮存、转移运输、利用处置全过程信息化监管的管理模式。目前,全省纳入平台监管的危废单位数由2017年度的1.86万家增长到如今的9.62万家,增长了417.2%;申报量也由356.3万吨增长到491.30万吨,极大提升了监管覆盖面。

  专业收储探索破解“处置难”

  “我们按预约时间把危废打包好,处置公司却临时说来不了,最多拖了6个月。”两年前危废处置的窘境,让佛山市振达家具有限公司经理杜兵印象深刻。长期以来,中小微企业由于危废量少、种类繁杂,一些大型危废处置单位经常以路途远、不顺路等原因“爽约”。

  “处置难、收费贵,严重影响了中小微企业合法处置危废的积极性。”佛山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唐来奎介绍,佛山涉危废产生单位有2万多家,大部分是中小微企业。

  对此,2018年底,佛山市生态环境局探索开展危险废物专业收集储存试点,将收集、储存从“收集+处置”的综合模式中分离。从2018年底开始,佛山市开展危险废物专业收集试点,通过社会公开招标培育了19家收集试点单位。

  这也让杜兵看到新希望,他通过市局网上平台找到专业收集危废的佛山碧海蓝天公司。“现在提前一周来电话预约,准时上门清运,价格还比以前便宜。”

  碧海蓝天公司陈经理介绍,收集单位采取“拼车”、小车快运、就近布点等模式加速收运,危废处理从“买方市场”向“卖方市场”转变,收费明显下降。

  并且,为收到更多危废,收集单位还延伸专业服务,包括培训危废如何储存、分类、放置,如何网上申报、登记台账等。“既鼓励竞争,也防止恶性竞争导致非法倾倒。”唐来奎说,现在正总结试点经验,提升收集单位的规模化、专业化水平。

  目前,广州、中山等地也已开展危废收集储存试点,形成了约50万吨/年的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转运能力,有效助力中小微企业危废处置。

  产废企业可“自我消化”危废

  在江门华新水泥(恩平)有限公司,持续运转的水泥窑轰隆作响,窑内正在处置废油泥、活性炭、有机树脂等各种危废,而这些危废最终通过回转窑煅烧实现无害化处理。

  江门恩平水泥产能大,当地因地制宜,支持水泥企业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把危废变成水泥原料,走出资源化利用新路子。江门危废处置能力也迅速提“档”,仅华新水泥厂每年就可最多处置9万多吨危废。

  依托水泥窑,华新水泥厂成为江门四大危废综合处置中心的西中心。“过去这些危废都是运给有资质的外单位处理,仅运输环节就要一大笔支出,还会带来运输污染。现在自己厂里处理,经济又环保。”华新水泥厂相关负责人表示。

  而在广州,位于南沙区的广州造纸集团,在政策鼓励下也新建了综合利用锅炉和脱墨渣危废炉等。去年,该集团就自我“消化”处理5万多吨自产油墨废渣,省去约1亿元处置费。

  企业自建危废利用处置设施外,广东也充分发挥财政、国企的“兜底”作用。去年由省财政安排10亿元注资广晟、广业等大型国有骨干企业,带动银行、社会资本等投入,重点建设13个危废处置项目,形成危废处置的基础性重大保障。今年8月,汕尾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正式投产,全省实现医废处理一市一厂。

  “2019年广东新增危废利用处置能力126万吨,已提前一年完成中央环保督察新增25万吨/年焚烧和填埋处置能力的整改任务。”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固体处副处长刘彩霞介绍,预计今年底,全省危废利用处置能力将达750万吨/年以上,基本满足全省需求。(记者 张子俊 实习生 张彤云 通讯员 黄慧诚、钟奇振)

(责编:张晨牧、李语)

关注我们

  •  
  •  
人民广东人民广东 粤港澳大湾区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布